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纺丝卷绕装置及吸枪

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纺丝卷绕装置及吸枪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来自吸枪的捻和振动使多个丝线彼此绕在一起、振动,使生头作业容易的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纺丝卷绕装置及吸枪。作为使用吸枪(61)将丝道被纺丝卷绕装置的第1辊(21)或第1丝道导引器(22)限制的多个丝线(Y)挂到比第1辊或第1丝道导引器靠下游侧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23)上的、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包含以下工序:使第3辊(24)在吸枪与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之间与多个丝线接触的第1工序;在使多个丝线与第3辊接触的状态下,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的第2工序;在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后,使第3辊从多个丝线离开的第3工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288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89478.X

  • 发明设计人 桥本欣三;岸根章典;

    申请日2011-07-07

  • 分类号B65H65/00(20060101);B65H57/16(20060101);B65H54/02(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庞乃媛;黄剑锋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21: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8-19

    授权

    授权

  • 2013-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H65/00 申请日:2011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纺丝卷绕装置及用于向纺丝 卷绕装置生头的吸枪。

背景技术

在纺丝多个丝线、将纺丝出的丝线分别卷绕到卷装上的纺丝卷绕装置 中,设置有限制丝道的多个辊和丝道导引器。在丝线被从纺丝装置供给、 开始丝线的卷绕之前,为了从丝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将丝线提供 给各辊及各丝道导引器,有依次进行将丝线挂到各辊及各丝道导引器上的 生头作业的必要。尤其往丝道导引器上的生头作业中,有进行将多个丝线 一根一根分离的作业(开松作业)、将丝线一根根地导入丝道导引器的每个 导引器的必要。

往辊及丝道导引器的生头作业中,使用了用来汇集处理多个丝线的吸 枪。操作者使用吸枪汇集吸引多个丝线,在该状态下边改变吸枪的位置和 方向、边进行依次往各辊及各丝道导引器的生头作业(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2)。

但是,近年来随着由一台纺丝卷绕装置纺丝的丝线的根数增加(多绪 头(end)化),纺丝速度和卷绕速度也上升。在开始丝线的卷绕之前的生 头作业中,也要求用吸枪给被纺丝的多个丝线赋予规定的张力并高速吸引。 为了提高吸枪的丝线吸引力,与纺丝卷绕装置的多绪头化、高速化相对应, 吸枪在内部产生高速的空气捻回流,利用该空气捻回流吸引丝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9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97078号公报

但是,吸枪内部产生的空气捻回流虽然使丝线吸引力提高,但也给被 吸枪吸引的多个丝线赋予了捻和振动。该捻和振动传播到比吸枪靠上游侧 的丝线,存在到位于吸枪上游侧的最靠前的辊或丝道导引器附近、多个丝 线绕在一起、振动这样的问题。

即,当丝线被挂到辊和丝道导引器上时,由于该辊和丝道导引器限制 丝道,因此吸枪引起的捻和振动不会传播到该辊和丝道导引器的上游侧。 但是,在吸枪与位于吸枪上游侧的最靠前的辊和丝道导引器之间,由于不 存在限制丝道的结构,因此捻和振动传播到位于吸枪上游侧的最靠前的辊 或丝道导引器附近,多个丝线绕在一起、振动。下面用图说明这一点。

图15为现有技术的纺丝卷绕装置111的主视图。为由纺丝装置112纺 丝多个丝线Y、用卷绕装置113将纺丝出的多个丝线Y分别卷绕到卷装P 上的结构。在纺丝卷绕装置111中设置有限制丝道的多个辊和丝道导引器。 图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丝道。该纺丝卷绕装置111中从丝线Y的行走方向的 上游侧向下游侧设置有第1丝道导引器122、交织单元128、转送用喂丝辊 129、最靠前喂丝辊130、131等。交织单元128也具有作为丝道导引器的 作用,有将丝线一根根地导入构成交织单元128的各个导引器的必要。举 这样的现有技术的纺丝卷绕装置111中进行往交织单元128的生头作业为 例进行说明。

