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小龙虾摄食识别方法和饲养用的喂料投食装置

一种小龙虾摄食识别方法和饲养用的喂料投食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龙虾摄食识别方法和饲养用的喂料投食装置,包括投食装置,投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顶壁上安装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叶,搅拌轴上端外表面套设有蜗杆,蜗杆两侧同时啮合连接有蜗轮,蜗轮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远离蜗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中部贯穿第一固定板并与之滑动连接后固定连接有压板,第二锥型底板底端设置有出料通道,本发明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进一步带动托板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饲料均匀洒在养虾池内,可减少小龙虾抢食,从而避免小龙虾因抢食死亡,进而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80 专利申请号:2022101740188 申请日:2022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投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龙虾摄食识别方法和饲养用的喂料投食装置。

背景技术

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喜欢,因此形成了一项独特的产业链,并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因为人们对小龙虾的热爱也使得小龙虾养殖业快速发展,饲养小龙虾需要多种饲料与配料进行混合,搅拌一段时间达到预期效果后再进行投食,由于存在较大的饲料颗粒或者饲料块,使得现有的投食装置存在混合效果差,混合时间长的问题;另外,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饲料的投放非常重要,需要相对均匀的投放饲料,不均匀的饲料投放会造成小龙虾之间出现因争食而打架的情况,造成一部分小龙虾死亡或者伤残,而现有技术的投食装置混匀后的饲料直接通过出料管排出,容易导致饲料投放堆积在一起,从而引起小龙虾之间相互争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出一种小龙虾摄食识别方法和饲养用的喂料投食装置,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

一种小龙虾摄食识别方法和饲养用的喂料投食装置,包括养虾池和投食装置,所述投食装置位于养虾池的正上方,投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顶壁上安装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叶,投食装置底部设置有第二锥型底板,所述第二锥型底板上表面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型底板,所述第一锥型底板底端抵接有环形导料板,所述环形导料板由升降装置驱动上下运动,所述搅拌轴上端外表面套设有蜗杆,所述蜗杆两侧同时啮合连接有蜗轮,蜗轮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蜗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中部贯穿第一固定板并与之滑动连接后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装置主体侧壁上安装有与压板相对应的固定齿板,第一固定板底端与装置主体侧壁之间设置有筛分网,所述第二锥型底板底端设置有出料通道。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出料通道后侧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外表面环形阵列分布有叶片,所述叶片的末端与出料通道内壁相接触,出料通道下方设置有抵住出料通道底壁的托板,所述托板上方设置有与出料通道内壁相适配的载料板,所述载料板与托板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锥型底板两侧底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承的外圈,所述支撑轴承内圈底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依次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和所述托板,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外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主体外侧壁上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顶壁上安装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中部贯穿第二滑块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块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与装置主体侧壁上开设的插槽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板通过第二连接块与环形导料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位于底部的第一搅拌桨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桨叶,且第二搅拌桨叶在第一搅拌桨叶不同位置的宽度不一,与第一锥形底板和环形导料板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养虾池两侧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驱动投食装置沿着导向座中轴线运动的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导向座前表面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中部贯穿第一滑块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顶端与底端均匀导向座内壁安装的限位长条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连接杆与装置主体外侧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四电机、搅拌轴、蜗杆、第一搅拌桨叶、第二搅拌桨叶、蜗轮、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压板、固定齿板和筛分网的相互配合,使得第四电机带动搅拌轴和蜗杆同时旋转,蜗杆带动压板左右往复运动,将大块饲料粉碎,粉碎后的饲料通过筛分网掉落到环形导流板和第一锥型底板上,避免大块的饲料影响混合效果,与此同时,搅拌轴带动第一搅拌桨叶和第二搅拌桨叶旋转,将饲料混合均匀,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2)通过将第一锥型底板设置为锥型以及环形导料板靠近装置主体侧壁的一端高于靠近第一锥型底板的一端,当饲料混合均匀后,升降装置带动环形导料板向下运动,使得环形导料板与第一锥型底板脱离后,有利于混合后的饲料排入到装置主体的底部,便于饲料后期投食;

