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

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步骤包括:清整池塘,在池塘中间开挖深沟,池塘周围内侧增加缓坡,缓坡上覆盖一层土工布,池塘底部铺设PVC增氧管道;当春季池塘水温达到7~8℃时,向池塘中放养文蛤苗;池塘水温升高到12~13℃时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当池塘水温升高到14~16℃后放养金乌贼幼体;再进行饵料组合投喂。本发明利用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文蛤的生态互补性进行混养,文蛤净化水质,金乌贼可以摄食脊尾白虾,池塘内具有不同阶段的脊尾白虾群体,满足了金乌贼对活饵的需求;而金乌贼摄食的多是病弱脊尾白虾个体,有效的控制了虾病的蔓延,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098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76530.7

  • 发明设计人 王兴强;曹梅;陈百尧;

    申请日2015-12-03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55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刘喜莲

  • 地址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通灌南路10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03: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19

    授权

    授权

  • 2016-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5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乌贼的混养方法,特别是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金乌贼(Sepiaesculenta)又名墨鱼、乌鱼,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列岛以及菲律宾群岛海域。金乌贼是世界乌贼科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年产量在世界乌贼科种类中居第2位,是日本列岛海域中产量最大的乌贼,也是我国北方海域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乌贼,曾与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一道并称为我国传统四大渔业之一,是重要的捕捞对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的破坏等多种原因,其资源量明显衰退,产量急剧下降,目前金乌贼在许多海域已经绝迹。

目前,金乌贼在我国北方沿海人工养殖刚刚开始。金乌贼喜欢摄食活饵,池水必需要清澈,极大的限制了该品种的推广,社会急需一种高产、高效、环保的金乌贼养殖模式来解决金乌贼养殖过程中的饵料和水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法设计合理,产量高的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清整池塘:在池塘中间开挖宽6~8m、深2~2.5m的深沟,池塘周围内侧增加3~6m的缓坡,缓坡上覆盖一层土工布,池塘底部铺设PVC增氧管道;

(2)放养文蛤苗:当春季池塘水温达到7~8℃时,向池塘中放养文蛤苗,文蛤苗苗种的规格为1000~2000粒/kg,投放密度为5~10万粒/亩;

(3)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当春季池塘水温升高到12~13℃时,向池塘中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脊尾白虾抱卵虾规格为150~250尾/kg,投放量为1~2kg/亩;

(4)放养金乌贼幼体:当池塘水温升高到14~16℃后,向池塘中放养金乌贼幼体,金乌贼幼体苗种规格为500~1000只/kg,投放密度为2000~3000只/亩;

(5)饵料组合投喂:金乌贼幼体放养前,向池塘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放养后向池塘投喂蓝蛤与对虾配合饲料;当秋季池塘水温降到14~16℃时收获金乌贼,并收获副产文蛤和脊尾白虾。

本发明所述的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特征是:步骤(1)清整池塘中:在池塘中间开挖宽7m、深2.5m的深沟,池塘周围内侧增加5m的缓坡。

本发明所述的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特征是:步骤(2)放养文蛤中:所述的苗种规格为1400~1600粒/kg,投放密度为7~8万粒/亩。

本发明所述的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特征是:步骤(3)放养脊尾白虾中:脊尾白虾抱卵虾规格为180~220尾/kg,投放量为1.4~1.6kg/亩。

本发明所述的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特征是:步骤(4)放养金乌贼中:金乌贼的放养苗种规格700~800只/kg,投放密度为2400~2600只/亩。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利用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文蛤的生态互补性进行混养,文蛤可以净化水质,满足金乌贼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金乌贼可以摄食脊尾白虾,而由于脊尾白虾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年可以多次繁殖,池塘内具有不同阶段的脊尾白虾群体,满足了金乌贼对活饵的需求;而金乌贼摄食的多是病弱脊尾白虾个体,有效的控制了虾病的蔓延,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具体体现为:

(1)金乌贼能摄食脊尾白虾的病弱个体,有利于控制虾病传播;同时,脊尾白虾也是金乌贼喜食的饵料。

(2)通过在池塘周围内侧增加3~6m缓坡,缓坡上覆盖一层土工布,可为金乌贼提供栖息的场所,有利于金乌贼白天休息和晚间潜伏摄食。

(3)池底铺设PVC增氧管道充氧、增氧,打破水体氧跃层,提高池塘养殖容量,并可给金乌贼提供一定的藏匿空间,而且有利于脊尾白虾的高密度繁殖。

(4)通过在池塘中间开挖深沟,人为降低高温期养殖水体的水温,预防金乌贼和脊尾白虾病害的发生;

