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柔版印刷版、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及柔版印刷版原版

柔版印刷版、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及柔版印刷版原版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部尤其实心部的油墨均匀性优异而不取决于印刷速度的柔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于该制造中的柔版印刷版原版。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具有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的浮雕层,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多个槽及多个孔组分别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2499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12331.4

  • 发明设计人 难波优介;森川晴一郎;白川征人;

    申请日2016-02-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刘影娜

  •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28: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22

    授权

    授权

  • 2017-1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N1/12 申请日: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0-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版印刷版、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及柔版印刷版原版。

背景技术

柔版印刷版将具有柔软性的树脂版或橡胶版(柔版浮雕)作为版材,并使用于如纸、纸板、薄膜、箔片及层叠板之类的各种基板上的印刷中已被广为人知。柔版印刷是凸版印刷的一例,通过从表示图像的凸版表面直接转印到基板上而在该基板上生成该图像。在柔版印刷中,期待以适当量的油墨和一定的油墨分布良好地进行印刷。

作为将适当量的油墨和一定的油墨浓度分布转印到基板上的方法,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通过微细的丝网而覆盖转印油墨的摩擦部位的方法已被广为人知。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28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适当量的油墨和一定的油墨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的结果,明确了存在如下问题:因印刷速度不同而被印刷的图像部尤其1mm平方以上的填满部分(以下,简称为“实心部”。)的油墨浓度的均匀性(以下,也称为“油墨均匀性”。)较差。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部尤其实心部的油墨均匀性优异而不取决于印刷速度的柔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于该制造中的柔版印刷版原版。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图像部的表面形成由具有两种以上宽度的槽和具有两种以上直径的多个孔组形成有凹部的特定图案的凹凸结构,由此能够提供图像部尤其实心部的油墨均匀性优异而不取决于印刷速度的柔版印刷版,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发现了通过以下结构而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1]一种柔版印刷版,其具有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的浮雕层,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多个槽及多个孔组分别沿与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

[2]根据[1]所述的柔版印刷版,其中,图像部包括实心部,实心部具备凹凸结构。

[3]根据[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版,其中,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是多个槽。

[4]根据[3]所述的柔版印刷版,其中,凹凸结构具有第1槽和第2槽,第1槽的宽度小于第2槽的宽度,第1槽的宽度相对于第2槽的宽度的比率是0.70以下。

[5]一种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所述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具有:层形成工序,使用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来形成浮雕形成层;及交联工序,与浮雕形成层进行交联而得到具有交联浮雕形成层的柔版印刷版原版,在交联工序之后,具有如下雕刻工序: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交联浮雕形成层实施激光雕刻,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1]所述的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6]一种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所述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具有:凹凸形成工序,对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实施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得到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及雕刻工序,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表面实施激光雕刻,形成非图像部,由此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多个槽及多个孔组分别沿与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

[7]一种柔版印刷版原版,其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多个槽及多个孔组分别沿与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图像部尤其实心部的油墨均匀性优异而不取决于印刷速度的柔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于该制造中的柔版印刷版原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沿图1的V-V线的柔版印刷版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图像部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沿图3的VI-VI线的图像部的剖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图像部的另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图像部的剖视图。

图7A是对使用了制作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原版的模具的转印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图7B是对使用了制作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原版的模具的转印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图7C是对使用了制作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原版的模具的转印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实施例、比较例中的油墨均匀性的评价时所使用的图像的一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会根据本发明的具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而完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括的范围。

[柔版印刷版]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具有浮雕层,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中,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多个槽及多个孔组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

在此,“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是指槽的宽度为两种以上、有底孔的直径为两种以上、以及均具有槽和有底孔且槽的宽度与有底孔的直径不同中的任一种。

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能够解决因印刷速度不同而被印刷的图像部尤其实心部的油墨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该详细情况尚不明确,但本发明人等如下进行推测。

首先,在图像部的表面不具有凹凸结构的情况下,在图像部与被印刷体接触并分离时,存在于图像部与印刷体之间的油墨向图像部侧和被印刷体侧被剥离。此时,产生空气的卷入,因产生空气卷入的部位会产生渗墨而导致油墨均匀性下降。

接着,如同后述的比较例,若在图像部的表面形成包含由具有一种宽度的槽或具有一种直径的有底孔形成的特定的凹部的凹凸结构,则在油墨向图像部侧和被印刷体侧剥离时,凸部成为起点,油墨的剥离变得均匀,因此空气的卷入得到缓解。由此,不易产生渗墨,且油墨均匀性提高。

然而,油墨被剥离的状态取决于印刷速度,在一定印刷速度下有效的凸部的起点在印刷速度不同时不会有效地工作。这在后述比较例1所示结果中也很明确,可以如下进行设想:在某一印刷速度下,形成于图像部表面的凹凸结构的周期性间隔与容易产生油墨剥离的周期性间隔接近,但是若印刷速度不同,则形成于图像部表面的凹凸结构的周期性间隔与容易产生油墨剥离的周期性间隔不会接近。

