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

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本发明通过在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先进行稀释降低其粘度,从而使样品更容易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配合滤膜进行抽滤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积碳物质,分离出澄清透明样品,从而消除后续分析时对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02 专利申请号:2021101767788 申请日:20210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油产品测定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

背景技术

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中含有积碳颗粒物质,对气相色谱仪、全自动粘度仪等仪器会造成污染和堵塞等损害,需要将这些物质去除,以保护仪器。现有的对于基础油产品的过滤一般采用滤纸进行过滤,但是由于含积碳物质基础油具有高粘度(40℃下可达350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

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

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先进行稀释降低其粘度,从而使样品更容易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配合滤膜进行抽滤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积碳物质,分离出澄清透明样品,从而消除后续分析时对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二硫化碳稀释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样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基础油样品粘度过大,不易过滤,故尝试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过滤。所选的溶剂既要与样品互溶,且不会对样品的色谱图产生影响。基础油的碳数为C5-C60,而常用的溶剂油为C5-C8,出峰时与样品本身的C5-C8部分有重叠,严重干扰了样品的积分面积。加入二硫化碳对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进行稀释,可以保证后续的色谱分析中不带入污染物、不损坏仪器。

进一步,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取第一体积置于烧杯中,加入第二体积的二硫化碳并搅拌均匀,所述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加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稀释,由于这些溶剂都属于烃类,相当于样品的一部分,与样品混合在一起后,会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加入体积大于基础油样品体积的二硫化碳,能够对基础油样品进行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

进一步,S1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1.5倍-3倍。

进一步,S1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2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二硫化碳加入量设置为样品体积的2倍,可以将样品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对样品进行色谱分析。

进一步,所述真空过滤装置为玻璃砂芯过滤装置,所述滤膜被夹持在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的漏斗和滤膜托板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玻璃砂芯过滤装置与滤膜配合对样品进行过滤,能够保证有效过滤的同时,还不会抽破滤膜。

进一步,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采用G4型过滤装置。由于常规滤纸滤膜不能过滤,使用玻璃砂芯漏斗,其硬质玻璃可以保证抽滤不受影响。通过对各规格类型的比较,G1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20-30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胶状沉淀物;G2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0-15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气体洗涤;G3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4.5-9μm,主要用于滤除细沉淀物以及过滤水银;G4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3-4μm,可用于滤除细沉淀或极细沉淀物;G5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5-2.5μm,主要用于滤除体积大的杆状细菌和酵母等;G6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小于1.5μm,主要用于滤除1.5-0.6μm的病菌;综合对精密度和经济性考虑,本发明选择G4型玻璃砂芯漏斗,并配和0.45微米油性滤膜共同过滤,利用0.45μm微孔滤膜可以对一部分沉淀物进行过滤,利用玻璃砂芯漏斗可以对混合稀释样品中的细沉淀物以及极细沉淀物进行有效过滤。

进一步,所述滤膜为油性滤膜。

进一步,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进一步,还包括S0,将过滤装置洗净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常规溶剂稀释的基础油样品的色谱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二硫化碳溶剂稀释的基础油样品的色谱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二硫化碳溶剂稀释的基础油样品的模拟馏程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将过滤装置洗净干燥。

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

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所述滤膜为油性滤膜,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

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二硫化碳稀释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样品。由于基础油样品粘度过大,不易过滤,故尝试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过滤。所选的溶剂既要与样品互溶,且不会对样品的色谱图产生影响。基础油的碳数为C5-C60,而常用的溶剂油为C5-C8,出峰时与样品本身的C5-C8部分有重叠,严重干扰了样品的积分面积。加入二硫化碳对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进行稀释,可以保证后续的色谱分析中不带入污染物、不损坏仪器。

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取第一体积置于烧杯中,加入第二体积的二硫化碳并搅拌均匀,所述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1.5倍。若加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稀释,由于这些溶剂都属于烃类,相当于样品的一部分,与样品混合在一起后,会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加入体积大于基础油样品体积的二硫化碳,能够对基础油样品进行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

本实施例的所述真空过滤装置为玻璃砂芯过滤装置,所述滤膜被夹持在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的漏斗和滤膜托板之间。采用玻璃砂芯过滤装置与滤膜配合对样品进行过滤,能够保证有效过滤的同时,还不会抽破滤膜。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采用G4型过滤装置。由于常规滤纸滤膜不能过滤,使用玻璃砂芯漏斗,其硬质玻璃可以保证抽滤不受影响。通过对各规格类型的比较,G1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20-30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胶状沉淀物;G2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0-15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气体洗涤;G3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4.5-9μm,主要用于滤除细沉淀物以及过滤水银;G4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3-4μm,可用于滤除细沉淀或极细沉淀物;G5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5-2.5μm,主要用于滤除体积大的杆状细菌和酵母等;G6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小于1.5μm,主要用于滤除1.5-0.6μm的病菌;综合对精密度和经济性考虑,本发明选择G4型玻璃砂芯漏斗,并配和0.45微米油性滤膜共同过滤,利用0.45μm微孔滤膜可以对一部分沉淀物进行过滤,利用玻璃砂芯漏斗可以对混合稀释样品中的细沉淀物以及极细沉淀物进行有效过滤。

