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家具封边设备

一种家具封边设备

摘要

一种家具封边设备,包括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上安装有导向槽、反向轮、正向轮和挤压辊,所述导向槽位于工作台面一端,所述正向轮和挤压辊位于工作台面另一端,靠近待封边家具位置,所述正向轮和挤压辊之间留有放置封边条的间隙,所述导向槽和挤压辊之间设置有反向轮,所述封边条自导向槽出来后绕过反向轮外沿,然后塞入正向轮和挤压辊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挤压辊中间穿有主轴,所述主轴与电机连接,所述反向轮和正向轮能够绕其轴线方向自由转动。本家具封边设备,可实现对密封条的张紧、压实等操作,人工只需要扶着待封边的家具即可,节省了人力,且效率大大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718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赵珍之;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37361.2

  • 发明设计人 赵珍之;

    申请日2020-10-22

  • 分类号B27N7/00(20060101);B27D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66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奇

  • 地址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街道久安一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7: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封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具封边设备。

背景技术

板式家具的密封条一般包括外露部和内嵌部,板式家具的外侧一圈设有凹槽,密封条使用时,将其内嵌部嵌入板式家具外圈的凹槽内,并使外露部露于板式家具的外侧。但现在家具行业的密封条安装一般都是采用人手工安装,先将密封条一端的内嵌部插入板式家具外圈的凹槽内,然后用手向后赶着将剩余密封条硬塞进凹槽内,此方法对操作工人要求极高,用手按时不能按偏,否则密封条的外露部会凹凸不平。而且,人工操作还经常遇到密封条卡住的情况,例如密封条内嵌部与凹槽配合尺寸过小,用手按不进去,就需要借助木锤等工具硬往里敲,同样会造成密封条外露部的不美观。这在安装两端向内弯的密封条时尤其明显。两端向内弯的密封条在安装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两端的内弯边叠盖在家具外侧的现象,需用工具将内弯边抠出,再手动将内弯边放在家具外侧,再使用锤子等工具将其固定在家具外侧。现在市面上暂无自动对家具板材进行封边的设备,尤其是安装两端向内弯的密封条的自动化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手工安装板式家具密封条时难度大、不美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具封边设备,可实现对密封条的张紧、压实等操作,人工只需要扶着待封边的家具即可,节省了人力,且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家具封边设备,包括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上安装有导向槽、反向轮、正向轮和挤压辊,所述导向槽位于工作台面一端,用于密封条的传送,所述正向轮和挤压辊位于工作台面另一端,靠近待封边家具位置,且挤压辊较正向轮更加靠近外侧,方便与待封边家具的接触。所述正向轮和挤压辊之间留有放置封边条的间隙,所述导向槽和挤压辊之间设置有反向轮,所述封边条自导向槽出来后绕过反向轮外沿,换向后塞入正向轮和挤压辊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挤压辊中间穿有主轴,所述主轴与电机连接,所述反向轮和正向轮能够绕其轴线方向自由转动。在主轴的转动下,封边条先后经过反向轮和正向轮,使封边条处于拉紧状态,然后自正向轮和挤压辊之间挤出,并压进待封边家具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轮和正向轮在中间位置设有内凹槽,所述封边条在传送过程中,其内嵌部插入反向轮和正向轮的内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家具封边设备,所使用的封边条包括外弧部和塞柱,所述塞柱与外弧部垂直,且所述塞柱长度小于反向轮和正向轮内凹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外弧部两侧还设有C形钩,所述C形钩末端朝向塞柱。通过在封边条两端设置C形钩,相较平面封边条,使封边条与家具外圈贴合更加紧密,提高了封边条的美观性。

如上所述的家具封边设备,所述导向槽和反向轮之间还设有分C器,可提前对封边条两端的C形钩执行向外展开的动作。所述分C器包括支撑座和挤压座,所述支撑座和挤压座轴线互相平行,并能够绕各自轴线方向在工作台面上自由转动,所述支撑座外端面为外凸的C形,所述挤压座外端面为内凹的C形,所述支撑座和挤压座之间的间隙与封边条的外弧部厚度相配合,所述支撑座外端沿垂直于轴线方向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深度大于塞柱长度。使用时,所述封边条的塞柱伸入支撑座的内凹槽内,两端的C形钩受挤压座的挤压而向两边伸开并贴在支撑座的外端面上。通过分C器对C型封边条两端C形钩的提前展开动作,可使封边条后续经过方向轮、正向轮后,两端C形钩具有一定的向外延伸角度,便于与家具外边缘的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轮中间的内凹槽两侧为柱形结构,所述封边条两端展开的C形钩可进一步趴在反向轮上,不仅增大了C形钩的展开角度,还可进一步延续展开效果。

