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定殖及其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

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定殖及其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定殖及其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美国白蛾各代幼虫下树化蛹时,在树干离地面1~1.5m处或树下灌木丛上方20~30cm处,首先围一圈蓝色绒毡,然后再蓝色绒毡外侧绑扎草把,设置人为的化蛹场所,诱虫集中化蛹;步骤2:当查虫发现草把内有老熟幼虫或幼虫化蛹时,即开始放蜂或放蝇;步骤3:美国白蛾第一代和第二代发生期,每间隔7d,解开草把,收集蜂茧或被寄生的蛹,进行室内饲养,获得天敌的野外种群;再重复操作步骤1和2,直至美国白蛾化蛹结束;步骤4:美国白蛾越冬代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时,即9中下旬~10中上旬,结合各地第三或四代幼虫下树化蛹,重复步骤1和步骤2,通常20~40d后,将草把内美国白蛾蛹放入75%酒精中轻摇,静置3min后,可见蛹分别位于液体上层或沉入底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67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95144.0

  • 申请日2022-05-28

  • 分类号A01K67/033(2006.01);

  • 代理机构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娄柱

  • 地址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9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3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33 专利申请号:2022105951440 申请日:2022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森林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定殖及其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入侵中国的美国白蛾是是重大国际性检疫害虫,近年来传播蔓延加剧,已对我国林业、园林、城市景观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开展美国白蛾天敌昆虫研究,研发天敌产品并高效应用到林业生产中,是生态友好型的绿色防控技术。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因缺乏将天敌产品高效应用到林业生产中的精准实施技术,例如释放天敌产品的时机(若释放过早,天敌因找寻不到寄主而消亡;若太晚,则不能有效发挥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如何提高释放后天敌的定殖力,以及释放后天敌的控害效果评价均存在极大的盲目性,致使天敌控害效果不佳甚至徒劳无功,这极大制约了天敌产品的应用。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精准的天敌昆虫释放期、提高寄生性天敌昆虫的野外定(增)殖力,并提供天敌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

我国开展了美国白蛾多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如周氏啮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和日本追寄蝇等优势种天敌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均有相应的发明专利,而且周氏啮小蜂还有相应的野外释放装置的配套技术。然而遗憾的是,就如何实现从室内大量繁育天敌昆虫到田间应用的中间环节,即何时释放天敌昆虫?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天敌昆虫在野外寻找到控害目标即寄主昆虫美国白蛾的蛹?以及释放后天敌的控害效果如何?如何准确评价天敌是否定(增)殖?并发挥控害效果却无相应的技术支撑,这极大限制了天敌昆虫产品的实施、推广和应用效能。

最新的一项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方法”中陈述,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0.8~1.8m处,用干草紧围绑起来,绑缚一周,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化蛹期间每隔5~7d换一次草把,换下的草把装袋密封,带离园中集中烧毁,此法仅是针对美国白蛾的一种物理防治措施,随后又说在美国白蛾化蛹初期释放室内饲养的一种白蛾白角姬小蜂,并着重以该蜂的人工繁育技术为重点,并未将该蜂的释放与前面所及的围草把诱集白蛾蛹进行有机联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定殖及其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对美国白蛾危害树种进行树干围草把法进行改进,短期内能够高效集中诱集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和蛹于草把内,根据美国白蛾的发育进度,为天敌昆虫产品的释放提供精准确信息,重点是提高美国白蛾3种优势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和日本追寄蝇)的定(增)殖能力。此法操作简单,一法多用,可同时实现多种天敌的野外定殖或增殖。此外,将采集的白蛾蛹通过采用液体分蛹法,达到天敌寄生效果的快速评价,识别度可达90%以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定殖及其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美国白蛾各代幼虫下树化蛹时,在树干离地面1~1.5 m处或树下灌木丛上方20~30cm处,首先围一圈蓝色绒毡,然后再蓝色绒毡外侧绑扎草把,设置人为的化蛹场所,诱虫集中化蛹;