相对于此,可以如下进行推断:如后述实施例,若在图像部的表面形成具有两种以上的宽度槽、具有两种以上的直径的有底孔、或者槽的宽度与有底孔的直径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中的任一种所形成的特定的凹部,则即使在印刷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形成于图像部表面的凹凸结构的周期性间隔中的任一个与容易产生油墨的剥离的周期性间隔接近。由此,油墨的剥离变得均匀,且空气的卷入得到缓解,由此可以认为不易产生渗墨,且油墨均匀性提高。

接着,在使用图1~图6对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对各结构进行详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沿V-V线的图1的剖视图。

图1及图2所示的柔版印刷版10具有非图像部1和图像部2,图2所示的符号3表示图像部的高度。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图像部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3及图4所示的图像部20在表面具有凹凸结构,具有作为凹部的槽21和凸部22。

图4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4所示的符号24表示第1槽的宽度,符号25表示第2槽的宽度,符号26表示凹部的深度。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图像部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5及图6所示的图像部30具有凹凸结构,具有作为凹部的有底孔31和凸部32。并且,图5所示的有底孔31形成第1孔组33a及第2孔组33b。

图6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6所示的符号34表示第1有底孔的直径,符号35表示第2有底孔的直径,符号36表示凹部的深度。

〔非图像部〕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所具有的非图像部是指在印刷时不与被印刷体接触、且将油墨不转印到被印刷体的部位。非图像部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定,除了图像部以外的部分成为非图像部。

〔图像部〕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所具有的图像部是指在印刷时与被印刷体接触、且将油墨转印到被印刷物的部位,表面具有后述凹凸结构。

<凹凸结构>

图像部所具有的凹凸结构具有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的凹部。另外,在本发明中,将图像部中除了凹部以外的部分称作凸部。

构成上述凹凸结构的凹部,如上所述,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优选通过槽而形成。

在凹部为槽的情况下,因油墨在上述槽中扩散而在槽内油墨的量变得均匀,由此存在于图像部与被印刷体之间的油墨的量变得均匀,而且从图像部转印到被印刷体的油墨的流动性良好,图像部的油墨均匀性更优异,因此优选。

构成上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的深度(图4中由符号26表示,图6中由符号36表示的深度)为2~20μm,优选为3~19μm,更优选为5~15μm。

在此,凹部的深度是指:以±1°以下的精度,将形成有图像部的柔版印刷版的表面垂直地进行剖面切削,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1000倍的倍率对剖面取5个视场进行观察,在各视场中测定10个凹部的深度,将合计50个深度的值进行平均的值。

在凹部的深度为2μm以上的情况下,凸部成为油墨剥离的起点,图像部的油墨均匀性优异,因此优选。并且,在20μm以下的情况下,因凹部较深而产生的渗墨难以产生,图像部的油墨均匀性优异,因此优选。另外,构成上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的深度彼此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在此,凹部的深度相同是指凹部的深度与除了上述凹部以外的凹部的深度之差在10%以内。

以下,关于构成上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的具体方式(槽、孔组、槽与孔组的组合)进行说明。

(槽)

沿上述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分别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即,多个槽分别彼此平行。在此,平行是指槽延伸的方向与最接近于上述槽的槽延伸的方向的角度差为-5°~5°的范围,但上述多个槽在图像部的区域内不会相交。

构成上述多个槽的槽中,槽的深度恒定。槽的深度的优选范围与上述凹部的深度的优选范围相同。

构成上述多个槽的槽中,槽的宽度为两种以上,更优选为三种以上。在槽的宽度为三种以上的情况下,不取决于印刷速度,而油墨的剥离变得更均匀,油墨均匀性变得更好。

在槽的宽度为两种的情况下,将较小宽度作为第1槽的宽度,将较大宽度作为第2槽的宽度。此时,第1槽的宽度相对于第2槽的宽度的比率优选为0.70以下,更优选为0.10~0.70,进一步优选为0.5~0.70。若第1槽的宽度相对于第2槽的宽度的比率为0.70以下,则油墨均匀性更优异,因此优选。

在槽的宽度为两种的情况下,在与上述槽延伸的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优选第1槽和第2槽交替形成。

在槽的宽度为三种的情况下,将最大宽度作为第3槽的宽度,将第2个较大宽度作为第2槽的宽度,将最小宽度作为第1槽的宽度。此时,第1槽的宽度相对于第2槽的宽度的比率、及第2槽的宽度相对于第3槽的宽度的比率优选为0.70以下,更优选为0.10~0.70,进一步优选为0.5~0.70。若第1槽的宽度相对于第2槽的宽度的比率、以及第2槽的宽度相对于第3槽的宽度的比率为0.70以下,则油墨均匀性更优异,因此优选。

上述槽的宽度并无特别的限定,但根据油墨均匀性更优异的观点,在所有槽中优选为1~100μm。另外,在深度方向上,优选上述槽的宽度不发生变化。

在此,上述槽的宽度是指: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1000倍的倍率对形成有图像部的柔版印刷版的表面取5个视场进行观察,在各视场中测定10个槽的宽度,将合计50个宽度的进行平均的值。另外,关于后述有底孔的直径也是指以相同的方法测定并进行平均的值。

(孔组)

包括沿上述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分别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即,多个孔组分别彼此平行。在此,平行是指沿一方向分散的多个有底孔的邻接线与最接近于上述多个有底孔的多个有底孔的邻接线的角度差为-5°~5°的范围,但这些邻接线在图像部的区域内彼此不相交。

