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对虾育苗池及应用其的对虾育苗方法

一种对虾育苗池及应用其的对虾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虾育苗池及应用其的对虾育苗方法,所述育苗池露天敞口,底部为沙质、泥质或铺设黑色塑料薄膜。所述对虾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本发明的育苗池;在幼体开口前,接种金藻和小球藻,利用纯自然光培养藻类;育苗池内的水质稳定后,将对虾无节幼体投放至所述育苗池;无节幼体开口后,在蚤状幼体、糠虾幼体阶段,投喂轮虫;在仔虾阶段,投喂轮虫和蒙古裸腹蚤;当仔虾发育到4期~6期,收获虾苗。利用本发明的育苗池以及育苗方法培育对虾虾苗,幼体发育同步,虾苗变异系数小,规格整齐,成活率高,养成速度快,培育成本相对较低,利于在各地进行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7192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丁茂昌;

    申请/专利号CN201611246273.X

  • 发明设计人 丁茂昌;

    申请日2016-12-29

  • 分类号A01K63/00;A01K61/59;A23K10/20;A23K10/30;A23K50/80;C05F11/08;

  •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郝传鑫

  • 地址 571328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内六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23: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3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3/00 专利号:ZL201611246273X 登记生效日:2023011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丁茂昌 变更后权利人:宁波华大海昌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71328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文昌市翁田镇内六村 变更后权利人:315604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蛇蟠涂区块创新基地)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6-08

    授权

    授权

  •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3/00 申请日:2016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虾育苗池及应用其的对虾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在1989年,国家农业部水产司颁布了《中国对虾工厂化对虾育苗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在全国沿海各省市推广,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后来,随着凡纳滨对虾的引进和推广,2014年9月30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标准号GB/T30890-2014《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规范》,要求2015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目前对虾育苗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内外现存的对虾育苗模式有建设育苗室或室外水泥池搭设大棚两种模式,属于工厂化对虾育苗范畴,要求建设厂房(育苗室),在室内建设育苗池,并安装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附属配套设施,育苗场固定资产基本建设投资大,土地经过水泥硬化后,复耕难。

二、现存的室内外水泥池凡纳滨对虾育苗,都是采用黑暗或遮光的办法,按照《GB/T30890-2014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规范》要求,在无节幼体期控制光照度在500lux以下;蚤状幼体期光照度控制在1000lux以下。正常晴天白天自然光照度应该在100000–180000lux范围,即使在阴雨天光照度也在20000lux以上,目前的国内外凡纳滨对虾育苗模式,基本上没有利用自然采光,对于自然光能是极大的浪费。

三、工厂化育苗需要锅炉加温、鼓风机充气增氧,车间清洗消毒等,用电耗能大,育苗生产成本高。

四、室内工厂化育苗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育苗池水质污染严重,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不仅抑制虾苗生长发育,而且排放的育苗污水污染沿岸海域,造成恶性循环。由于沿岸海域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存的工厂化育苗成活率逐年下降,目前国内育苗平均成活率在30%以下,虾苗质量同步下降,不仅育苗效益低下,而且影响导致对虾养成阶段生长缓慢、病害频发。

五、现存的对虾育苗大多采用投喂外源性生物饵料,例如在育苗前期投喂人工培养的角毛藻和海链藻,这两种藻类培养工艺复杂,成本高,投喂到育苗池后不易成活,反而污染育苗水质。另外,为了满足虾苗的动物性营养需求,在育苗后期基本上全部采用投喂丰年虫幼体,但是丰年虫价格更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虾育苗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对虾育苗池,所述育苗池露天敞口,底部为沙质、泥质或铺设黑色塑料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池的面积为1000~5000平方米,深度为2.5~4米,水位为2.0~3.5米,所述育苗池的深度和育苗池的水位相差0.3~0.5米。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池的面积为1500~3000平方米、深度为3~4米,水位为2.5~3.5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虾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对虾育苗池;

(2)在幼体开口前,接种金藻1~5万个/mL、小球藻10~25万个/mL至步骤(1)育苗池,利用纯自然光培养所述金藻和小球藻;