(3)通过通过第三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使得叶轮上的叶片末端与出料通道相接触与脱离,能够控制装置主体内的饲料进入到出料通道的进料速度和出料通道的通断,称重传感器精确称量载料板上的饲料,使得投食量定量化,当载料板上的饲料达到设定值后,通过电动伸缩杆、托板、支撑轴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相互配合,先带动托板向下运动,使得载料板伸出出料通道,再带动主动齿轮旋转,进一步带动托板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饲料向外洒出,饲料均匀洒在养虾池内,不会堆积在一起,可减少小龙虾抢食,从而避免小龙虾因抢食死亡,进而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

(4)通过移动机构带动投食装置移动到养虾池不同位置,实现了对养虾池移动撒料的功能,进一步使得饲料的投喂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投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导向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养虾池1、移动机构2、投食装置3、导向座4、支撑杆 5、升降装置6、第一电机201、第一螺纹杆202、限位长条块203、第一滑块204、第一连接杆205、装置主体301、搅拌轴302、蜗杆303、蜗轮304、第一转动杆305、第二转动杆306、压板307、固定齿板308、筛分网309、第一固定板310、第二固定板311、第一锥形底板312、第一搅拌桨叶313、第二搅拌桨叶314、环形导料板315、出料通道316、叶轮317、电动伸缩杆318、支撑轴承319、第二电机320、主动齿轮321、从动齿轮322、第二连接杆323、托板324、载料板325、称重传感器326、第三电机327、第四电机328、第二锥形底板329、投食口330、固定框 601、第五电机602、第二螺纹杆603、第二滑块604、第一连接块605、升降板606、第二连接块607、插槽60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小龙虾摄食识别方法和饲养用的喂料投食装置,包括养虾池1和投食装置3,所述养虾池1两侧通过支撑杆5固定连接有导向座4,所述导向座4上设置有驱动投食装置6沿着导向座4中轴线运动的移动机构2。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安装于导向座4前表面的第一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 202,所述第一螺纹杆202中部贯穿第一滑块204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4顶端与底端均匀导向座4内壁安装的限位长条块203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块204通过第一连接杆205与投食装置3相连接。

如图1~图5所示,所述投食装置3位于养虾池1的正上方,投食装置3包括装置主体301,装置主体301顶壁上安装有第四电机328,所述第四电机3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302,所述搅拌轴302底端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叶313,装置主体301底部设置有第二锥型底板329,所述第二锥型底板329底端设置有出料通道316,所述第二锥型底板329 上表面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型底板312,第一锥形底板312下表面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311,所述搅拌轴302底端贯穿第一锥型底板312后与第二固定板311转动连接,使得搅拌轴302转动更加平稳。所述第一锥型底板312底端抵接有环形导料板315,环形导料板315靠近装置主体301侧壁的一端高于靠近第一锥型底板312的一端,所述环形导料板315由升降装置6驱动上下运动,当饲料混合均匀后,升降装置6带动环形导料板315向下运动,使得环形导料板315与第一锥型底板312脱离后,有利于混合后的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入到装置主体 301的底部,便于饲料后期投食。所述搅拌轴302上端外表面套设有蜗杆303,所述蜗杆303两侧同时啮合连接有蜗轮304,所述蜗轮304的轮轴与装置主体1后侧壁转动连接,蜗轮304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05,所述第一转动杆305远离蜗轮30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06,所述第二转动杆306中部贯穿第一固定板310并与之滑动连接后固定连接有压板307,所述第一固定板310安装于装置主体301顶壁上,所述装置主体301侧壁上安装有与压板307相对应的固定齿板 308,第一固定板310底端与装置主体301侧壁之间设置有筛分网309,所述装置主体301顶壁两侧设置有投食口330,所述投食口330位于筛分网309的正上方,当第四电机328带动搅拌轴302时,同时将带动蜗杆303旋转,通过蜗杆303、蜗轮304、第一转动杆305、第二转动杆 306、压板307和第一固定板310的相互配合,带动压板307左右往复运动,将大块饲料粉碎,粉碎后的饲料通过筛分网309掉落到环形导流板315和第一锥型底板312上,避免大块的饲料影响混合效果,有利于饲料混合均匀。

