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

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属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首先结合利用关键词匹配和分布式表示匹配检索原型序列,如未能获得匹配,则利用伪原型生成方法产生可用的伪原型序列。其次,为有效地利用原型序列,对传统的编码器‑解码器框架进行了改进。编码端使用额外的编码器接收原型序列输入;解码端在利用门控机制控制信息流动的同时,使用改进的损失函数减少低质量原型序列对模型的影响。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基于少量平行语料有效地提升检索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适用于低资源环境下及相似性语言环境下的神经机器翻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7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293213.2

  • 发明设计人 余正涛;朱恩昌;于志强;

    申请日2022-03-24

  • 分类号G06F40/58;G06F40/242;G06F40/30;G06F16/2458;G06N3/04;G06N3/08;

  • 代理机构昆明隆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何娇

  • 地址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47: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属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端到端翻译模型和注意力机制的提出,神经机器翻译(NeuralMachine Translation,NMT)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主流语言对上的翻译性能迅速超过统计机器翻译,逐渐发展为目前主流的机器翻译模式。为提升神经机器翻译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方法。其中,基于原型序列融入的原型方法受到很多关注。资源丰富场景下,利用相似性翻译作为目标端原型序列,能够有效提升神经机器翻译的性能。然而在低资源场景下,由于平行语料资源匮乏,导致不能匹配得到原型序列或序列质量不佳。因此,在低资源场景下,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原型序列来提高神经机器翻译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原型序列是存在于翻译记忆库中的目标端句子,内含目标语言端语义信息。原型方法通过在翻译进程中引入原型序列来利用目标端语义信息,使其被隐式地用于指导词对齐和解码约束等过程。目前原型方法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原型检索和原型利用两个阶段。原型序列检索方法在资源丰富场景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原因在于资源丰富场景下存在大规模的翻译记忆库。因此原型方法可以通过检索记忆库得到较高质量的原型序列,进而有效地提升翻译性能。然而在低资源场景下,受限于平行语料的规模和质量,传统的原型序列检索方法往往难以检索得到可用的原型。对下一步翻译任务的效果提升有限。除此以外,在对原型序列利用方面,尤其是将原型序列作为编码输入融入翻译模型的方式上,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例如采用双编码器结构对输入句子和原型序列同时进行编码,同时在解码端引入门控机制来平衡源句和原型序列间的信息比例。然而,以上方法均带来了翻译性能上的提升,但是仍然主要面向资源丰富场景,较少针对低资源场景进行特定的改进。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通过改进的原型获取方法和特定的翻译框架结构,更好地提升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通过结合传统检索方法和所提出的伪原型生成方法提升原型序列获取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神经网络结构改变的方式将检索到的原型融入编解码器框架,在最大化利用原型序列所含语义信息的同时削弱低质量序列带来的影响;能提升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语料预处理:预处理不同规模的平行训练语料、验证语料和测试语料,用于模型训练、参数调优和效果测试;并构建多语言全局替换词典和关键词词典,用于伪原型生成;

Step2、原型生成:利用基于多种策略混合的原型生成方法进行原型生成,以保证原型序列的可用性;该步骤的具体思路为:首先结合使用模糊匹配和分布式表示匹配进行原型检索,如未检索到原型,则利用词替换操作对输入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替换,得到伪原型序列;

Step3、融入原型序列的翻译模型构建:改进传统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的编解码器结构,以更好的融入原型序列,使用步骤Step1,Step2的语料作为模型输入,产生最终译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1的具体步骤为:

Step1.1、使用机器翻译领域的通用数据集IWSLT15进行模型训练,翻译任务为英-越、英-中和英-德;验证和测试方面,选择tst2012作为验证集进行参数优化和模型选择,选择tst2013作为测试集进行测试评估;

Step1.2、使用PanLex、维基百科、实验室自建的英汉-东南亚语词典以及谷歌翻译接口来构建英-越-中-德全局替换词典;

Step1.3、在Step1.2的基础上,通过标记筛选方式得到关键词典,筛选过程中保留全部实体;为避免替换过于集中于某些热点名词,对名词性词汇于语料中检索并按出现频率进行倒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2的具体步骤为:

Step2.1、结合使用模糊匹配和分布式表示匹配进行原型检索;具体实现如下:翻译记忆库是由L对平行句组成的集合{(s

其中ED(x,s

与基于关键词的匹配方法不同,分布式表示匹配根据句子向量表征之间的距离进行检索,某种程度上是利用语义信息进行相似性检索的手段,也因此提供了与关键词匹配不同的检索视角;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分布式表示匹配定义为:

其中h

当模糊匹配能够得到最优匹配源句s

Step2.2、若Step2.1未检索到原型,则对输入的句子进行关键词替换,生成伪原型,称之为基于词替换的伪原型生成;具体包含以下两种替换策略;

全局替换:当输入句子未能检索到匹配时,基于最大化原则,利用双语词典对输入句子中的词进行尽力替换,替换后的句子被称为伪原型序列;

关键词替换:从双语词典中抽取重要名词和实体构建关键词词典;当输入句子未能检索到匹配时,利用该词典对输入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替换,生成伪原型序列,替换次数上限小于设定的阈值;期望在共享词表的基础上,该混合了源端和重要目标端词汇的伪原型序列能够为译文的生成提供指导。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3中包括:

编码端采用双编码器结构,能够同时接收句子输入和原型序列输入,然后将输入编码为相应的隐状态表示;句子编码器为标准的Transformer编码器,由多层堆叠而成;其中每层又由2个子层构成:多头自注意力层和前馈神经网络层,均使用残差连接和层正则化机制;给定输入句子x=(x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3中包括:

解码端融入门控机制,利用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实现句子信息和原型信息间的比例优化,控制解码过程中的信息流动;改进后的解码器由三个子层构成:(1)自注意力层;(2)改进的编解码注意力层;(3)全连接前馈网络层;其中,改进的编解码注意力层由句子编解码注意力模块和原型编解码注意力模块构成;接收到i时刻多头自注意力层的输出s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3中,句子编解码注意力模块进行注意力计算包括:

s

其中MultiHeadAtt(·)为基于多头的注意力计算,与此类似,原型编解码注意力的计算为:

s

随后,句子编解码注意力输出s

α=sigmoid(W

其中W

s

进而s

s

其中f(x)的定义为:f(x)=max(0,xW

P(y

其中t为原型序列,σ(·)为线性变换函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联合使用原型序列检索方法和基于词替换的伪原型生成方法来获取原型序列,从而在保证序列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提升低资源场景下可用的原型序列数量;

2、本发明对编码器-解码器翻译框架进行了改进,编码端使用双编码结构,句子编码器和原型编码器分别对输入的句子和检索到(生成)的原型进行编码。解码端使用门控机制控制信息的比例和流动过程;

3、改进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损失计算方法。使模型在尽力利用高质量原型序列所含语义信息的同时,削弱低质量原型序列对翻译模型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低资源场景下的翻译性能,同时能带来更好的翻译流畅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模型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展示的关键词替换次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基于多策略原型生成的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语料预处理:预处理不同规模的平行训练语料、验证语料和测试语料,用于模型训练、参数调优和效果测试;并构建多语言全局替换词典和关键词词典,用于伪原型生成;

Step1.1、使用机器翻译领域的通用数据集IWSLT15进行模型训练,翻译任务为英-越、英-中和英-德;验证和测试方面,选择tst2012作为验证集进行参数优化和模型选择,选择tst2013作为测试集进行测试评估;

Step1.2、使用PanLex、维基百科、实验室自建的英汉-东南亚语词典以及谷歌翻译接口来构建英-越-中-德全局替换词典;

Step1.3、在Step1.2的基础上,通过标记筛选方式得到关键词典,筛选过程中保留全部实体;为避免替换过于集中于某些热点名词,对名词性词汇于语料中检索并按出现频率进行倒排。

处理后的平行语料按规模分为两类:小规模平行语料和大规模平行语料。在不同规模的平行语料上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观察语料规模的提升对信息利用率的影响,验证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平行语料资源稀缺场景的设想。表1为实验数据信息。

表1实验数据

Step2、原型生成:利用基于多种策略混合的原型生成方法进行原型生成,以保证原型序列的可用性;该步骤的具体思路为:首先结合使用模糊匹配和分布式表示匹配进行原型检索,如未检索到原型,则利用词替换操作对输入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替换,得到伪原型序列;