(3)育苗池内的水质稳定后,将对虾无节幼体投放至所述育苗池,投放密度为5~10万尾/m2

无节幼体开口后,

在蚤状幼体阶段,投喂轮虫,保持轮虫密度为1~3个/mL;

在糠虾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3~10个/mL;

在仔虾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5~10个/mL,同时投喂蒙古裸腹蚤100~500个/L;

(4)当仔虾发育到4期~6期,收获虾苗。

进一步的,所述金藻的接种密度和小球藻的接种密度比例为为1:(2~5)。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2)和步骤(3)之间往育苗池中泼洒有机肥,其投放量为每吨海水用有机肥6~12g;

进一步的,在蚤状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2~3个/mL;

在糠虾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5~8个/mL;

在仔虾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7~8个/mL,同时投喂蒙古裸腹蚤300~400个/L。

进一步的,所述轮虫为褶皱臂尾轮虫,所述褶皱臂尾轮虫采用小球藻培养,所述蒙古裸腹蚤采用小球藻和角毛藻培养,所述轮虫池、蒙古裸腹蚤池和育苗池的面积比例为1:1:1。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肥包含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有效细菌总数在1.5亿个/ml以上。

进一步的,当所述育苗池的水温低于25℃,所述育苗池上方架设覆盖透明塑料保温膜的大棚。

本发明的一种对虾育苗池,与传统水泥池不同,采用沙质、泥质或铺设黑色塑料薄膜的底部,充分利用自然光,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更好调控育苗池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又为虾苗幼体提供养分,满足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促进控制对虾虾苗健康生长,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本发明的育苗池还具有大池塘、深水位的特点,有效缓冲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和pH值的波动,避免高溶解氧和高pH值以及水质的波动不利虾苗生长,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本发明的一种对虾育苗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育苗池,在育苗前接种金藻、小球藻,充分利用纯自然光,并利用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有机肥,大量繁殖有益藻类,为对虾幼体生长发育提供最好的基础生物饵料。藻类生长繁殖不仅吸收氨氮,净化水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提升pH值,保持生态平衡。同时,大量的藻类生长为轮虫、枝角类和对虾幼体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生物饵料,轮虫和枝角类摄食藻类生长良好,对虾幼体开口时吃藻类,发育中期吃轮虫,发育后期吃枝角类,藻类—轮虫、枝角类—虾苗是一个循环的食物链。全程使用菌、藻、虫鲜活生物饵料,应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保持育苗水环境良好,饵料系列营养丰富,幼体发育同步,虾苗变异系数低至5.2%,规格整齐。鲜活饵料、营养丰富,育苗周期短,培育14天,虾苗规格达到0.79cm,幼体生长发育快。生态虾苗体色透明、肝胰腺饱满、育苗成活率高达7.3%,养成速度快。生态育苗,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虾苗健壮,经济效益高。在生态育苗期间,也不使用任何抗生素,虾苗监测无任何药物残留。

本发明所述轮虫为褶皱臂尾轮虫,为对虾提供丰富的营养。所述褶皱臂尾轮虫采用小球藻培养,所述蒙古裸腹蚤采用小球藻和角毛藻混合培养,避免采用传统的鸡粪培养方式,保证轮虫和蒙古裸腹蚤不携带药物残留,虾苗监测无任何药物残留。所述轮虫池、蒙古裸腹蚤池和育苗池的面积比例为1:1:1,为育苗提供充足的轮虫和蒙古裸腹蚤。所述有机肥包含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有效细菌总数在1.5亿个/ml以上,所述有机肥提供有益菌类,并对有益藻类进行培养。本发明无需建造传统的水泥底部,避免土地经过水泥硬化后难复耕,且降低育苗成本。

另外,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势:

1)基础设施简单:传统的工厂化育苗,需要建设育苗车间,以及钢筋混凝土的水泥池,建设难度大、工期长、固定投资成本高,平均造价在1000元/平方米;本发明采用的是普通的高位池,铺膜、砂质、泥质均可以,建设简单、周期短、固定投资成本低,平均造价在10元/平方米。

