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RAD51作为分子标志物在食管鳞癌临床亚分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RAD51作为分子标志物在食管鳞癌临床亚分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RAD51作为分子标志物在食管鳞癌临床亚分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属于疾病预后领域。本发明一方面首次提出基于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联合RAD51表达水平的检测,可判断受试者的预后情况:当淋巴结为阴性时,RAD51高表达者具有不良预后,RAD51低表达者具有较好预后。另一方面首次提出基于RAD51的表达水平联合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来判断受试者的预后情况:在术后肿瘤组织RAD51低表达组,患者晚期是否复发/转移显著提示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本发明为评估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对于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23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90886.1

  • 发明设计人 杨庆源;邱岑;韩晨杰;季赛燕;

    申请日2022-06-17

  • 分类号G01N33/574(2006.01);C12Q1/6886(2018.01);

  • 代理机构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贾慧琴;包姝晴

  • 地址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3/574 专利申请号:2022106908861 申请日:2022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疾病预后领域,具体涉及RAD51作为分子标志物在食管鳞癌临床亚分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食管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可分为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在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在国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均排前五位,占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一半以上,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

准确预测或评估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除了国际TNM分期外还没有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食管癌患者的预后。TNM分期预测患者的预后比较繁琐,需要准确地评价肿瘤的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的个数、肿瘤有无远处转移等;另外,尽管TNM在国内外多种肿瘤中都是临床常用标志物,但对整个人群而言,仍存在精准度差的问题。

目前,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可知,对于根治术食管鳞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优先推荐术后化疗和随访观察,但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并没有很好的术后治疗方案,主要是随访观察。另外,对于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由此可见,早期无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诊断标志物及靶向药物的“伴随诊断”标志物缺乏,以及晚期复发/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诊断标志物的缺乏是目前我国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进一步改进的主要障碍。因此,如果能够发现一些与食管磷癌患者生存期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则能够对不同食管磷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采取更为主动的治疗方式,以助于提升其总生存期。

RAD51是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相当于原核生物的RecA,在基因组DNA同源重组损伤修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参与搜寻同源部位与损伤DNA的配对过程。2014年,日本研究学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别检测RAD51蛋白在术前无化疗史ESCC组织(n=89)和术前辅助化疗ESCC组织(n=39)中的表达情况,根据RAD51表达(阳性)或不表达(阴性)标准判断RAD51的临床特征相关性以及预后诊断价值。并根据研究结果,他们注册了前瞻性标记物观察性临床队列研究(KSCC1307),此次研究采用肿瘤细胞核RAD51IHC染色阳性率≥50%标准为阳性,分析RAD51在ES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预后价值,结果发现,与高级别(grade3)的ESCC患者相比,RAD51在0-2级别的ESCC患者中表达更高,且预后5年生存率显著较grade 3患者差(40%vs 80%,****p<0.0001),无论患者术前/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随后2021年,张仁静等人利用IHC方法检测了62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RAD51的表达,结果发现,与癌旁组织以及配对转移淋巴结相比,RAD51蛋白在E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男性相比,女性ESCC组织中RAD51表达更高,进一步临床病例特征分析发现RAD51的高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且不能预测此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预后。

由此可知,针对不同类型的ESCC患者,RAD51的预后应用价值并不确定,其在食管磷癌中的预后诊断价值及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RAD51的表达联合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或术后复发/转移状态在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预后评估应用,并提供对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的方法,用于更加准确地判断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情况,以便给予更加及时、合理的术后个体化治疗。

基于上述,本发明首先提供了RAD51作为分子标志物在食管鳞癌临床亚分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所述临床亚分组的分组依据为食管鳞癌患者早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或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食管鳞癌预后评估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能够检测样本中RAD51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水平的试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能够辅助检测患者淋巴结清扫得到的淋巴结的阴阳性的试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能够辅助检测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状态的试剂。

优选地,所述试剂盒包括RAD51蛋白抗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前面任一所述的试剂盒在食管鳞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的待评估群体为完成根治术且术前无辅助放化疗史的食管鳞癌患者。