上述孔组由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构成并分散,上述有底孔彼此不重叠。在此,相同是指构成孔组的有底孔的直径与构成除了上述有底孔以外的上述孔组的有底孔的直径之差在10%以内。

构成上述孔组的有底孔最接近的中心之间距离大于有底孔的直径,优选有底孔直径的1.5倍以上。在此,中心表示图5所示的俯视图中的有底孔31的重心。

构成上述孔组的有底孔中,有底孔的深度彼此相同。在此,相同是指构成孔组的有底孔的深度与构成除了上述有底孔以外的上述孔组的有底孔的深度之差在5%以内。上述有底孔的深度的优选范围与上述凹部的深度的优选范围相同。

构成上述多个孔组的有底孔中,有底孔的直径为两种以上,更优选为三种以上。在有底孔的直径为三种以上的情况下,不取决于印刷速度,而油墨的剥离变得更均匀,油墨均匀性变得更好。

有底孔的直径为两种的情况下,在与上述孔组分散的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1孔组和第2孔组优选交替形成。

上述有底孔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正圆、楕圆、4~6的多边形,尤其优选为正圆。在此,正圆是指在将最长直径作为长轴且将最短的直径作为短轴的情况下,相对于长轴的短轴的比率为90%以上,楕圆是指,相对于长轴的短轴的比率小于90%。并且,楕圆、4~6的多边形的情况下,将最长的部分作为有底孔的直径。在有底孔为正圆的情况下,上述凹凸结构的图案均匀,因此存在于图像部与被印刷体之间的油墨的量均匀,油墨均匀性更优异,因此优选。

上述有底孔的直径并无特别的限定,但根据油墨均匀性更优异的观点,在所有有底孔中优选为1~100μm。另外,在深度方向上,优选上述有底孔的直径不发生变化。

(槽和孔组的组合)

沿上述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上述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的组合也包括在上述凹部中。该情况下,多个槽及多个孔组分别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即,多个槽及多个孔组分别彼此平行而不相交。

针对构成上述多个槽的槽,在沿上述正交方向排列的槽中,最接近的可以是槽或孔组中的任一种。并且,针对构成上述多个孔组的孔组,最接近且沿上述正交方向排列的可以是槽或孔组中的任一种。

另外,构成上述多个槽的槽中,槽的宽度为一种以上,构成上述多个孔组的有底孔中,有底孔的直径为一种以上,且所组合的槽的宽度与有底孔的直径不同。

<实心部>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优选在图像部中包含实心部,且上述凹凸结构形成于实心部。

在此,“实心部”是指如上所述1mm平方以上的填满部分。在凹凸结构形成于实心部的情况下,油墨均匀性更优异,因此优选。

<图像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中,图像部的高度即非图像部的高度与图像部的高度的差异(图2中由符号3表示的深度)优选为0.05~1.00mm,更优选为0.20~0.70mm,进一步优选为0.30~0.60mm。若在上述范围内,则如耐磨损性或小点再现性之类的各种印刷适合性优异,因此优选。

在此,耐磨损性表示柔版印刷版在印刷中可承受的机械强度。通过使用耐磨损性高的柔版印刷版,在长版印刷之后也不会产生浮雕的缺口或浮雕的切削,而能够稳定地得到印刷物。

并且,小点再现性表示由上述网点被转印油墨的被印刷体上的网点的图像浓度来再现包括设定于柔版印刷版上的多个小点的网点的图像浓度的程度。

另外,也存在将包括图像部和非图像的结构定义为凹凸结构的现有技术文献,但形成于本发明的图像部上的凹凸结构中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包括上述图像部和非图像部的凹凸结构中图像部的高度为0.05~1.00mm,因此有很大的差异。

[柔版印刷版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具有:层形成工序,使用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来形成浮雕形成层;及交联工序,将浮雕形成层进行交联而得到具有交联浮雕形成层的柔版印刷原版,在交联工序之后,具有如下雕刻工序: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交联浮雕形成层实施激光雕刻,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和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上述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在此,浮雕形成层是指作为供激光雕刻的图像形成层的未交联的交联性层,交联浮雕形成层是指与上述浮雕形成层进行交联的层,浮雕层是指在上述交联浮雕形成层上进行激光雕刻的层即激光雕刻后的上述交联浮雕形成层。

以下,关于各工序进行详述。

〔层形成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包括使用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来形成浮雕形成层的层形成工序。

<图像形成用组合物>

使用于层形成工序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含有二烯类聚合物、热聚合引发剂及炭黑的树脂组合物。

接着,关于使用于层形成工序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中所含有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二烯类聚合物)

二烯类聚合物表示包含二烯的聚合物。使用于层形成工序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中所含有的二烯类聚合物并无特别的限定,能够不受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二烯类聚合物。

作为上述二烯类聚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其中,由柔版印刷版原版的浮雕形成层的膜厚的偏差变小的理由,优选为选自由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及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二烯类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根据由压延辊进行片材成型的浮雕形成层的拉伸强度的观点,二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00以上,更优选为300,000~2,000,000,进一步优选为300,000~1,500,000,尤其优选为300,000~700,000。