图16A为表示进行往现有技术的纺丝卷绕装置111的交织单元128的 生头作业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图16B为图16A的状态下交织单元128附 近的放大透视图。如图16A、图16B所示,图中没有表示的操作者边用吸 枪161吸引丝线Y边进行生头作业,进行直到作为交织单元128的最靠前 的丝道导引器的第1丝道导引器122的生头。由于被挂了丝线Y的第1丝 道导引器122限制丝道,因此由吸枪161产生的捻和振动不会传播到第1 丝道导引器122的上游侧。但是,在吸枪161与位于吸枪161的上游侧作 为最靠前丝道导引器的第1丝道导引器122之间,由于没有限制丝道的结 构,因此如图16B所示,捻和振动传播到第1丝道导引器122附近,多个 丝线Y彼此绕在一起、振动。

如果这样到位于吸枪161的上游侧的第1丝道导引器122附近,处于 多个丝线Y彼此绕在一起、振动的状态的话,则在往交织单元128上的生 头作业中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即,往交织单元128的生头作业不得不像 上述那样在进行了开松作业、将多个丝线Y一根一根分离后,进行将丝线 Y一根根地导入构成交织单元128的各个导引器中的作业。但是,这会儿 想要进行生头作业的交织单元128存在于吸枪161与位于吸枪161上游一 侧的第1丝道导引器122之间。即,在成为生头作业对象的交织单元128 附近,多个丝线Y彼此绕在一起、振动着。

如果操作者一人进行生头作业,则操作者不得不边保持吸枪161边进 行将绕在一起、振动的多个丝线Y一根一根分离的开松作业,进行将丝线 Y一根根地导入构成交织单元128的各个导引器的作业。实际上操作者一 个人进行这样的生头作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生头作业不得不由2人以 上的操作者来进行。并且,生头作业需要非常多的时间。

虽然以上的说明中举了对交织单元进行生头作业时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在往设置在纺丝卷绕装置中的各辊和各丝道导引器的生头作业中也存在 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第1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防止 由于来自吸枪的捻和振动使多个丝线彼此绕在一起、振动,使生头作业容 易的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纺丝卷绕装置及吸枪。第2目的是要提 供一种操作者能够一个人进行生头作业、能够缩短生头作业的时间的向纺 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纺丝卷绕装置和吸枪。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即,发明第1方案为一种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方法,使用吸枪将丝 道被纺丝卷绕装置的第1辊或第1丝道导引器限制了的多个丝线挂到比上 述第1辊或上述第1丝道导引器靠下游侧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使第3辊在上述吸枪与上述第2辊或上述第2 丝道导引器之间,与上述多个丝线接触的第1工序;在使上述多个丝线与 上述第3辊接触了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丝线挂到上述第2辊或上述第2 丝道导引器上的第2工序;以及,在将上述多个丝线挂到上述第2辊或上 述第2丝道导引器上后,使上述第3辊从上述多个丝线离开的第3工序。

发明第2方案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第3辊被设置在纺丝卷绕装 置中。

发明第3方案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第3辊被设置在吸枪上。

发明第4方案为一种纺丝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辊或第1 丝道导引器,限制多个丝线的丝道;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在比上述 第1辊或上述第1丝道导引器靠下游侧;以及第3辊,在使用吸枪将上述 多个丝线挂到上述第2辊或上述第2丝道导引器上的情况下,在上述吸枪 与上述第2辊或上述第2丝道导引器之间与上述多个丝线接触;在与上述 多个丝线接触了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丝线挂到上述第2辊或上述第2丝道 导引器上后,从上述多个丝线离开。

发明第5方案为一种用于向纺丝卷绕装置生头的吸枪,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3辊,在将多个丝线挂到比限制上述多个丝线的丝道的第1辊或第1 丝道导引器靠下游侧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的情况下,该第3辊在 吸入口与上述第2辊或上述第2丝道导引器之间与上述多个丝线接触;在 与上述多个丝线接触了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丝线挂到上述第2辊或上述第 2丝道导引器上后,该第3辊从上述多个丝线离开。

发明的效果: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起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根据第1方案,在吸枪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 器之间,在生头作业的期间,使第3辊暂时与多个丝线接触。由此,来自 吸枪的捻和振动虽然传播到第3辊附近,但不会越过第3辊传播到上游, 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附近多个丝线彼此不会绕在 一起、振动。因此,在使多个丝线与第3辊接触了的状态下开松作业容易, 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的生头作业。 在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之后,由于使第3辊离开多 个丝线,因此不会成为本来的丝道的障碍。这样一来,通过在生头作业期 间使第3辊暂时与多个丝线接触,生头作业变得容易,因此操作者一人就 能够进行生头作业,生头作业的时间也能够缩短。