本实施例通过在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先进行稀释降低其粘度,从而使样品更容易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配合滤膜进行抽滤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积碳物质,分离出澄清透明样品,从而消除后续分析时对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将过滤装置洗净干燥。

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

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所述滤膜为油性滤膜,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

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二硫化碳稀释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样品。由于基础油样品粘度过大,不易过滤,故尝试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过滤。所选的溶剂既要与样品互溶,且不会对样品的色谱图产生影响。基础油的碳数为C5-C60,而常用的溶剂油为C5-C8,出峰时与样品本身的C5-C8部分有重叠,严重干扰了样品的积分面积,如图1所示,图1选用石油醚作为溶剂对样品进行稀释,方框中为溶剂和样品出峰。加入二硫化碳对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进行稀释,可以保证后续的色谱分析中不带入污染物、不损坏仪器,如图2所示,方框中为溶剂出峰。同理,对本实施例的样品进行模拟馏程测定时,选择二硫化碳做溶剂,其出峰在样品之前,如图3所示,方框中为溶剂出峰,容易识别和消除,对样品峰不产生干扰。其中,图1、图2和图3分别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试验。

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取第一体积置于烧杯中,加入第二体积的二硫化碳并搅拌均匀,所述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2倍,可以将样品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对样品进行色谱分析。若加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稀释,由于这些溶剂都属于烃类,相当于样品的一部分,与样品混合在一起后,会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加入体积大于基础油样品体积的二硫化碳,能够对基础油样品进行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

本实施例的所述真空过滤装置为玻璃砂芯过滤装置,所述滤膜被夹持在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的漏斗和滤膜托板之间。采用玻璃砂芯过滤装置与滤膜配合对样品进行过滤,能够保证有效过滤的同时,还不会抽破滤膜。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采用G4型过滤装置。由于常规滤纸滤膜不能过滤,使用玻璃砂芯漏斗,其硬质玻璃可以保证抽滤不受影响。通过对各规格类型的比较,G1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20-30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胶状沉淀物;G2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0-15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气体洗涤;G3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4.5-9μm,主要用于滤除细沉淀物以及过滤水银;G4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3-4μm,可用于滤除细沉淀或极细沉淀物;G5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5-2.5μm,主要用于滤除体积大的杆状细菌和酵母等;G6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小于1.5μm,主要用于滤除1.5-0.6μm的病菌;综合对精密度和经济性考虑,本发明选择G4型玻璃砂芯漏斗,并配和0.45微米油性滤膜共同过滤,利用0.45μm微孔滤膜可以对一部分沉淀物进行过滤,利用玻璃砂芯漏斗可以对混合稀释样品中的细沉淀物以及极细沉淀物进行有效过滤。

本实施例通过在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先进行稀释降低其粘度,从而使样品更容易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配合滤膜进行抽滤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积碳物质,分离出澄清透明样品,从而消除后续分析时对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将过滤装置洗净干燥。

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

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所述滤膜为油性滤膜,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

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二硫化碳稀释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样品。由于基础油样品粘度过大,不易过滤,故尝试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过滤。所选的溶剂既要与样品互溶,且不会对样品的色谱图产生影响。基础油的碳数为C5-C60,而常用的溶剂油为C5-C8,出峰时与样品本身的C5-C8部分有重叠,严重干扰了样品的积分面积。加入二硫化碳对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进行稀释,可以保证后续的色谱分析中不带入污染物、不损坏仪器。

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取第一体积置于烧杯中,加入第二体积的二硫化碳并搅拌均匀,所述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3倍。若加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稀释,由于这些溶剂都属于烃类,相当于样品的一部分,与样品混合在一起后,会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加入体积大于基础油样品体积的二硫化碳,能够对基础油样品进行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

本实施例的所述真空过滤装置为玻璃砂芯过滤装置,所述滤膜被夹持在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的漏斗和滤膜托板之间。采用玻璃砂芯过滤装置与滤膜配合对样品进行过滤,能够保证有效过滤的同时,还不会抽破滤膜。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采用G4型过滤装置。由于常规滤纸滤膜不能过滤,使用玻璃砂芯漏斗,其硬质玻璃可以保证抽滤不受影响。通过对各规格类型的比较,G1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20-30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胶状沉淀物;G2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0-15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气体洗涤;G3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4.5-9μm,主要用于滤除细沉淀物以及过滤水银;G4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3-4μm,可用于滤除细沉淀或极细沉淀物;G5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5-2.5μm,主要用于滤除体积大的杆状细菌和酵母等;G6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小于1.5μm,主要用于滤除1.5-0.6μm的病菌;综合对精密度和经济性考虑,本发明选择G4型玻璃砂芯漏斗,并配和0.45微米油性滤膜共同过滤,利用0.45μm微孔滤膜可以对一部分沉淀物进行过滤,利用玻璃砂芯漏斗可以对混合稀释样品中的细沉淀物以及极细沉淀物进行有效过滤。

本实施例通过在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先进行稀释降低其粘度,从而使样品更容易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配合滤膜进行抽滤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积碳物质,分离出澄清透明样品,从而消除后续分析时对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