在此,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而测定,并利用标准聚苯乙烯进行换算而求出。具体而言,例如GPC使用HLC-8220GPC(TOSOH CORPO RATION制造),作为管柱而使用3个TSKgeL SuperHZM-H、TSKgeL SuperHZ4000、TSKgeL SuperHZ2000(TOSOH CORPORATION制造、4.6mmID×15cm),作为洗提液而使用THF(四氢呋喃)。并且,作为条件而设成试样浓度为0.35质量%、流速为0.35mL/min、样品注入量为10μL、测定温度为40℃,并使用IR检测器来进行。并且,校准曲线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标准试样TSKstandard,polystyrene”:“F-40”、“F-20”、“F-4”、“F-1”、“A-5000”、“A-2500”、“A-1000”、“正丙苯”这8个样品来制作。

二烯类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含量相对于总固体成分优选为5~90质量%,更优选为15~8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85质量%。若二烯类聚合物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雕刻残渣的冲洗性优异且油墨转移性优异,因此优选。

(热聚合引发剂)

使用于层形成工序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中所含有的热聚合引发剂并无特别的限定,能够不受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热聚合引发剂(例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等)。

作为上述热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a)芳香族酮类、(b)鎓盐化合物、(c)有机过氧化物、(d)硫代化合物、(e)六芳基联咪唑化合物、(f)酮肟酯化合物、(g)硼酸化合物、(h)吖嗪鎓化合物、(i)茂金属化合物、(j)活性酯化合物、(k)具有碳卤键的化合物、(l)偶氮类化合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其中,根据如下等理由:半衰期温度高,其结果,能够抑制树脂组合物的混炼时的烧焦(早期固化);及雕刻灵敏度和应用到柔版印刷版原版的浮雕形成层中时浮雕边缘形状良好,尤其优选(c)有机过氧化物。

在此,作为上述(a)芳香族酮类、(b)鎓盐化合物、(d)硫代化合物、(e)六芳基联咪唑化合物、(f)酮肟酯化合物、(g)硼酸化合物、(h)吖嗪鎓化合物、(i)茂金属化合物、(j)活性酯化合物、(k)具有碳卤键的化合物及(l)偶氮类化合物,能够优选使用在日本特开2008-63554号公报的0074~0118段落中举出的化合物。

另一方面,作为优选例的(c)有机过氧化物,优选为以下所示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有机过氧化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过氧化二异丙苯(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6℃)、α,α’-双(叔丁过氧基)二异丙基苯(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9℃)、2,5-二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己烷(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8℃)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作为有机过氧化物的方式,可以直接使用原体,但因处理上的问题(危险性、操作性等)而能够使用使原体吸附于碳酸钙等无机填料的浓度为40wt%的稀释产物(非危险物、粉状),进而,能够更优选使用以防止混炼时的粉尘、改善聚合物的分散性为目的母料类型的稀释产物。

作为原体,能够使用例如Percumil D(NOF CORPORATION.制造)、Perkadox BC-FF(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LUPEROX DC(ARKEMA Yoshitomi,Ltd.制造)、PERBUTYL P(NOF CORPORATION.制造)、Perkadox 14(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LUPEROX F(ARKEMA Yoshitomi,Ltd.制造)、LUPEROX F90P(ARKEMA Yoshitomi,Ltd.制造)、PERHEXA 25B(NOF CORPORATION.制造)、KAYAHEXA AD(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LUPEROX 101(ARKEMA Yoshitomi,Ltd.制造)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并且,作为稀释产物,能够使用例如Percumil D-40(NOF CORPORATION.制造:惰性填充剂稀释产物)、Percumil D-40MB(NOF CORPORATION.制造:二氧化硅/聚合物等其它稀释产物)、Kayakumiru D-40C(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碳酸钙稀释产物)、Kayakumiru D-40MB-S(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橡胶母料)、Kayakumiru D-40MB(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橡胶母料)、PERBUTYL P-40(NOF CORPORATION.制造:惰性填充剂稀释产物)、PERBUTYL P-40MB(NOF CORPORATION.制造:二氧化硅/聚合物等稀释产物)、Perkadox 14/40(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碳酸钙稀释产物)、Perkadox 14-40C(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碳酸钙稀释产物)、LUPEROX F40(ARKEMA Yoshitomi,Ltd.制造)、PERHEXA 25B-40(NOF CORPORATION.制造:二氧化硅等其它稀释产物)、KAYAHEXA AD-40C(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硅酸钙稀释产物)、TRIGONOX 101-40MB(KAYAKU AKZO CORPORATION.制造:橡胶母料)、LUPEROX 101XL(ARKEMA Yoshitomi,Ltd.制造)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在本发明中,根据雕刻残渣的冲洗性优异且耐刷性或油墨着墨性也良好的理由,热聚合引发剂相对于二烯类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1~20.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5.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15.0质量份。

(炭黑)

使用于层形成工序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中所含有的炭黑并无特别的限定,只要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性等稳定,则除了基于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的分类以外,不受任何用途(例如颜料用、橡胶用、干电池用等)的约束便可以使用。