步骤2:当查虫发现草把内有幼虫化蛹时,即开始放蜂或放蝇;

步骤3:美国白蛾第一代和第二代发生期,每间隔7d,解开草把,收集蜂茧或被寄生的蛹,进行饲养,获得天敌的野外种群;再重复操作步骤1和2,直至美国白蛾化蛹结束;

步骤4:美国白蛾越冬代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时,即9中下旬~10 中上旬,结合各地第三或四代幼虫下树化蛹,重复步骤1和步骤2,通常20~40d后,将草把内美国白蛾蛹放入75%酒精中轻摇,静置3 min后,可见蛹分别位于液体上层或沉入底部;

步骤5:经镜检,液体上层近90%美国白蛾蛹被寄生,下层的均为发育正常的美国白蛾蛹,将未被寄生的呈现暗红褐色的白蛾蛹进行浸泡处理。

优选的,在步骤1中,采用绑扎带将草把绑扎在蓝色绒毡的外侧,保持草把上松下紧,草把的长度30cm~120cm,依树木的胸径而定,宽度为30cm,厚度为2.0±0.5cm。

优选的,所述绑扎带包括自锁环和绑扎条,所述自锁环的一端环面通过弧形连接板与绑扎条连接,所述自锁环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弹性限位弧板,多个弹性限位弧板沿着统一环面等间距分布,所述弹性限位弧板靠近绑扎条的一端与自锁环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自锁环中心轴方向倾斜,所述绑扎条上设置有多道与弹性限位弧板相配合的凸筋,多道凸筋沿着绑扎条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自锁环的另一端环面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内环,所述内环的环面上设置有内弧形槽线和外弧形槽线,所述外弧形槽线与自锁环内壁贴合,所述内弧形槽线和外弧形槽线连通形成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内设置有可撕拉弧形带,所述可撕拉弧形带一端为自由端,其另一端与内环的环面一体成型,所述自锁环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其两端环面的开口槽,所述内弧形槽线靠近开口槽的一端连接有径向直槽线。

优选的,所述可撕拉弧形带与内弧形槽线和外弧形槽线均通过多根连接条实现连接。

优选的,所述凸筋靠近自锁环一端的侧壁与绑扎条外壁形成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弹性限位弧板的侧壁通过弹簧与自锁环内壁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改进的树干围草把法能精准监测美国白蛾化蛹期,为人工释放天敌昆虫提供准确的信息;通过在野外高效诱集美国白蛾蛹,能同时提高至少3种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野外定(增)殖力,此技术能有效地将当前室内人工繁育的多种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高效地应用到田间,为充分发挥天敌昆虫的控害作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2.采用液体分蛹(美国白蛾蛹)法,可以快速评估天敌昆虫释放后或天敌昆虫自然种群在野外的定殖或增殖能力,为天敌昆虫的寄生控害效果提供依据。此法无论室内或野外均可操作,方便快捷,准确性好。

3.改进的围草把法和75%酒精的液体分蛹法,从提高天敌昆虫的野外定(增)殖力,高效发挥天敌控害效果,以及快速评价天敌昆虫的寄生效果,均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4.由于美国白蛾第一代和第二代发生期,每间隔7d,解开草把,收集蜂茧或被寄生的蛹,因此需要重复绑扎或打开草把,但普通的绑扎带拆下时需要利用剪刀剪开,操作麻烦,改进后的绑扎带,通过拉可撕拉弧形带即可完全打开自锁环,从而轻松拆下绑扎带,操作简单,且不费力;同时,捆扎草把时可以轻松且精准实现上松下紧的技术要点,有利于提高诱虫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树干围蓝色绒毡和草把法示意图;A(绑扎草把);B(围绑蓝色绒毡);C(解开草把)。