进一步,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的待评估群体为完成根治术且术前无辅助放化疗史的早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前面所述的试剂盒对食管鳞癌进行预后评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待测样本中RAD51的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水平,以及淋巴结清扫得到的淋巴结的阴阳性;

S2,根据步骤S1的检测结果对食管鳞癌进行预后分型:首先鉴定淋巴结阴阳性状态,当淋巴结为阴性时,进一步结合RAD5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预后评估;当淋巴结为阳性时,无法通过RAD51表达水平的差异,对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当淋巴结为阴性时,RAD51高表达患者具有不良预后,RAD51低表达患者具有较好预后。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采用前面所述的试剂盒对食管鳞癌进行预后评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待测样本中RAD51的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水平;

S2,根据S1的检测结果对食管鳞癌进行初步预后分型:当RAD51表达水平低时,进一步结合术后复发/转移状态进行预后评估;当RAD51表达水平高时,无法通过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对RAD51高表达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S3,定期随访并诊断RAD51低表达受试者的术后复发/转移状态,并依据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进行预后评估:当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时,受试者具有不良预后,而当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时,具有较好预后。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次提出基于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联合RAD51的表达水平来判断受试者的预后情况。为评估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对于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指出:当淋巴结为阴性时,RAD51高表达患者具有不良预后,RAD51低表达患者具有较好预后。也就是说,RAD51表达水平可以进一步细分早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并且提示RAD51高表达的早期无淋巴结转移人群可能对RAD51靶向小分子抑制剂治疗更佳敏感。

(3)本发明另外还首次提出基于RAD51的表达水平联合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来判断受试者的预后情况:在术后肿瘤组织RAD51低表达组,患者晚期是否复发/转移显著区别RAD51低表达人群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没有复发转移vs复发转移=72%vs 19%),而在RAD51高表达的患者中,晚期是否复发转移不能显著区别RAD51高表达人群术后5年生存率(P>0.05)。为评估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提供了另一条全新的途径,对于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表示RAD51表达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研究,其中,

A表示RAD51在食管鳞癌(T)及癌旁正常组织(N)及淋巴结转移阳性(LN_T)中的表达;

B表示本发明纳入研究的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总人群的预后总生存时间;

C表示RAD51表达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图2表示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诊断指标,其中,

A表示淋巴结转移状态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B表示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亚组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图3表示AJCC8分级是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诊断指标,其中,

A表示AJCC8分级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B表示AJCC8分级临床特征亚组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图4表示术后复发/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诊断指标,其中,

A表示复发/转移状态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B表示复发/转移临床特征亚组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图5表示术前COPD状态是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诊断指标,其中,

A表示术前COPD状态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B表示术前COPD临床特征亚组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图6表示RAD51联合淋巴结转移细分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其中,

A-B表示RAD51表达水平联合淋巴结转移状态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C表示RAD51表达水平联合淋巴结转移状态细分食管鳞癌亚组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D表示RAD51在早期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鳞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预后诊断应用方案。

图7表示RAD51联合术后复发/转移状态细分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其中,

A-B表示RAD51表达水平联合术后复发/转移状态与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C表示RAD51表达水平联合术后复发/转移状态细分食管鳞癌亚组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D表示RAD51在术后复发/转移食管癌鳞癌患者中的预后诊断应用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前所述,针对不同类型的ESCC患者,RAD51的预后应用价值并不确定,本发明申请人通过收集行根治术且术前无辅助放化疗史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检测数据,包括术前COPD诊断、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术后复发/转移状态等,探究RAD51联合临床特征在食管鳞癌中的预后意义,最终首次提供了RAD51作为分子标志物在食管鳞癌临床亚分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所述临床亚分组的分组依据为食管鳞癌患者早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或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食管鳞癌预后评估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能够检测样本中RAD51的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水平的试剂。其应用于食管鳞癌预后评估时,待评估群体为完成根治术且术前无辅助放化疗史的食管鳞癌患者;进一步,待评估群体为完成根治术且术前无辅助放化疗史的早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包括:RAD51蛋白抗体以及与RAD51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相配套的试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还包含能够检测患者淋巴结清扫得到的淋巴结的阴阳性的试剂,例如:CK5/6,P63的检测。