优选的,所述反向轮两侧封边条形成的夹角小于150度。使封边条一直处于拉紧状态,便于保持封边条C形钩的展开状态。

如上所述的家具封边设备,所述支撑座的内凹槽两侧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外侧为外端面,所述工作面与支撑座轴线的夹角小于外端面与支撑座轴线的夹角。可增大封边条C形钩的展开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座外端面形状与支撑座外端面形状配合。

如上所述的家具封边设备,所述正向轮内凹槽两侧设有向内倾斜的工作面。封边条经过正向轮和挤压辊后,再次变换方向准备跟家具接触。此时,封边条的塞柱塞入正向轮内凹槽内,塞柱两侧部分在倾斜面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一定角度。由于挤压辊较正向轮更加靠近外侧,在封边条整体脱离正向轮后,封边条经过短暂时间的回缩后便与家具接触,可使封边条两端更好的贴合在家具前后两面上。无需再进行手动调整,美观实用。

如上所述的家具封边设备,所述挤压辊包括挤压筒部和高度调节部,所述挤压筒部位于高度调节部下方,其圆筒形筒身高度大于正向轮的高度。封边时,将家具外侧套上封边条,然后一块挤在挤压筒部上,随挤压辊的转动一块移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设置可用来调节挤压筒部的高度,在使用较宽的封边条时,可更换对应尺寸的正向轮、反向轮,转动高度调节部调高挤压筒部的高度即可。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家具封边设备,通过反向轮、正向轮的设计,让封边条一直处于拉紧状态,且两边保持伸展状态,可轻松实现对封边条的张紧、压实等操作,封边条经反向轮和正向轮两次变换方向后沿挤压辊转出与家具贴合,人工只需要扶着待封边的家具即可,节省了人力,且效率大大提高。

2、本发明家具封边设备,通过在反向轮前使用分C器,可对C型封边条两端C形钩进行提前展开动作,可使封边条后续经过方向轮、正向轮后,两端C形钩具有一定的向外延伸角度,便于与家具外边缘的贴合。

3、本发明家具封边设备,支撑座、反向轮和正向轮与封边条内端面接触角度阶梯性变大,可使封边条外弧部及两端C形钩展开角度逐渐增大,如此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利于封边条展开后不会快速回缩。待封边条整体脱离正向轮后,封边条经过短暂时间的回缩后便与家具接触,可使封边条两端更好的贴合在家具前后两面上。无需再进行手动调整,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中家具封边设备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正向轮和挤压辊的组合使用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正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反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1中为封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家具封边设备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分C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封边条经过分C器时的状态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1、工作台面,2、导向槽,3、反向轮,4、正向轮,41、第一工作面,42、第一外端面,5、挤压辊,51、挤压筒部,52、高度调节器,6、主轴,7、分C器,71、支撑座,711、第二工作面,712、第二外端面,72、挤压座,721、第三工作面,722、第三外端面,8、封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本发明中提及的方位“前后”、“左右”等,仅用来表达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不受实际应用中任何具体方向参照的约束。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是本实施例1一种家具封边设备的使用状态图,包括工作台面1,所述工作台面1上安装有导向槽2、反向轮3、正向轮4和挤压辊5,所述导向槽2位于工作台面1一端,用于封边条8的传送,所述正向轮4和挤压辊5位于工作台面1另一端,靠近待封边家具位置,且挤压辊5较正向轮4更加靠近外侧,方便与待封边家具的接触。所述正向轮4和挤压辊5之间留有放置封边条8的间隙,所述导向槽2和挤压辊5之间设置有反向轮3,所述封边条8自导向槽2出来后绕过反向轮3外沿,换向后塞入正向轮4和挤压辊5之间的间隙内,再次换向后穿出。所述挤压辊5中间穿有主轴6,所述主轴6与电机及减速器等部件连接,可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主轴6的转速、方向等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轮3和正向轮4的结构参见图3和图4所示,上端设有沉孔,沉孔内安装有转轴,所述反向轮3和正向轮4均能绕其轴线方向自由转动。在主轴6的转动下,封边条8先后经过反向轮3和正向轮4,使封边条8处于拉紧状态,然后自正向轮4和挤压辊5之间挤出,并压进待封边家具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轮3和正向轮4在中间位置设有内凹槽,所述封边条8在传送过程中,其内嵌部插入反向轮3和正向轮4的内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封边条8的结构可参见图5所示,包括外弧部81和塞柱82,所述塞柱82与外弧部81垂直,且所述塞柱82长度小于反向轮3和正向轮4内凹槽的深度。优选的,所述塞柱82包括若干个倒齿形状,以防止从家具中脱落。

优选的,所述外弧部81两侧还设有C形钩83,所述C形钩83末端朝向塞柱82。通过在封边条8两端设置C形钩83,相较平面封边条,能够使封边条8与家具外圈贴合更加紧密,提高了封边条8的美观性。