2)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对虾生态育苗高位池就是标准化的养鱼、养虾育苗池,育苗生产结束后,还可以养殖鱼虾,多功能利用,生产效率高,分产丰收。我国仅海南和广东两省养虾高位池面积在20万亩以上,适合对虾育苗的高位池在5万亩以上,高位池生态育苗模式简单,今后易于大面积推广。本发明采用生态育苗,采光培藻,应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由于敞池育苗固定资产设施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面积大,容易推广。

3)经济效益高:工厂化及其水泥池育苗模式,更多依靠外源性的人工饵料,比如投喂大量的单胞藻、轮虫、丰年虫等,还需要配套遮阳、换水、供电、充气、加热等附属配套设施,仅藻类和丰年虫的饵料成本,在40元/万尾以上,工厂化育苗生产成本高;而高位池生态育苗更多是依靠自然采光,引种扩繁藻类、轮虫和枝角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光能、风能)培养生物饵料,不需要投喂丰年虫,高位池生态育苗的藻虫饵料成本在20元/万尾,成本降低了一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建造露天敞口的育苗池,面积3000平方米,池底为泥质,育苗池深度3.5米,育苗水深3米,育苗池长方形。

海水过滤消毒后,加到育苗池,待余氯消失后,接种金藻3万个/ml、小球藻15万个/ml,之后全池泼洒有机肥,该有机肥包含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有效细菌总数在1.5亿个/ml以上,施肥浓度8g/t,定向培养有益菌类和有益藻类。育苗水环境进行生物水质调控稳定后,投放24000万尾(8万尾/m2)对虾无节幼体。无节幼体开口后,在蚤状幼体阶段投喂褶皱臂尾轮虫,保持轮虫密度在2~3个/ml。在糠虾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在5~8个/ml。在仔虾阶段保持轮虫密度7~8个/ml,同时补充投喂蒙古裸腹蚤300~400个/l。所述褶皱臂尾轮虫采用小球藻单独培养,所述蒙古裸腹蚤采用小球藻和角毛藻混合培养,所述轮虫池、蒙古裸腹蚤池和育苗池的面积比例为1:1:1。育苗过程保持水质指标良好,其中:溶解氧>5mg/L,pH值7.8~8.8,氨氮<0.6mg/L,亚硝酸盐<0.1mg/L。当仔虾发育到P4-5(第4~5期),经检验合格后,收获虾苗1615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67.3%,虾苗规格0.79cm,变异系数5.3%。

实施例2~3与对比例1~2依据实施例1的步骤,选择不同育苗池底部或改变采光方式,针对育苗池底部以及采光方式对对虾育苗影响进行研究

表1育苗池底部以及采光方式对对虾育苗影响的研究

由表1可知,对比例1~2与实施例1~3相比,实施例1~3平均育苗成活率大大提高,虾苗规格有所增大,变异系数显著下降,表明本发明所述的育苗池较满足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比较优质健康。本发明采用沙质、泥质或铺设黑色塑料薄膜的底部,充分利用自然光,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更好调控育苗池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又为虾苗幼体提供养分,满足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控制对虾虾苗健康生长,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

实施例4~8与对比例1~3依据实施例1的步骤,选择不同面积、深度、水位的育苗池,针对育苗池的面积、深度、水位的对对虾育苗影响进行研究

表1育苗池的面积、深度、水位对对虾育苗影响的研究

由表1可知,与对比例3相比,实施例1、4~8平均育苗成活率较高,变异系数较低,表明,所述育苗池的面积为1000~5000平方米,深度为2.5~4米,水位为2.0~3.5米,所述育苗池的深度和育苗池的水位相差0.3~0.5米,满足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优质健康。实施例1、6~7与实施例4~5对比,表明,所述育苗池面积为1500~3000平方米、深度为3~4米,水位为2.5~3.5米,更加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更优质。而且实施例1、8的平均育苗成活率最高,变异系数最低,表明,所述育苗池面积为2500~3000平方米,水位为3米,最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最优质。本发明采用大池塘、深水位,育苗池面积和水深度相互匹配,有效缓冲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和pH值的波动,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