在此,在本发明中认为,炭黑由于吸收激光的光而发热,因此作为促进激光雕刻时固化物的热分解的光热转换剂而发挥功能。

作为上述炭黑,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炉法炭黑、热炭黑、槽法炭黑、灯黑及乙炔黑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另外,这些炭黑容易分散,因此根据需要使用分散剂,能够作为预先分散于硝基纤维素或粘合剂等中的色片或色浆而使用,但根据成本的观点,优选以粉体进行使用。

在本发明中,根据激光雕刻时的灵敏度良好且油墨着墨性也良好的理由,炭黑的含量相对于二烯类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30质量份,更优选为2~25质量份,尤其优选为3~20质量份。

(其它添加剂)

在使用于层形成工序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配合公知的各种添加剂。例如交联助剂、硅烷偶联剂、其它填充剂、蜡、加工油、金属氧化物、防臭氧分解剂、抗老化剂、聚合抑制剂及着色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浮雕形成层的形成方法>

作为浮雕形成层的形成方法,通过混炼而制备上述图像形成用组合物,之后,将混炼物成型为片状。片材成型可以在将经过混炼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设置在支撑体上的状态下实施,也可以在不存在支撑体的状态下实施。

(混炼)

将包含二烯类聚合物、热聚合引发剂及炭黑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进行混炼的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定,但可以举出例如将这些组合物同时进行混炼的方法、以及预先准备和混炼二烯类聚合物和炭黑之后,添加热聚合引发剂而进行混炼的方法等。

其中,根据炭黑的分散性提高且抑制热聚合引发剂的热分解性的观点,优选为后者的方法。

作为混炼机,能够举出例如单螺杆挤出机、多螺杆挤出机、班伯里混合机、混合搅拌机、捏合机等密闭式混炼机、或者搅拌辊(开放式辊)等非密闭式(开放型)混炼机,但并无特别的限定。

(片材成型)

通过混炼而制备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混炼物)通过压延加工而被压延成型并设为片状。

压延加工可以使用利用压延辊进行片材化的方法。在利用压延辊进行片材化时,为了提高加工性,将作为原材料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混炼物)加热成适当的温度,压延辊也进行加热。为了加热混炼物,通常使用预热辊。一边用预热辊来加热混炼物,一边使其与辊融合。辊温度优选为40℃~60℃。若温度低于该范围,则混炼物不易融合,若温度高于该范围,则混炼物容易与辊密合,不易从辊剥离,无法输送到下一个压延工序。

之后,用压延辊来进行片材化,但压延辊通常由辊间隔较宽的辊对和辊间隔较窄的辊对构成。初期的辊温度与预热辊同样优选为40℃~60℃。若温度低于该范围,则混炼物不易与辊融合,若温度高于该范围,则混炼物容易与辊密合,且难以从辊剥离,无法输送到下一个精密压延工序。后期的辊温度优选为70℃~120℃。若温度低于该范围,则膜厚精度变得不充分,若温度高于该范围,则片材容易与辊密合,且难以从辊剥离,无法输送至下一个输送辊。并且,若温度超过120℃,则热聚合引发剂不易分解,容易引起烧焦。

片材成型可以在将经过混炼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设置在支撑体上的状态下实施,也可以在不存在支撑体的状态下实施。

(支撑体)

作为使用支撑体的情况下的支撑体并无特别的限定,优选使用尺寸稳定性高的支撑体,可以举出例如聚酯(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AN(聚丙烯腈);PI(聚酰亚胺);PA(聚酰胺);特氟龙(注册商标)等氟树脂;硅酮树脂或聚氯乙烯等塑料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合成橡胶;用玻璃纤维进行补强的塑料树脂(环氧树脂或苯酚树脂等)等。

作为支撑体,优选使用PET薄膜、PEN薄膜、PI薄膜、PA薄膜、氟树脂薄膜及硅酮树脂薄膜。

通过这种方法形成的浮雕形成层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10.0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7.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m以上且3.0mm以下。

〔交联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包括如下交联工序:与上述浮雕形成层进行交联,从而得到具有交联浮雕形成层的柔版印刷版原版。

上述浮雕形成层可以含有热聚合引发剂,通过加热浮雕形成层而能够将浮雕形成层进行交联。

<交联浮雕形成层的形成方法>

作为交联浮雕形成层的形成方法,可以在片材成型之后且在交联工序之前利用刀具剪断成目标大小及形状之后进行交联,也可以将片材成型后连续的片材直接进行交联。前者的情况下使用热压机。

作为热交联设备,可以举出热风加热炉、热压机(单片式热压机、连续型加压输送机)、加热辊等,但无特别的限定。在交联工序之前利用刀具剪断成目标大小之后进行交联的情况下使用单片式热压机。

(加热)

根据固化膜的强度(耐刷性)、冲洗性及表面粘性的观点,加热温度优选为50~200℃,更优选为120~200℃,尤其优选为140~190℃。加热时间优选为1~30分钟,更优选为3分钟~25分钟,尤其优选为5~20分钟。

(加压)

在进行加热时,可以一边加压,一边加热。根据膜厚精度的观点,此时的压力优选为1~50MPa,更优选为3~35MPa。若压力在该范围内、则在压力机的模板之间承受的压力及抵抗该压力的片材的反弹力等反作用力保持均衡,由此压力机的模板之间维持规定的距离且进行热交联,因此膜厚几乎不发生变化。