根据第2方案,由于第3辊设置在纺丝卷绕装置中,因此通过将第3 辊设置在作业性最好的位置上,能够容易地进行生头作业。

根据第3方案,由于第3辊被设置在吸枪上,因此没有在纺丝卷绕装 置中另外设置第3辊的必要。通过吸枪的操作,在生头作业期间使第3辊 暂时与多个丝线接触,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生头作业。

根据第4方案,在吸枪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 器之间,在生头作业期间,使在纺丝卷绕装置中设置的第3辊暂时与多个 丝线接触。由此,来自吸枪的捻和振动虽然传播到第3辊附近,但不会越 过第3辊传播到上游,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附近 的多个丝线彼此不会绕在一起、振动。因此,在使多个丝线与第3辊接触 了的状态下开松作业容易,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 丝道导引器上的生头作业。在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 之后,由于使第3辊从多个丝线离开,因此不会成为本来的丝道的障碍物。 这样一来,通过在生头作业期间使第3辊暂时与多个丝线接触,生头作业 变得容易,因此操作者一人就能够进行生头作业,生头作业的时间也能够 缩短。

根据第5方案,在吸枪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 器之间,在生头作业期间,使设置在吸枪上的第3辊暂时与多个丝线接触。 由此,来自吸枪的捻和振动传播到第3辊附近,但不会越过第3辊传播到 上游,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附近的多个丝线彼此 不会绕在一起、振动。因此,在使多个丝线与第3辊接触了的状态下的开 松作业容易,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 的生头作业。在将多个丝线挂到第2辊或第2丝道导引器上之后,由于使 第3辊从多个丝线离开,因此不会成为吸枪操作的障碍物。这样一来,通 过在生头作业期间使第3辊暂时与多个丝线接触,生头作业变得容易,因 此操作者一人就能够进行生头作业,生头作业的时间也能够缩短。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挂了多个丝线Y的第1辊21和第3辊24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俯视图;

图2A为表示实施例1的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生头方法的示意图,为 表示生头作业前阶段的图;

图2B为表示该生头作业的第1工序的图;

图3A为表示该生头作业的第2工序的图;

图3B为表示该生头作业的第3工序的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纺丝卷绕装置11的主视图;

图5A为表示实施例2的生头作业的图,为表示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 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前阶段的放大主视图;

图5B为图5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6A为表示实施例2的生头作业的图,为表示生头作业的第1工序的 放大主视图;

图6B为图6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7A为表示实施例2的生头作业的图,为表示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 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第2工序的放大主视图;

图7B为图7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8A为表示实施例2的生头作业的图,为表示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 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第3工序的放大主视图;

图8B为图8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9A为实施例3的吸枪61顶端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9B为实施例3的吸枪61顶端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10A为表示第3辊24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0B为表示第3辊24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使用了实施例3的吸枪61的生头作业的图;

图12为表示上述作业的第1工序的图;

图13为表示上述作业的第2工序的图;

图14为表示上述作业的第3工序的图;

图15为现有技术的纺丝卷绕装置111的主视图;

图16A为表示往现有技术的纺丝卷绕装置111的交织单元128上进行 生头作业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

图16B为图16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1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图说明发明的实施形态。

首先,为了说明本发明是怎样不使来自吸枪的捻和振动传播到作为生 头作业对象的辊和丝道导引器的,用示意图详细说明多个丝线Y被挂在辊 上的情况下,丝线Y的动作特性。图1A为挂了多个丝线Y的第1辊21 和第3辊24的侧视图,图1B为图1A的俯视图。

如图1A、图1B所示,相对于丝线行走方向在上游侧的第1辊21上, 隔开规定的间隔挂有多个丝线Y。在第1辊21中,各丝线Y相对于第1 辊21的旋转方向在上游侧的接触开始点21a与第1辊21的周面接触,在 比它靠下游侧的接触结束点21b离开第1辊21的周面。此时,从接触开始 点21a到接触结束点21b,各丝线Y与第1辊21的轴21c正交地与第1辊 21的周面接触。这可以说明,正是由于第1辊21的周面与各丝线Y之间 的摩擦力使各丝线Y在各丝线Y与第1辊21的周面接触期间,不在第1 辊21的轴21c方向上偏离。因此,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第1辊21接触的多 个丝线Y原样保持着规定间隔地从第1辊21离开。