下面参见图4,所述反向轮3中间的内凹槽两侧为柱形结构,所述封边条8两端展开的C形钩83可展开趴在反向轮3上,提前先将封边条的C形钩83部分展开,将有利于后面封边条与家具的贴合,防止出现C形钩83叠加挤压在家具侧面的情况发生。

参见图3,所述正向轮4内凹槽两侧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工作面41,所述第一工作面41外侧为柱形的第一外端面42。封边条8经过正向轮4和挤压辊5后,将再次变换方向准备跟家具接触。此时,封边条8的塞柱82塞入正向轮4内凹槽内,塞柱82两侧部分受第一工作面41形状影响会向外张开一定角度。由于挤压辊5较正向轮4更加靠近外侧,在封边条8整体脱离正向轮4后,封边条8经过短暂时间的回缩后便与家具接触,可使封边条8两端更好的贴合在家具前后两面上。无需再进行手动调整,美观实用。

优选的,所述正向轮4内凹槽两侧第一工作面41的竖直高度略小于封边条8两侧C形钩83的内侧根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个C形钩83在经过正向轮4后能够趴在第一外端面42上,使C形钩83一直处于伸展状态,便于后续与家具的贴合。

参见图2,所述挤压辊5包括挤压筒部51和高度调节部52,所述挤压筒部51位于高度调节部52下方,其圆筒形筒身高度大于正向轮4的高度,便于正向轮4与挤压筒部51的近距离靠近。封边时,将家具外侧套上封边条8,然后一块挤在挤压筒部51上,随挤压辊5的转动一块移动。所述高度调节部52的设置可用来调节挤压筒部51的高度,在使用较宽的封边条8时,可更换对应尺寸的正向轮4、反向轮3,转动高度调节部52调高挤压筒部51的高度即可。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边8的塞柱82部分位于左侧,所述挤压辊5中主轴6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所述反向轮3与正向轮4偏离一定角度,让封边条8一直处于拉紧状态,且两边C形钩83保持伸展状态,封边条8经反向轮3和正向轮4先后两次变换方向后沿挤压辊5转出与家具贴合,人工只需要扶着待封边的家具即可,节省了人力,且效率大大提高。

实施例2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为了更好的分开封边条8两侧的C形钩83,在导向槽2和反向轮3之间还加设了分C器7,可提前对封边条8两端的C形钩83执行向外展开的动作。

下面结合图7,所述分C器7包括支撑座71和挤压座72,所述支撑座71和挤压座72上方设有沉孔,内部穿有转轴,且转轴轴线互相平行,并能绕各自轴线方向在工作台面1上自由转动,所述支撑座71外端面为外凸的C形,所述挤压座72外端面为内凹的C形,所述支撑座71和挤压座72之间的间隙与封边条8的外弧部81厚度相配合,所述支撑座71外端中间位置沿垂直于轴线方向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深度大于塞柱82长度。

参见图8,使用时,所述封边条8的塞柱82伸入支撑座71的内凹槽内,两端的C形钩83受挤压座72的挤压而向两边伸开并贴在支撑座71的外端面上。通过分C器7对C型封边条8两端C形钩83的提前展开动作,可使封边条8后续经过方向轮、正向轮4后,两端C形钩83具有一定的向外延伸角度,便于与家具外边缘的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71的内凹槽两侧为第二工作面711,所述第二工作面711外侧为第二外端面712,所述第二工作面711与支撑座71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外端面712与支撑座71轴线的夹角。如此可增大封边条8C形钩83的展开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71的内凹槽两侧第二工作面711的竖直高度略小于封边条8两侧C形钩83的内侧根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个C形钩83在经过分C器7时,能够趴在第二外端面712上,使C形钩83一直处于伸展状态,便于后续与家具的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座72外端面形状与支撑座71外端面形状配合。其内凹槽两侧同样设有第三工作面721,在第三工作面721两侧设有第三外端面722。

进一步的,所述封边条8两端的C形钩83经过分C器7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展开,此后可进一步趴在反向轮3上,方向轮3的内凹槽两端为柱状结构,不仅可增大C形钩83的展开角度,还可进一步延续展开效果。

优选的,所述反向轮3两侧封边条8形成的夹角小于150度。使封边条8一直处于拉紧状态,便于保持封边条两端C形钩83的展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71、反向轮3和正向轮4与封边条8内端面接触角度阶梯性变大,可使封边条8外弧部81及两端C形钩83展开角度逐渐增大,如此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利于封边条8展开后不会快速回缩。待封边条8整体脱离正向轮后,封边条经过短暂时间的回缩后便与家具接触,可使封边条8两端更好的贴合在家具前后两面上。无需再进行手动调整,美观实用。

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他特征,均可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增减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