Step3、融入原型序列的翻译模型构建:改进传统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的编解码器结构,以更好的融入原型序列,使用步骤Step1,Step2的语料作为模型输入,产生最终译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2的具体步骤为:

Step2.1、结合使用模糊匹配和分布式表示匹配进行原型检索;具体实现如下:翻译记忆库是由L对平行句组成的集合{(s

其中ED(x,s

与基于关键词的匹配方法不同,分布式表示匹配根据句子向量表征之间的距离进行检索,某种程度上是利用语义信息进行相似性检索的手段,也因此提供了与关键词匹配不同的检索视角;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分布式表示匹配定义为:

其中h

当模糊匹配能够得到最优匹配源句s

Step2.2、若Step2.1未检索到原型,则对输入的句子进行关键词替换,生成伪原型,称之为基于词替换的伪原型生成;具体包含以下两种替换策略;

全局替换:当输入句子未能检索到匹配时,基于最大化原则,利用双语词典对输入句子中的词进行尽力替换,替换后的句子被称为伪原型序列;

关键词替换:从双语词典中抽取重要名词和实体构建关键词词典;当输入句子未能检索到匹配时,利用该词典对输入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替换,生成伪原型序列,替换次数上限小于设定的阈值;期望在共享词表的基础上,该混合了源端和重要目标端词汇的伪原型序列能够为译文的生成提供指导。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在低资源场景下的原型检索效果,在不同的数据规模上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与基线原型检索效果进行对比。表2展示了混合式原型检索模型带来的匹配质量的提升。

表2模糊匹配与混合式原型检索效果对比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低资源场景下,模糊匹配检索得到原型序列数量明显不足。使用结合了模糊匹配和分布式表示匹配的混合式原型匹配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在大规模数据集WMT14上,相比单独使用模糊匹配策略,结合使用分布式表示匹配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匹配结果。而对于小规模数据集IWSLT15而言,结合模糊匹配和分布式表示匹配后,能够在关键词匹配基础上附加语义层面的综合考量,进一步提升原型序列质量。从而证明本发明所提的混合式原型检索方法适用于低资源场景。

图3展示了在越-英翻译任务上关键词替换次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利用关键词替换进行伪原型生成过程中,我们首先依据经验设置替换阈值,随后基于验证集性能对阈值进行调整。评估结果表明,在顺序遍历词典策略下,当替换次数阈值设置较小时,生成的原型序列与原文区别有限,难以为翻译过程提供有效的指导信息;而当设置较大时,则趋向退化为全局替换;当关键词替换次数设置为3时模型表现最优.测试集上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变化趋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3中包括:

编码端采用双编码器结构,能够同时接收句子输入和原型序列输入,然后将输入编码为相应的隐状态表示;句子编码器为标准的Transformer编码器,由多层堆叠而成;其中每层又由2个子层构成:多头自注意力层和前馈神经网络层,均使用残差连接和层正则化机制;给定输入句子x=(x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3中包括:

解码端融入门控机制,利用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实现句子信息和原型信息间的比例优化,控制解码过程中的信息流动;改进后的解码器由三个子层构成:(1)自注意力层;(2)改进的编解码注意力层;(3)全连接前馈网络层;其中,改进的编解码注意力层由句子编解码注意力模块和原型编解码注意力模块构成;接收到i时刻多头自注意力层的输出s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Step3中,句子编解码注意力模块进行注意力计算包括:

s

其中MultiHeadAtt(·)为基于多头的注意力计算,与此类似,原型编解码注意力的计算为:

s

随后,句子编解码注意力输出s

α=sigmoid(W

其中W

s

进而s

s

其中f(x)的定义为:f(x)=max(0,xW

P(y

其中t为原型序列,σ(·)为线性变换函数。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翻译效果,采用基线系统和本发明产生的译文进行对比,表3、表4为在小规模评语语料上的提升结果。

表3 BLEU值评测结果(%)

表4 RIBES值评测结果(%)

从表3、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编码端使用额外的原型编码器学习原型序列表征,同时在解码端有效利用高质量原型序列所含语义信息、减少低质量原型序列引入的噪声信息。低资源场景下有效提升译文质量和流畅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