其中,在第1辊21的下游侧,假设使多个丝线Y的间隔变化(变宽或 变窄)。该间隔的变化影响到第1辊21的附近,准确地讲影响到第1辊21 的接触结束点21b附近,但从接触结束点21b到接触开始点21a,进而第1 辊21的上游侧不受影响。这是因为,从接触开始点21a到接触结束点21b, 各丝线Y与第1辊21的轴21c正交地与第1辊21的周面接触,在第1辊 21的周面与各丝线Y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各丝线Y在第1辊21的轴 21C方向上不偏离。因此,在第1辊21的下游侧丝线Y的间隔变化不会影 响到比第1辊21的接触结束点21b靠上游的一侧。

接着,离开了第1辊21的周面的多个丝线Y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第3 辊24的周面接触。在第3辊24中各丝线Y相对于第3辊24的旋转方向在 上游侧的接触开始点24a与第3辊24的周面相接触,在比它靠下游侧的接 触结束点24b从第3辊24的周面离开。此时,与第1辊21时一样,从接 触开始点24a到接触结束点24b,各丝线Y与第3辊24的轴24c正交地与 第3辊24的周面接触。因此,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第3辊24接触了的多个 丝线Y原样保持规定间隔地从第3辊24离开。

其中,在第3辊24的下游侧,假设使多个丝线Y的间隔变化(变宽或 变窄)。该间隔的变化由于与先前利用第1辊21说明过的情况相同的原因, 影响到第3辊24的附近,准确地讲影响到第3辊24的接触结束点24b附 近,但从接触结束点24b到接触开始点24a,进而到第3辊24的上游侧不 受影响。因此,在第3辊24的下游侧的丝线Y的间隔变化不影响到比第3 辊24的接触结束点24b靠上游的一侧,第3辊24与第1辊21之间的丝线 Y的间隔完全不受影响。

这样一来,在多个丝线Y被挂在辊上的情况下,在辊的下游侧的丝线 的间隔变化不会影响到辊的上游侧,这就是所谓即使有丝线的捻和振动, 其影响也不波及到辊的上游侧的丝线的动作特性。本发明就是利用了丝线 这样的动作特性。即,在进行往辊或丝道导引器上的生头作业时,在吸枪 和作为生头作业的对象的辊或丝道导引器之间,在生头作业期间使别的辊 暂时与多个丝线接触。由此,来自吸枪的捻和振动传播到该暂时接触的辊 附近,但不会越过该辊传播到上游,作为生头作业的对象的辊或丝道导引 器附近的多个丝线彼此不会绕在一起、振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生头 作业。

[实施例1]

接着,使用示意表示了纺丝卷绕装置的辊及丝道导引器的排列的图 2A、图2B、图3A、图3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向纺丝卷绕装置的生头 方法。

如图2A、图2B、图3A、图3B所示,从上游开始排列第1辊21、第 2丝道导引器23、和第4辊27,从上游开始按该顺序挂丝线Y。图2A、图 2B、图3A、图3B所示的生头作业为多个丝线Y全部被挂到第1辊21上、 丝道被第1辊21限制,使用吸枪61将丝线Y挂到比第1辊21靠下游侧的 第2丝道导引器23上的作业。

图2A表示生头作业的前阶段。往第2丝道导引器23上的生头作业必 须在进行了开松作业、将多个丝线Y一根一根分离后,进行将丝线Y一根 根地导入构成第2丝道导引器23的各个导引器中的作业。但是,这会儿要 进行生头作业的第2丝道导引器23存在于吸枪61和位于吸枪61上游侧的 第1辊21之间,在吸枪61的上游侧,多个丝线Y彼此绕在一起、振动。 即,在成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丝道导引器23附近,处于多个丝线Y彼此 绕在一起、振动的状态。

图2B表示生头作业的第1工序。使第3辊24移动到图示上方,并且 操作吸枪61使第3辊24在吸枪61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丝道导引器 23之间与多个丝线Y接触。第3辊24为仅在生头作业期间暂时与多个丝 线Y接触的辊。使用自由旋转的辊作为第3辊24,第3辊24通过与行走 的多个丝线Y接触而从动旋转。如果使第3辊24与多个丝线Y接触,利 用上述丝线Y的动作特性,即使在第3辊24的下游侧存在丝线Y的捻和 振动,其影响也不波及到第3辊24的上游侧。另外,在多个丝线Y与第3 辊24的接触为点接触或与此相近的短距离的接触的情况下,第3辊24的 周面与各丝线Y之间的摩擦力不足。因此,虽然使多个丝线Y与第3辊24 接触的距离由丝线Y与第3辊24的摩擦系数决定,但作为摩擦力充分作用 的距离优选第3辊24的周长的1/4以上的接触。