进一步地,包含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试剂盒的使用方法为:

(1)取食管鳞癌组织样本,制成石蜡切片;同时对术中淋巴结清扫获得的淋巴结阴阳性进行鉴定。

(2)利用RAD51蛋白抗体以及RAD51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相配套的试剂,对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3)光镜下观察食管鳞癌组织染色情况,进行免疫组化评分;

(4)依据RAD51蛋白在相应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的综合评分以及淋巴结阴阳性评估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能够辅助检测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状态的试剂,例如:MRI造影剂、PET-CT示踪剂、骨扫描显像剂。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前面所述的试剂盒对食管鳞癌进行预后评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待测样本中RAD51的表达水平,以及淋巴结清扫得到的淋巴结的阴阳性;

S2,根据步骤S1的检测结果对食管鳞癌进行预后分型:首先鉴定淋巴结阴阳性状态,当淋巴结为阴性时,进一步结合RAD51的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水平进行预后评估;当淋巴结为阳性时,无论RAD51的表达水平高或低,预后无统计学差异,换言之,淋巴结阳性人群无法凭借RAD51的表达水平进行预后评估,无论RAD51表达高或低,其预后均与淋巴结阳性的亚分组预后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当淋巴结为阴性时,RAD51高表达患者具有不良预后,RAD51低表达患者具有较好预后。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采用前面所述的试剂盒对食管鳞癌进行预后评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待测样本中RAD51的蛋白表达或mRNA表达水平;

S2,根据S1的检测结果对食管鳞癌进行初步预后分型:当RAD51表达水平低时,进一步结合术后复发/转移状态进行预后评估;当RAD51表达水平高时,无法通过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对RAD51高表达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S3,定期随访并诊断RAD51低表达受试者的术后复发/转移状态,并依据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进行预后评估:当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时,受试者具有不良预后,而当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时,具有较好预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讲解本发明标志物联合临床特征的预后应用价值,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用语进行解释:

根治术:食道癌根治术,是对食道癌进行手术切除的全称,包括肿瘤切除、肿瘤上下端足够长度的食道、受累组织器官的切除、胃切除和周围软组织、组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以及术前中后的围术期处理的全过程。

HR:hazard ratio,风险比,指一组研究对象发生某特定事件的瞬时风险与另一组研究对象发生某特定事件的瞬时风险之比。

95%CI:95%confidence interval,95%置信区间,指按事先给定的可信度0.95来估计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范围。

5年生存率:肿瘤患者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概率。

AJCC8分级: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8th,即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指南定义的TNM分级;

早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指患者根治术中清扫的淋巴结鉴定为阳性/阴性;阳性指淋巴结中鉴定出含有食管鳞癌细胞,阴性则指淋巴结中不含有食管鳞癌细胞。

术后复发/转移:指患者根治术后常规医疗过程中,食管位置再次出现肿瘤或者身体其它部位出现的肿瘤并被临床病理医生证实为转移性的食管癌。

预后总生存时间:指患者根治术后至死亡出现前的总生存时间。

预后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指患者根治术后至复发/转移等出现前的生存时间。

本申请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实施例中涉及的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及实验方法:

1、研究对象临床基线特征

2013-2017年在我院胸外科行食管鳞癌根治术且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对象,最终纳入91例。其中,纳入和排除标准如下所示:

纳入标准:

(1)术前无放化疗史;

(2)接受ESCC根治术的患者;

(3)术后按照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常规辅助治疗和随访的患者;

(4)原发性ESCC;

(5)FFPE样本肿瘤细胞>15%。

排除标准:

(1)非鳞癌的食管癌患者;

(2)术前接受放化疗辅助治疗食管鳞癌患者;

(3)其它转移至食管的肿瘤;