(保护膜)

以防止对交联浮雕形成层表面的刮痕或凹痕为目的,可以在交联浮雕形成层表面层压(层叠)保护膜。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25~500μm,更优选为50~200μm。保护膜能够使用例如如PET之类的聚酯类薄膜、如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之类的聚烯烃类薄膜。并且薄膜的表面可以被消光。保护膜优选可以剥离。

保护膜的层压能够通过利用经过加热的压延辊等来压接保护膜和交联浮雕形成层、或者使保护膜与表面浸渍有少量溶剂的交联浮雕形成层密合而进行。在使用保护膜的情况下,首先,可以采用在保护膜上层叠交联浮雕形成层,接着,层压支撑体的方法。

〔雕刻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在交联工序之后,包括如下雕刻工序: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交联浮雕形成层实施激光雕刻,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所述浮雕层具有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上述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激光雕刻的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定,能够对经过交联的交联浮雕形成层照射与所希望的图像对应的激光而进行雕刻。并且,优选举出如下方法:根据所希望的图像的数字数据,用计算机来控制激光头,对交联浮雕形成层进行扫描和照射。

(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中的用于激光雕刻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能够使用后述方法。

首先,获取所制作的印刷版的原图像数据。接着,进行RIP(Raster Image Processor)处理,以便将该原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进行激光雕刻的数据。另一方面,将原图像数据进行栅格化,从而从各图像部的外缘(端边)提取规定宽度的多个部分区域。所提取的各部分区域分别将规定的面积率的凹部图案的模板进行重叠而生成掩膜。另外,对经过RIP处理的图像数据与所生成的掩膜相乘而生成输出图像数据。

由此,生成在原图像数据的图像部附加凹部图案的输出图像数据,从而使用该输出图像数据进行激光雕刻并制作柔版印刷版。

(激光雕刻)

关于激光雕刻的方法,能够使用在以往的柔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激光雕刻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17265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9-214334号公报中详细记载的方法。作为激光雕刻的方法,可以利用如下等方法:例如在具有圆筒形的滚筒的外周面卷绕片状激光雕刻用柔版印刷版原版并使滚筒旋转,从而使曝光头朝向印刷版原版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以规定间距进行扫描,由此在印刷版原版的表面高速记录2维图像。另外,在上述激光雕刻时,同时形成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上述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根据满足如耐磨损性或油墨转印性能之类的各种印刷适合性的观点,通过这种方法形成的柔版印刷版的图像部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7.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m以上且3.0mm以下。

〔冲洗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在雕刻工序之后,也可以具有用碱水溶液冲洗雕刻表面的冲洗工序。因具有冲洗工序而可以冲走并去除附着和残留于雕刻表面的雕刻残渣。

作为冲洗的方式可以举出:浸渍于碱水溶液中的方法、一边浸渍于碱水溶液中,一边使冲洗液旋转,并利用毛刷来擦拭雕刻表面的方法;将碱水溶液进行喷雾喷射的方法;及作为感光性树脂凸版的显影机,利用公知的间歇式或输送式刷式洗涤机,在主要存在碱水溶液的情况下对雕刻表面进行毛刷摩擦的方法等,在无法采用雕刻残渣的粘液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添加了肥皂或表面活性剂的冲洗液。

〔干燥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在进行了冲洗雕刻表面的冲洗工序的情况下,在雕刻工序之后,也可以追加进行干燥以使冲洗液挥发的干燥工序。

〔后交联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根据需要在雕刻工序之后还可以追加进行交联的后交联工序。通过进行所追加的交联工序即后交联工序,能够使通过雕刻而形成的浮雕更牢固。

[柔版印刷版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具有:凹凸形成工序,对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实施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得到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及雕刻工序,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表面实施激光雕刻而形成非图像部,由此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以下,关于各工序进行详述。

〔凹凸形成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包括如下凹凸形成工序:对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实施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形成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

<图像形成用组合物>

至于使用于凹凸形成工序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能够使用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的层形成工序中所使用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

<柔版印刷版原版>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在凹凸形成工序中得到的柔版印刷版原版是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

在此,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多个槽及多个孔组分别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

另外,在柔版印刷版原版的表面形成的凹凸结构与在上述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的图像部所形成的凹凸形状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柔版印刷版原版的制作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对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实施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由此形成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这相当于同时进行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所涉及的层形成工序及交联工序。

(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

凹凸形成工序对柔版印刷版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实施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作为实施加热及加压的方法,能够采用使用模具的转印方法。

在采用了使用模具的转印方法的情况下,通过同时进行加热及加压,如图7A~图7C所示,能够同时进行片材形成、交联及对表面的凹凸形成。

具体而言,如图7A所示,使用具有规定的凹凸结构的上侧模具71和不具有规定的凹凸结构的下侧模具72,如图7B所示,将上述图像形成用组合物(混炼物)73夹持于被实施规定的凹凸结构的上侧模具71与未被实施上述凹凸结构的下侧模具72之间。之后,如图7C所示,使用热压机,一边加热,一边加压,由此能够制作在上述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74。