图2为75%酒精分蛹法快速识别被寄生美国白蛾蛹。

图3为绑扎带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草把绑扎示意图。

其中,1、自锁环;101、开口槽;2、绑扎条;3、弧形连接板;4、内环;401、外弧形槽线;402、内弧形槽线;5、弹性限位弧板;6、凸筋;601、限位槽;7、可撕拉弧形带;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性检疫害虫。1979年,首次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发现美国白蛾,因其具有适应能力强、寄主植物广泛、繁殖能力强、危害性大等特点,被我国农业部和林业部列为重点植物检疫对象,于2003年被列为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全球范围内已记载的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有636种,在我国危害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其中包括栽培的林木、果树、园林绿化植物、花卉、蔬菜、农作物,以及多种草本、灌木植物、防护林等。

美国白蛾在我国一年发生2~4代,造成的危害极大。美国白蛾化蛹的场所主要为树皮缝、墙缝、砖瓦堆、枯枝落叶以及杂草丛等处,化蛹地点比较分散。

基于此,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定殖及其控害效果快速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针对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在美国白蛾各代幼虫下树化蛹时,在树干离地面1~1.5m处或树下灌木丛上方20~30cm处,首先在树干上围一圈蓝色绒毡(图1B,可以收集寄生美国白蛾高龄或老熟幼虫的白蛾集聚盘绒茧蜂及其近似种,蓝色可以反衬寄生蜂的黄白色蜂茧,做到快速识别),然后再蓝色绒毡外侧绑扎草把,采用绑扎带将草把绑扎在蓝色绒毡的外侧,保持草把上松下紧,草把的长度 30cm~120cm,依树木的胸径而定,宽度为30cm,厚度为2.0±0.5cm, 设置人为的化蛹场所(图1A),诱虫集中化蛹(避免了该虫自然状态下化蛹场所分散而导致的天敌昆虫不易快速搜索目标害虫而影响定(增)殖力);

步骤2:当查虫发现草把内有幼虫化蛹时(图1C),即开始放蜂或放蝇;

步骤3:美国白蛾第一代和第二代发生期,每间隔7d,解开草把,收集蜂茧或被寄生的蛹,进行饲养,获得天敌的野外种群;再重复操作步骤1和2,直至美国白蛾化蛹结束;

步骤4:美国白蛾越冬代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时,即十月前后,结合各地第三或四代幼虫下树化蛹,重复步骤1和步骤2,通常30~40d 后,将草把内美国白蛾蛹放入75%酒精中轻摇,静置3min后,可见蛹分别位于液体上层或沉入底部(如图2所示);

步骤5:经镜检,液体上层近90%美国白蛾蛹被寄生,下层的均为发育正常的美国白蛾蛹,将未被寄生的呈现暗红褐色的白蛾蛹进行浸泡处理(此法同样适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白蛾蛹寄生状态的识别,将未被寄生的体色为暗鲜红褐色的白蛾蛹进行浸泡处理,防止羽化)。由此,可快速检测美国白蛾的被寄生率,以此评价前期天敌昆虫释放后的定殖和控害效果,或者野外天敌昆虫种群的增殖情况)。

如图3-6所示,绑扎带包括自锁环1和绑扎条2,所述自锁环1 的一端环面通过弧形连接板3与绑扎条2连接,所述自锁环1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弹性限位弧板5,多个弹性限位弧板5沿着统一环面等间距分布,所述弹性限位弧板5靠近绑扎条2的一端与自锁环1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自锁环1中心轴方向倾斜,所述绑扎条2上设置有多道与弹性限位弧板5相配合的凸筋6,多道凸筋6沿着绑扎条2 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其中,自锁环1的另一端环面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内环4,所述内环4的环面上设置有外弧形槽线401和内弧形槽线402,所述外弧形槽线401与自锁环内壁贴合,所述内弧形槽线402和外弧形槽线401 连通形成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内设置有可撕拉弧形带7,所述可撕拉弧形带7一端为自由端,其另一端与内环4的环面一体成型,所述可撕拉弧形带7与内弧形槽线402和外弧形槽线401均通过多根连接条(与内环一体成型)实现连接,所述自锁环1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其两端环面的开口槽101,所述内弧形槽线402靠近开口槽的一端连接有径向直槽线403。