实施例9~12与对比例4~5依据实施例1的步骤,选择不同藻类及不同比例,针对藻类对对虾育苗影响进行研究

表2藻类对对虾育苗影响的研究

由表2可知,对比例5与实施例1对比,可知采用金藻和小球藻比角毛藻和海链藻更利于对虾虾苗的培育。实施例1、实施例9~12与对比例4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9~12的平均育苗成活率较高,变异系数较低,表明,接种金藻1~5万个/mL、小球藻10~25万个/mL,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优质健康。另外,实施例1、实施例9~10与实施例11~12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9~10的平均育苗成活率更高,变异系数更低,表明所述金藻的接种密度和小球藻的接种密度比例为为1:(2~5),更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而且所述金藻的接种密度和小球藻的接种密度比例为为1:3时,其平均育苗成活率最高,变异系数最低,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最优质。金藻和小球藻的投放量对虾苗的生长影响极大,两者之间协同作用,为早期虾苗提供更为匹配的饵料,且对维持整个育苗池的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实施例13~14与对比例6依据实施例1的步骤,各阶段投放不同量的轮虫和蒙古裸腹蚤投放量,针对轮虫和蒙古裸腹蚤投放量对对虾育苗影响进行研究

表3藻类对对虾育苗影响的研究

由表3可知,实施例1和实施例13~14的平均育苗7.0成活率为65.6%~67.3%,虾苗规格为0.77~0.79cm,变异系数为5.3%~5.9%,其成活率高、虾苗规格整齐、变异系数小;而对比例6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在蚤状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1~3个/mL;在糠虾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3~10个/mL;在仔虾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5~10个/mL,同时投喂蒙古裸腹蚤100~500个/L,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更加优质健康;尤其是,在蚤状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2~3个/mL;在糠虾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5~8个/mL;在仔虾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7~8个/mL,同时投喂蒙古裸腹蚤300~400个/L,其育苗成活率最高、变异系数最小,最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最优质。

实施例15~17与对比例7依据实施例1的步骤,投放不同量的有机肥,针对有机肥对对虾育苗影响进行研究

表4有机肥对对虾育苗影响的研究

由表4可知,与对比例7、实施例17相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5~16的平均育苗成活率较高,变异系数较低,表明,有机肥投放量为每吨海水用有机肥6~12g,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更加优质健康。其中,有机肥投放量为每吨海水用有机肥8g,最符合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培育出来的对虾虾苗最优质。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当天气较为寒冷时,所述育苗池的自然水温低于25℃,所述育苗池上方架设覆盖透明塑料保温膜的大棚,提高水温。育苗池面积1500平方米,池底铺设黑色塑料薄膜,育苗池深度3.6米,育苗水深3.3米。对虾无节幼体的投放量为15000万尾(10万尾/m2),当仔虾发育到P5-6(第5~6期),经检验合格后,收获虾苗9465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63.1%,虾苗规格0.74cm,变异系数5.5%。本发明的育苗池的上方可设置设覆盖透明塑料保温膜的大棚,一方面保留利用自然采光培养藻类,另一方面,使得育苗池能够保温,在冬季也能进行生态育苗,实现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生态育苗。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育苗池面积2800平方米,池底铺沙,育苗池深度3.1米,育苗水深2.7米,对虾无节幼体的投放量为14000万尾(5万尾/m2),当仔虾发育到P5-6(第5~6期),经检验合格后,收获虾苗9030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64.5%,虾苗规格0.72cm,变异系数5.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对虾育苗池,与传统水泥池不同,采用沙质、泥质或铺设黑色塑料薄膜的底部,充分利用自然光,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更好调控育苗池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又为虾苗幼体提供养分,满足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求,促进控制对虾虾苗健康生长,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本发明的育苗池还具有大池塘、深水位的特点,露天敞口,利用纯自然光,有效缓冲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和pH值的波动,避免高溶解氧和高pH值以及水质的波动不利虾苗生长,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本发明的一种对虾育苗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育苗池,在育苗前接种金藻、小球藻,充分利用纯自然光,并投放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有机肥,大量繁殖有益藻类,为对虾幼体生长发育提供最好的基础生物饵料,维持育苗池的生态平衡,使得本发明育苗规格整齐,且大大提高育苗成活率、降低变异系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