图3A表示生头作业的第2工序。第2工序在保持使多个丝线Y与第3 辊24接触的状态下,使第3辊24移动到图示下方,使多个丝线Y的丝道 经过第2丝道导引器23。除此以外,将丝线Y一根根地导入构成第2丝道 导引器23的各个导引器中,从而将多个丝线Y挂到第2丝道导引器23上。 虽然本实施例通过使第3辊24移动到图示下方而使多个丝线Y进入第2 丝道导引器23,但也可以用除此以外的方法使多个丝线Y进入第2丝道导 引器23。并且,也可以使第1辊21上的多个丝线Y的间隔与第2丝道导 引器23的各个导引器的间隔一致,使各丝线Y与各个导引器的位置相一致。 通过这样,仅通过使第3辊24移动到图示下方,就能够使丝线Y一根根地 进入构成第2丝道导引器23的各个导引器中,能够更迅速地进行生头作业。

图3B表示生头作业的第3工序。第3工序中在将多个丝线Y挂到第2 丝道导引器23上之后,操作吸枪61将多个丝线Y挂到第4辊27上,在此 基础上使第3辊24进一步移动到图示下方,从多个丝线Y离开。

如果采用以上说明过的实施例1的往纺丝卷绕装置11上的生头方法, 具有如下效果。

在吸枪61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丝道导引器23之间,在生头作 业期间,使第3辊24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由此,来自吸枪61的捻和 振动虽然传播到第3辊24附近,但不会越过第3辊24传播到上游,作为 生头作业对象的第2丝道导引器23附近的多个丝线Y彼此不会绕在一起、 振动。因此,在使多个丝线Y与第3辊24接触的状态下开松作业容易,能 够容易地进行将多个丝线Y挂到第2丝道导引器23上的生头作业。在将多 个丝线Y挂到第2丝道导引器23上之后,由于使第3辊24从多个丝线Y 离开,因此不会成为本来的丝道的障碍物。这样一来,通过在生头作业期 间使第3辊24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生头作业变得容易,因此操作者一 人能够进行生头作业,生头作业的时间也能够缩短。

[实施例2]

接着使用图4至图8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纺丝卷绕装置11。本实 施例在第3辊24设置在纺丝卷绕装置11中这一点与其他实施例大不相同。

图4为实施例2的纺丝卷绕装置11的主视图。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例 的纺丝卷绕装置11的整体结构。纺丝卷绕装置11主要由纺丝装置12和卷 绕装置13构成,为将在高温下使其溶解了的热可塑性树脂(聚合物)从细 的喷嘴中挤出,边冷却边卷绕变成丝线Y的装置。一般来说,纺丝卷绕装 置11中具有卷绕POY(部分取向丝)的POY用纺丝卷绕装置和卷绕FDY (全拉伸丝)的FDY用纺丝卷绕装置这2种装置。虽然本发明的纺丝卷绕 装置11能够用于POY用纺丝卷绕装置和FDY用纺丝卷绕装置中的任意一 种,但本实施例为POY用纺丝卷绕装置。

纺丝装置12为纺出多根单纤维、从上方往下方供给纺出的单纤维的装 置。投入到纺丝装置12中的合成纤维原料(单纤维的原料)使用挤出机被 压送,从设置在纺丝头(图示省略)中的多个纺出口纺出。从纺丝头的纺 出口纺出的多个单纤维被按每预定的根数捆扎、构成多根丝线Y,被导向 卷绕装置13。即,构成多根将预定根数的单纤维捆扎而成的丝线Y,该多 根丝线Y被导向卷绕装置13。

卷绕装置13为用多个筒管B卷绕来自纺丝装置12的多根丝线Y、形 成多个卷装P的装置。卷绕装置13沿丝线Y的行走方向从上游侧起具备: 第1丝道导引器22、作为第2丝道导引器的交织单元28、第3辊24、作为 第4辊的转送用喂丝辊29、最靠前喂丝辊30、31和卷装形成单元15。

第1丝道导引器22为限制来自纺丝装置12的多根丝线Y的丝道、将 丝线Y导引到下游侧的交织单元28的装置。交织单元28为使用流体喷嘴 使构成丝线Y的单纤维互相络绞、赋予集束性,抑制纤维间的扩展或分离 的单元。交织单元28具有丝道导引器的功能,有将丝线Y一根根地导入构 成交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器中的必要。有关往交织单元28上的生头作业 后面详细说明。