(6)饵料中搭配一定比例的文蛤,一是文蛤在海水中存活时间长,保证了饵料的新鲜度且不污染水质;二是金乌贼和脊尾白虾可自由摄食,剩下的蓝蛤也不败坏水质,减少饵料的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清整池塘:在池塘中间开挖宽6m、深2m的深沟,池塘周围内侧增加3m的缓坡,缓坡上覆盖一层土工布,池塘底部铺设PVC增氧管道;

(2)放养文蛤苗:当春季池塘水温达到7~8℃时,向池塘中放养文蛤苗,文蛤苗苗种的规格为1000粒/kg,投放密度为5万粒/亩;

(3)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当春季池塘水温升高到12~13℃时,向池塘中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脊尾白虾抱卵虾规格为150尾/kg,投放量为1kg/亩;

(4)放养金乌贼幼体:当池塘水温升高到14~16℃后,向池塘中放养金乌贼幼体,金乌贼幼体苗种规格为500只/kg,投放密度为2000只/亩;

(5)饵料组合投喂:金乌贼幼体放养前,向池塘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放养后向池塘投喂蓝蛤与对虾配合饲料;当秋季池塘水温降到14~16℃时收获金乌贼,并收获副产文蛤和脊尾白虾。

实施例2,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清整池塘:在池塘中间开挖宽8m、深2.5m的深沟,池塘周围内侧增加6m的缓坡,缓坡上覆盖一层土工布,池塘底部铺设PVC增氧管道;

(2)放养文蛤苗:当春季池塘水温达到7~8℃时,向池塘中放养文蛤苗,文蛤苗苗种的规格为2000粒/kg,投放密度为10万粒/亩;

(3)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当春季池塘水温升高到12~13℃时,向池塘中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脊尾白虾抱卵虾规格为250尾/kg,投放量为2kg/亩;

(4)放养金乌贼幼体:当池塘水温升高到14~16℃后,向池塘中放养金乌贼幼体,金乌贼幼体苗种规格为1000只/kg,投放密度为3000只/亩;

(5)饵料组合投喂:金乌贼幼体放养前,向池塘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放养后向池塘投喂蓝蛤与对虾配合饲料;当秋季池塘水温降到14~16℃时收获金乌贼,并收获副产文蛤和脊尾白虾。

实施例3,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清整池塘:在池塘中间开挖宽7m、深2.5m的深沟,池塘周围内侧增加5m的缓坡,缓坡上覆盖一层土工布,池塘底部铺设PVC增氧管道;

(2)放养文蛤苗:当春季池塘水温达到7~8℃时,向池塘中放养文蛤苗,文蛤苗苗种的规格为1400~1600粒/kg,投放密度为7~8万粒/亩;

(3)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当春季池塘水温升高到12~13℃时,向池塘中放养脊尾白虾抱卵虾,脊尾白虾抱卵虾规格为180~200尾/kg,投放量为1.4~1.6kg/亩;

(4)放养金乌贼幼体:当池塘水温升高到14~16℃后,向池塘中放养金乌贼幼体,金乌贼幼体苗种规格为700~800只/kg,投放密度为2400~2600只/亩;

(5)饵料组合投喂:金乌贼幼体放养前,向池塘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放养后向池塘投喂蓝蛤与对虾配合饲料;当秋季池塘水温降到14~16℃时收获金乌贼,并收获副产文蛤和脊尾白虾。

实施例4,一种池塘主养金乌贼的生态混养方法实验:

实验时间地点:2015年,地点为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板桥土池。

实验过程:

1、金乌贼混养塘为1个面积8亩的对虾养殖土池,池塘中间开挖宽7m、深2.5m的深沟,池塘周围内侧增加5m缓坡,缓坡上覆盖一层土工布,池塘底部铺设PVC增氧管道。

2、文蛤苗的放养时间为春季水温升高到7.5℃,苗种规格为1500粒/kg,投放密度为8万粒/亩。

3、脊尾白虾抱卵虾的放养时间为春季水温升高到12℃,抱卵虾规格为200尾/kg,投放量为1.5kg/亩。

4、金乌贼幼体的放养时间为水温16℃,苗种规格1000只/kg,投放密度为3000只/亩。

5、金乌贼幼体放养前池塘投喂对常规虾配合饲料,放养后池塘投喂蓝蛤+对虾配合饲料。

结果表明,秋季水温降到15℃时收获金乌贼,金乌贼平均体重175g,成活率80%,同时增产脊尾白虾220kg/亩,文蛤260kg/亩。养殖过程中利用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文蛤的生态互补性进行混养,增加养殖池塘生态结构的空间成层性,提高养殖池塘环境的稳定性,解决养殖过程中金乌贼的饵料和水质问题,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