(4)非根治手术患者,如ESD食管鳞癌患者;

(5)非疾病相关死亡,如车祸。

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中提取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在2021年9月完成最近一次术后患者的随访。如表1所示,本发明研究者中,男性(Male)患者约为87.9%,AJCC8的II级和III级患者分别为49.5%和34.1%,肿瘤组织直径(Tumordiameter)>2cm的患者占72.5%,有吸烟史(Tobacco history)的患者占17.6%,有饮酒史(Alcohol history)的患者占19.8%,肿瘤发生于胸中段(Tumor_position/Middle)患者占68.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占52.7%,术前高血压(Preoperative hypertension)阳性患者占63.7%,术前COPD(Preoperative COPD)阳性比例为6.6%,术前有心血管疾病(Preoperativecoronaryheart disease)的患者占9.9%,采用Sweet术式的患者占47.3%,根治术后患者接受辅助放化疗(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的比例为64.8%,术后复发/转移(R/Mstatus)比例为31.9%。纳入研究的食管鳞癌总人群的5年生存率为50%(图1的B)。

表1研究对象临床基线特征

2、临床特征诊断标准

食管鳞癌病理诊断标准:参照CSCO(2018版)食管癌诊疗指南;

术前COPD诊断标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支器官扩张及后1s用力呼气量FEV1(post-bronchodilator forcedexpiratory volume in 1second)/强迫肺活量FVC(forcedvital capacity)比值小于70%时,即诊断为COPD阳性;

术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或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即诊断为糖尿病阳;

术前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高血压标准,患者在至少3个场合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阳;

术前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患者有心绞痛或者劳力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心电图阳性提示患者心肌缺血;患者存在多种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时患者当前吸烟,并存在中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将患者进一步分为无心血管疾病(CAD)(未检测到斑块),非阻塞性CAD(1-49%)、中度阻塞性CAD(50-69%)和严重狭窄(≥70%),中度及严重狭窄患者诊断为心血管疾病阳性。

3、免疫组化染色及评分标准

基于Roche/Ventana的半自动IHC检测方法:参照BENCHMARKULTRA(仪器型号)简易适用手册运行IHC,首先在徕卡Leica病理切片机上将TMA蜡块切片(3-5mm)平铺于Ventana专用防脱载玻片上,随后打开仪器依次填充散装瓶、清空废液瓶,创建标签,安装试剂盘,将上述切片置于切片托盘上,运行仪器,进行FFPE样本前处理,然后取出切片滴加预实验确定稀释比例的特定一抗,再将切片放入试剂盘,启动后续染色,结束后取出封片的玻片于徕卡Leica显微镜下由专业的病理诊断医生判断染色强度和肿瘤细胞染色百分率(%),综合评分定义为IRScore。具体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IHC的评分标准

实施例1RAD51表达水平不能诊断ESCC总人群预后总生存时间

取前述91例根治性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病理科存档蜡块,利用IHC方法检测组织中RAD5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RAD5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图1的A)。本发明研究对象中,RAD51高表达的患者比例为38.5%。

进一步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如图1的C图所示,RAD51高表达(RAD51_IRScore

实施例2不同临床特征亚组的预后相关分析

本申请系统性评估了临床接受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亚组的相关性因子以及5年生存率独立预后危险因子,结果如下:

(1)术前COPD诊断以及晚期复发/转移是早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分组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

根据根治术中清扫淋巴结的阴阳性,将研究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LM

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总生存时间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如图2的B图所示,患者术前COPD和术后复发/转移状态是淋巴结转移亚组的独立预后因子,前者的HR

进一步进行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如表3所示,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与其肿瘤直径大小和AJCC8分级密切相关,肿瘤直径>2cm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更高(p=0.015),AJCC8分级为3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更高(p<0.0001)。

表3淋巴结转移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术前COPD诊断以及晚期复发/转移是AJCC8分级临床特征分组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