如附图4所示,所述出料通道316后侧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327,所述第三电机327的输出轴外表面安装有叶轮317,所述叶轮317外表面环形阵列分布有叶片,叶片的末端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所述叶片的末端与出料通道316内壁相接触,出料通道316上窄下宽,出料通道316 下方设置有抵住出料通道316底壁的托板324,所述托板324上方设置有与出料通道316内壁相适配的载料板325,所述载料板325与托板324 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26,称重传感器326用于精确称量载料板325 上的饲料,使得投食量定量化。所述第二锥型底板329两侧底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18,所述电动伸缩杆318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承322的外圈,所述支撑轴承322内圈底端通过第二连接杆323依次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322和所述托板324,所述电动伸缩杆318的伸缩端外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320,所述第二电机3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322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321,其中从动齿轮322与支撑轴承322的中心线共轴。通过电动伸缩杆318、托板324、支撑轴承319、主动齿轮 321和从动齿轮322的相互配合,先带动托板324向下运动,使得载料板325伸出出料通道316以及进一步调节载料板325与出料通道316之间的间距大小,再带动主动齿轮321旋转,进一步带动托板324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饲料向外洒出,饲料均匀洒在养虾池内,不会堆积在一起,可减少小龙虾抢食,从而避免小龙虾因抢食死亡,进而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

如图4和图5所示,述升降装置6包括设置于装置主体301外侧壁上的固定框601,所述固定框601顶壁上安装有第五电机602,所述第五电机6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603,所述第二螺纹杆603 中部贯穿第二滑块604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604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块605与升降板606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606与装置主体1 侧壁上开设的插槽608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板606通过第二连接块607 与环形导料板315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位于底部的第一搅拌桨叶313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桨叶314,且第二搅拌桨叶314在第一搅拌桨叶313不同位置的宽度不一,与第一锥形底板312和环形导料板315的尺寸相适配,使得第二搅拌桨叶314能充分扰动位于底部的饲料,有利于饲料的充分混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通过移动机构2将投食装置3移动到养虾池1池边,接着向装置主体301两侧的投食口330内放入所需投喂的不同种类的饲料,启动第四电机328,第四电机328带动搅拌轴 302和蜗杆303旋转,蜗杆303带动蜗轮304旋转,通过第一转动杆305、第二转动杆306、第一固定板310和压板307的相互配合,带动压板307 左右往复运动,使得压板307与固定齿板308相配合,将大块饲料粉碎,粉碎后的饲料通过筛分网309掉落到环形导流板315和第一锥型底板 312上,与此同时,搅拌轴302带动第一搅拌桨叶313和第二搅拌桨叶 314旋转,将饲料混合均匀,待饲料混合均匀后,再通过移动机构2驱动投食装置3沿着养虾池1移动,有利于实现移动撒料。另外,通过第三电机327带动叶轮317旋转,使得叶轮317上的叶片末端与出料通道 316相接触与脱离,控制装置主体301内的饲料进入到出料通道316的进料速度和出料通道316的通断,称重传感器326实时称量载料板325上的饲料,当载料板325上的饲料达到设定值后,叶轮317上的叶片关闭出料通道316,然后电动伸缩杆318带动托板324向下运动,使得载料板325伸出出料通道316,最后第二电机320带动主动齿轮321旋转,通过主动齿轮321、从动齿轮322和支撑轴承319的相互配合,带动托板324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饲料向外洒出,饲料均匀洒在养虾池 1内,不会堆积在一起,可减少小龙虾抢食,从而避免小龙虾因抢食死亡,进而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