上述模具并无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由不锈钢形成的模具。

上述加热加压时的压力优选为10~50MPa,更优选为20~40MPa。

上述加热加压时与浮雕形成层接触的面的模具的表面温度优选为120~200℃,更优选为140~190℃。

〔雕刻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在凹凸形成工序之后,包括如下雕刻工序: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表面实施激光雕刻,而形成非图像部,由此制作具有浮雕层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非图像部的形成方法>

作为非图像部的形成方法,优选通过对表面具有凹凸的柔版印刷版原版照射与所希望的图像对应的激光进行雕刻而形成非图像部。并且,优选举出如下工序:根据所希望的图像的数字数据,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激光头,并对非图像部进行扫描照射。

另外,在形成非图像部时,图像部不会通过激光孔而被雕刻,在形成非图像部之后,能够得到具有浮雕层的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该浮雕层具备非图像部和表面形成有上述凹凸结构的图像部。

(激光雕刻)

关于激光雕刻方法,能够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的激光雕刻方法。

〔冲洗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在雕刻工序之后,可以具有用碱水溶液冲洗雕刻的表面的冲洗工序。冲洗的方法能够采用上述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的冲洗工序的方法。

〔干燥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在进行了冲洗雕刻表面的冲洗工序的情况下,在雕刻工序之后,可以追加进行干燥以使冲洗液挥发的干燥工序。干燥方法能够采用上述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的干燥工序的方法。

〔后交联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根据需要在雕刻工序之后还可以追加进行交联的后交联工序。后交联的方法能够采用上述本发明的第1制造方法中的后交联工序的方法。

[柔版印刷版原版]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原版是能够在上述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原版,是在上述本发明的第2制造方法中所记载的凹凸形成工序中预先形成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中的图像部的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柔版印刷版原版中,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通过沿一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多个槽及包括沿一方向分散的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多个孔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凹部的深度为2~20μm,多个槽及多个孔组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排列,槽的宽度及有底孔的直径分别为两种以上。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便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从而,本发明的范围的不应该被以下所示的实施例限定地解释。

[实施例1]

<图像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MS式小型加压捏合机(MORIYAMA CO.,LTD.制造),将作为聚合物的EPDM:MITUI EPT1045(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乙烯含量:58质量%、二烯含量:5质量%、二烯种类:双环戊二烯(DCPD)、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80质量份、作为光热转换剂的炭黑#45(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12质量份,在80℃下,用前刮板35rpm及后刮板35rpm混炼10分钟之后冷却至60℃,作为交联剂添加Percumil D-40(NOF CORPORATION.)8质量份,在60℃下,用前刮板20rpm及后刮板20rpm进而混炼10分钟,得到了图像形成用组合物。

<交联浮雕形成层的制作>

将所得到的图像形成用组合物,利用压延辊(Nippon Roll MFG.Co.,Ltd.制造,倒L型4个)成型为片状,制作出浮雕形成层。

具体而言,将预热辊设为50℃,将上述图像形成用组合物预先混炼10分钟,对卷绕于辊的组合物中途进行切断并以片状拉出,暂且卷绕成卷状。将其配置于压延辊的第1辊与第2辊之间进行了压延成型。另外,压延辊的各辊温度设成第1辊温度为50℃、第2辊温度为60℃、第3辊温度为70℃、第4温度辊温度为80℃。输送速度设为1m/分钟。

使用热压机(TOYO SEIKI Co.,Ltd.制造MP-WCL),在10MPa的压力下,以160℃将所得到的片材加热20分钟并进行交联,得到了厚度为0.9mm的交联浮雕形成层。

<柔版印刷版原版的制作>

在上述所得到的交联浮雕形成层上,以平均膜厚成为80μm的方式涂设了光固化性组合物(ThreeBond Holdings Co.,Ltd.制造:3030)。之后,在涂设有上述光固化性物的面的交联浮雕形成层上,用夹持辊贴合了作为支撑体的250μm厚度的PET薄膜。在贴合20秒之后,从PET薄膜侧进行基于UV曝光机(EYE GRAPHICS CO.,LTD.制造UV曝光机ECS-151U、金属卤化物灯、1.500J/cm2、曝光时间14秒)的UV曝光,使光固化性层固化,从而得到依次具备交联浮雕形成层、固化的光固化性层及PET薄膜的柔版印刷版原版。

<柔版印刷版的制作>

使用上述所得到的柔版印刷版原版的交联浮雕形成层,通过进行激光雕刻而形成了具有图像部及非图像部的柔版印刷版。

至于基于激光照射的雕刻,由激光雕刻机(Hell Gravure Systems公司制造1300S),以分辨率2540dpi、激光功率(Depth Power)100%进行雕刻,之后,将清洗剂(The Procter&Gamble Company公司制造JOY(注册商标)2%水溶液)滴落于版上,用猪鬃刷进行摩擦,通过用流水进行水洗而去除了雕刻残渣。

通过基于上述激光照射的雕刻,如图8所示,在124×124mm(图8中的非图像部81)的柔版印刷版原版的交联浮雕形成层的中央100mm×100mm(图8中的实心部82A),以第1槽和第2槽或者第1孔组和第2孔组交替的方式形成了具有第1后述表1所示的凹凸结构的图像。另外,图8中的符号82B是枕部即图像部,但是不包括在油墨均匀性评价中的部位。