第3辊24为往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期间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 的辊。第3辊24这样配置:偏离从交织单元28到下游的转送用喂丝辊29 的丝道,在往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后,不成为本来的丝道的障碍物。并 且,第3辊24还设置在由吸枪61往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中作业性最好 的位置上。

转送用喂丝辊29为牵引来自纺丝装置12的多个丝线Y的辊。在转送 用喂丝辊29的下游一侧设置有最靠前喂丝辊30、31。最靠前喂丝辊30、 31为向卷装形成单元15送出丝线Y的辊。

在交织单元28上附设有生头装置41。生头装置41为在往交织单元28 的生头作业中使用的装置,临时改变被导入交织单元28的丝线Y的丝道、 导入交织单元28(参照图5B、图6B)。生头装置41具备臂42和生头导引 杆43。生头导引杆43为用摩擦小的材料形成、与多个丝线Y接触的杆。 臂42为支承生头导引杆43,使生头导引杆43以轴44为中心摆动来改变丝 线Y的丝道的部件。有关生头装置41的动作后面详细说明。

卷装形成单元15为将从最靠前喂丝辊30、31送出来的多根丝线Y分 别卷绕到各筒管B上的单元。卷装形成单元15由通过旋转卷绕丝线Y的 筒管B、安装多个筒管B的筒管支架轴17、使卷绕到筒管B上的丝线Y横 动的横动装置20、使筒管B以及筒管B上形成的卷装P从动旋转的旋转辊 (图示省略)、以及驱动横动装置20和旋转辊的驱动装置18构成。

被导入卷装形成单元15的各丝线Y被横动装置20沿左右方向(筒管 支架轴17的轴线方向)横动、卷绕到旋转的筒管B上。于是,卷绕到筒管 B上的丝线Y为在筒管B上形成卷装P的丝线。

接着,说明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图5A为表 示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前阶段的放大主视图, 图5B为图5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如图5A、图5B 所示,没有图示的操作者边用吸枪61吸引丝线Y边进行生头作业,一直生 头到交织单元28的跟前的第1丝道导引器22。

多个丝线Y在第1丝道导引器22上的间隔与交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 器的间隔相一致,第1丝道导引器22与交织单元28的位置关系这样设定: 如果经过了第1丝道导引器22后的各丝线Y保持原样直行的话,则进入交 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器中。

但是,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交织单元28存在于吸枪61和位于吸枪61 上游侧的第1丝道导引器22之间,如图5B所示,在吸枪61的上游侧,多 个丝线Y彼此绕在一起、振动着。即,在成为生头作业对象的交织单元28 附近,处于多个丝线Y彼此绕在一起、振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不能够 容易地将丝线Y导入到构成交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器中。

图6A为表示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第1工序 的放大主视图,图6B为图6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第1工序中,操作吸枪61,在吸枪61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交织单元28 之间使多个丝线Y与第3辊24接触。第3辊24为仅在生头作业期间暂时 与多个丝线Y接触的辊。如果使第3辊24与多个丝线Y接触,则利用丝 线Y的动作特性,即使在第3辊24的下游侧存在丝线Y的捻和振动,其 影响也不波及到第3辊24的上游侧。

此时,生头装置41的生头导引杆43被配置在利用臂42的摆动、在构 成交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器的导入口的外侧与多个丝线Y接触的位置。通 过将生头导引杆43配置在该位置上,使本来经过交织单元28中的各丝线 Y的丝道暂时从交织单元28离开。由此,能够防止第1工序中在操作者操 作吸枪61期间不小心丝线Y与交织单元28接触,或者丝线Y进入交织单 元28的各个导引器的错误的位置。

图7A为表示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第2工序 的放大主视图,图7B为图7A的状态下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在第2工序中,在保持使多个丝线Y与第3辊24接触的状态下将丝线Y 导入构成交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器中,将多个丝线Y挂在交织单元28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生头装置41的生头导引杆43由臂42的摆动从多个丝线Y 的丝道离开,使经过第1丝道导引器22后的各丝线Y保持原样笔直行走, 将各丝线Y导入到交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器中。这样一来,通过经过第1 丝道导引器22后的各丝线Y保持原样笔直行走的话,则进入交织单元28 的各个导引器中地进行设定,仅使生头装置41动作丝线Y就一根根地进入 构成交织单元28的各个导引器中,因此能够更迅速地进行生头作业。