其中,自锁环1和内环4为一体成型结构,而可撕拉弧形带7则为采用激光在内环4面上烧点火切割出的弧形带,而开口槽101则是在自锁环1外壁上切割形成的凹槽结构。需要解开绑扎带时,只需要沿着弧形通槽拽可撕拉弧形带7,即可将自锁环打开,从而拆开绑扎带,操作简单,且不费力。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连接板3和绑扎条2均采用软质橡胶材料或软质塑料材料,能够实现弯曲。

其中,所述凸筋6靠近自锁环1一端的侧壁与绑扎条2外壁形成限位槽601,当绑扎带穿过自锁环后,弹性限位弧板的自由端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实现自锁。并在弹性限位弧板的侧壁通过弹簧与自锁环内壁活动连接。

在上述过程中采用改进的围草把法具有的优势:

①人为诱虫,查虫方便,及时掌握美国白蛾准确的化蛹期,为天敌释放提供精准的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②集中诱集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或蛹,为释放后的天敌成功定殖或野外天敌昆虫的增殖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昆虫;

③能同时富集多种天敌(除寄生美国白蛾的3种优势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和日本追寄蝇外,还有白蛾集聚盘绒茧蜂及其近似种、广大腿小蜂和一种捕食螨等),可为多种天敌昆虫室内种群的复壮提供丰富的野外种群。

④围草把内环境为天敌提供了避护难所,特别是冬季,有利于天敌昆虫的存活,为竖年春季控制美国白蛾及多种林业害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天敌资源。

实施例

2021年9月20日-10月12日,在美国白蛾危害严重的法国梧桐的树干上,按第四部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阐述中的第45条进行,内围蓝色绒毡,外绑稻草把进行诱虫。

将采集的寄生蜂蜂茧和美国白蛾蛹进行鉴定。

结果如下:

1.寄生蜂蜂茧羽化后,为白蛾集聚盘绒茧蜂的近似种,经浙江大学专家鉴定为Cotesia sp.命名暂定为拟白蛾集聚盘绒茧蜂,从未见报道。由此说明,该法可以发现寄生美国白蛾新的天敌资源。

2.随机将多个草把诱集的美国白蛾蛹(大约300头)置于500mL 75%的酒精瓶中轻摇,静置3min后,可见蛹分别位于液体上层或沉入底部,将上层蛹进行解剖。解剖的71头蛹中被寄生率达84.5%,其中舞毒蛾黑瘤姬蜂的寄生率最高为76.1%,其次为广大腿小蜂、日本追寄蝇和周氏啮小蜂。而13.5%未被寄生的美国白蛾蛹均发育不良,与沉入液体底部鲜活的红色蛹体相比,内容物明显减少。由此说明,该方法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将被寄生的美国白蛾蛹识别,还能区分美国白蛾蛹的发育状态。

3.经75%酒精分选的被寄生美国白蛾蛹中可以成功育出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和日本追寄蝇,说明此法不影响天敌的发育。同时,广大腿小蜂从美国白蛾越冬蛹中育出,也否定了文献中报道的广大腿小蜂不寄生美国白蛾越冬蛹的观点。

4.从采集的白蛾蛹中,选取150头,分别放入3个培养盒中,每盒50头。室内常温下,每隔3d观察记录天敌的羽化情况。以舞毒蛾黑瘤姬蜂为例,从2021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共计羽化38 头,雌雄比为8.5:1,雌性比远高于文献4.57:1的比例。由此可获得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舞毒蛾黑瘤姬蜂的野外种群。室内饲养条件下,该蜂能成功交配,并能存活1个月以上。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