另外,将形成有图像的柔版印刷版的表面,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制造,S-4300)在1000倍的倍率下取5个视场进行观察,针对与各视场相应的部位测定10个部位,通过算出平均值而求出表1所示的槽的宽度或有底孔的直径。并且,将形成有图像的柔版印刷版,利用剃刀对表面以±1。以下的精度垂直地进行剖面切削,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制造,S-4300)在1000倍的倍率下对剖面取5个视场进行观察,针对与各视场相应的部位测定10个部位,通过算出平均值而求出表1所示的槽的深度或有底孔的深度。

[实施例2~实施例10、比较例1~7]

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交联浮雕形成层实施激光雕刻,形成了非图像部和具有下述表1所示的凹凸结构的图像部,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了柔版印刷版。另外,在实施例7中,在与上述槽延伸的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依次交替形成了第1槽、第2槽及第3槽。

[实施例11]

除了下述所示的工序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了柔版印刷版。

在被实施规定的凹凸结构的上侧模具与未被实施上述凹凸结构的下侧模具之间夹持上述图像形成用组合物(混炼物),之后,使用热压机(TOYO SEIKI Co.,Ltd.制造MP-WCL),在160℃、25MPa下对模具进行加热加压,形成了具有后述表1所示的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之后,对上述柔版印刷版原版实施激光雕刻工序,仅形成了非图像。

[比较例8]

对柔版印刷版原版的交联浮雕形成层实施激光雕刻,未形成具有下述表1所示的凹凸结构的图像部,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了柔版印刷版。

[评价]

〔低速印刷时(20m/min)的实心部浓度〕

将所得到的柔版印刷版配置于印刷机(ILF-270-4F,TAIYO GROUP),并将水性柔印蓝(HYDRIC FCG 739,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制造)用作油墨,作为印刷纸而使用太阁OPP薄膜FOS-AQ(FUT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以20m/min继续进行印刷,通过自开始印刷起1,000m的印刷物上的实心部的油墨的附着程度来比较了油墨均匀性。

至于油墨均匀性的评价,由便携式反射浓度计(X-Rite Inc.制造)对3个部位各测定2次上述所得到的印刷物上的实心部的浓度,进行了共6次测定。

评价基准为如下。

A:在共6次测定中,反射浓度为1.65以上的次数为6次

B:在共6次测定中,反射浓度为1.65以上的次数为3次以上且5次以下

C:在共6次测定中,反射浓度为1.65以上的次数为2次以下

〔高速印刷时(200m/min)的实心部浓度〕

除了将印刷速度设为200m/min继续进行印刷以外,设为与低速印刷时的实心部浓度评价相同的印刷条件、相同的测定条件、相同的评价基准,并进行了评价。

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

[表1]

如表1所示,可知具有一定宽度的槽为一种或者包括相同直径的多个有底孔的孔组为一种的图像部的柔版印刷,在低速印刷时或高速印刷时油墨均匀性均差(比较例1、2及5~8)。

相当于此,可知在图像部中具有第1槽或孔组和第2槽或孔组的柔版印刷版,在低速印刷时及高速印刷时油墨均匀性均优异(实施例1~11)。

可知在图像部中具有第1槽或孔组和第2槽或孔组的柔版印刷版中,在第1槽或孔组的深度或第2槽或孔组的深度均比2μm浅或者21μm以上的情况下,低速印刷时及高速印刷时油墨均匀性均差(比较例3及4)。

由实施例1~6及实施例8~11与比较例1及2的对比可知,在为图像部中具有第1槽或孔和第2槽或孔的柔版印刷版、且第1槽或孔的深度及第2槽或孔的深度均为2~20μm、第1槽的宽度相对于第2槽的宽度的比率或者第1孔的开口直径相对于第2孔的开口直径的比率小于0.82的情况下,在低速印刷时或高速印刷时油墨均匀性均更优异。

尤其,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2及3的对比可知,第1槽或孔的深度及第2槽或孔的深度均为5~15μm的柔版印刷版在低速印刷时及高速印刷时油墨均匀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尤其,由实施例1、4、5、6及10与实施例8的对比可知,在第1槽的宽度相对于第2槽的宽度的比率或者第1孔的直径相对于第2孔的直径的比率为0.70以下的情况下,在低速印刷时或高速印刷时油墨均匀性进一步提高。

而且,由实施例5与实施例7的对比可知,在存在第3槽或孔的情况下,在低速印刷时或高速印刷时油墨均匀性均进一步提高。

符号说明

10-柔版印刷版,1-非图像部,2-图像部,3-图像部的高度,20-图像部,21-作为凹部的槽,22-凸部,24-第1槽的宽度,25-第2槽的宽度,26-凹部的深度,30-图像部,31-作为凹部的有底孔,32-凸部,33a-第1孔组,33b-第2孔组,34-第1有底孔的直径,35-第2有底孔的直径,36-凹部的深度,71-上侧模具,72-下侧模具,73-图像形成用组合物,74-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柔版印刷版原版,81-非图像部,82A-实心部,82B-枕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