根据患者的AJCC8分级,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对I期、II期、III期和IVA期的ESC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如图3的A图所示,I期E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6%,II期E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9%,III期E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下降,约为32%,IVA期E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最低,仅11%,p=0.0007。

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总生存时间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如图3的B图所示,患者术前COPD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状态是AJCC8分级临床亚组的独立预后因子。前者的HR

进一步进行AJCC8分级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如表4所示,ESCC患者AJCC8的分级与性别(男vs女,p=0.028)、淋巴结转移状态(LM

表4 AJCC8分级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是食管鳞癌患者复发/转移临床特征分组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

根据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有无发生复发/转移,将研究者分为复发/转移(R/M

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总生存时间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如图4的B图所示,术中清扫淋巴结的阴阳性(LM

进一步进行食管鳞癌复发/转移发生与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如表5所示,ESCC患者根治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与患者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和术前COPD诊断密切相关,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p=0.014),而术前诊断为COPD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p=0.012)。

表5术后复发/转移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4)复发/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OPD临床特征分组唯一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

根据术前肺功能检查指标诊断,将研究者分为COPD(Preoperative COPD

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总生存时间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如图5的B图所示,术后患者复发/转移是术前肺功能检查诊断为COPD的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p=0.029,HR

进一步进行术前COPD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如表6所示,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术前更倾向于肺功能检查诊断为COPD(p=0.005)。

表6术前COPD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实施例3RAD51联合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细分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1和2的研究后,本发明申请人对RAD5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联合预后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以期RAD51的表达能在ESCC临床亚分组的预后中发挥作用。

结果如图6的A和B图所示,在早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中,RAD51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较RAD51低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低,分别为44%和81%(p=0.0083);而在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中,RAD51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RAD51低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1%和35%,p>0.05。

随后进行总生存时间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如图6的C图所示,术前患者是否诊断为COPD以及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是RAD51和淋巴结转移细分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前者的HR

进一步进行此亚分组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如表7所示,患者AJCC8的分级(p<0.0001)、手术方式(p=0.045)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状态(p=0.001)在亚分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表7RAD51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细分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组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上述结果表明,RAD51可以进一步细分早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并且提示RAD51高表达的早期无淋巴结转移人群可能对RAD51靶向小分子抑制剂治疗更佳敏感(图6的D)。目前RAD51小分子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I/II研究,本发明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食管鳞癌RAD51小分子抑制剂有效人群筛选的相关临床研究注册与开展。

实施例4RAD51联合复发/转移状态细分预测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进一步,本发明申请人对RAD5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状态的联合预后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以期RAD51的表达能在ESCC临床亚分组的预后中发挥作用。

结果如图7的A图、B图和D图所示,在RAD51低表达的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中,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较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分别为19%和72%(p=0.0014);而在RAD5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中,患者术后发生和未发生复发/转移的5年总生存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随后进行总生存时间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如图7的C图所示,患者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和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是RAD51和术后复发/转移状态细分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子。上述联合细分亚组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HR

进一步进行此亚分组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如表8所示,患者术前COPD诊断(p=0.008)、手术中术方式(p=0.047)、术后接受放化疗(p=0.049)在此亚分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8RAD51和复发/转移状态细分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组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方面首次提出基于早期淋巴结转移状态联合RAD51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以对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当淋巴结转移为阴性时,RAD51的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具有不良预后,RAD51的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具有较好预后;而当淋巴结为阳性时,无论RAD5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或低,预后无统计学差异。总而言之,本发明指出,RAD51不能作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预后标志物,但可作为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并且提示RAD51高表达的早期无淋巴结转移人群可能对RAD51靶向小分子抑制剂治疗更佳敏感。

另一方面,本发明首次提出基于RAD51的表达水平联合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状态来判断受试者的预后情况:在术后肿瘤组织RAD51低表达组,患者晚期是否复发/转移显著提示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没有复发转移vs复发转移=72%vs 19%),而在RAD51高表达的患者中,晚期是否复发转移不能显著提示术后5年生存率(P>0.05)。

本发明为评估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生存时间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对于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