图8A为表示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第3工序 的放大主视图,图8B为图8A的状态下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第3工序中在将多个丝线Y挂到交织单元28上后,操作吸枪61将多个丝 线Y挂到转送用喂丝辊29上,接着挂到最靠前喂丝辊30上。第3辊24 偏离从交织单元28到下游的转送用喂丝辊29的丝道,通过将多个丝线Y 挂到转送用喂丝辊29上,第3辊24从多个丝线Y的丝道离开。通过将多 个丝线Y挂到转送用喂丝辊29上,往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实际上结束。

如果采用以上说明过的实施例2的纺丝卷绕装置11,具有以下效果。

在吸枪61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交织单元28之间,在生头作业期间, 使设置在纺丝卷绕装置11中的第3辊24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由此, 来自吸枪61的捻和振动传播到第3辊24附近,但不会越过第3辊24而传 播到上游,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交织单元28附近的多个丝线Y彼此不会绕 在一起、振动。因此,在使多个丝线Y与第3辊24接触的状态下的开松作 业容易,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多个丝线Y挂到交织单元28上的生头作业。在 将多个丝线Y挂到交织单元28上之后,由于使第3辊24从多个丝线Y离 开,因此不会成为本来的丝道的障碍物。这样一来,通过在生头作业期间 使第3辊24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生头作业变得容易,因此操作者一人 就能够进行生头作业,生头作业的时间也能够缩短。

[实施例3]

使用图9A到图14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吸枪61及其使用。本实施例 中在第3辊24设置在吸枪61上这一点与其他实施例大不相同。

图9A、图9B为吸枪61的顶端部附近的侧视图。如图9A所示,臂63 安装在吸枪61的顶端部附近。臂63如图9B所示能够以轴64为中心摆动 规定角度地构成。第3辊24安装在臂63上。第3辊24为在生头作业期间 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的辊。

如图9A、图9B所示,通过使臂63摆动,能够改变第3辊24相对于 吸枪61的吸口62的位置。图9A中第3辊24的位置为与被吸枪61笔直吸 引的丝线Y接触的位置,图9B中第3辊24的位置为不与被吸枪61笔直 吸引的丝线Y接触、从丝线Y离开的位置。

图10A、图10B为表示第3辊24的形状的例子的剖视图。既可以像图 10A所示那样使与丝线Y的接触面25的形状为近似“V”字形,也可以像 图10B所示那样使与丝线Y的接触面25的形状为平坦,在两侧设置防止 丝线脱落的凸缘26。根据与第3辊24接触的丝线Y的动作特性,在第3 辊24的上游侧丝线Y欲扩展,因此图10B的形状的这一种能够扩大丝线Y 的接触的宽度。另外,图10A、图10B为第3辊24的形状的例子,并不是 限定于该尺寸和形状、尺寸的比例等。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吸枪61的使用的一个例子。以下说明的吸枪61 的使用为用于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生头装置51的生头作业的情况。

首先说明纺丝卷绕装置11和生头装置51。图11为往生头装置51上进 行生头之前的纺丝卷绕装置11的透视图,图12为从图11的状态开始使第 3辊24与丝线Y接触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3为往生头装置51的生头部件 54上进行了生头的状态的纺丝卷绕装置11的透视图;图14为将生头装置 51的生头部件54展开了的状态的纺丝卷绕装置11的透视图。纺丝卷绕装 置11主要由主体框架14,围绕水平轴旋转的转台板16,突设在转台板16 上的2根筒管支架轴17A、17B,旋转驱动筒管支架轴17A、17B的驱动装 置18,沿主体框架14垂直上升或下降的支承框19,设置在支承框19上的 接触辊(图示省略),以及横动装置(图示省略)构成。

来自纺丝机的纺丝速度为一定,筒管支架轴17A、17B被维持规定的 卷绕速度地旋转驱动。当卷装变成满卷时,转台板16旋转180°,满卷的 卷装的筒管支架轴17A变成待机位置b,空筒管B的筒管支架轴17B变成 卷绕位置a。从满卷的卷装向空筒管B进行丝线移交、连续地进行卷绕。 满卷卷装的筒管支架轴17A逐渐减速、停止,满卷卷装与空筒管B被交换。

但是,在该转台式纺丝卷绕装置11中,虽然从满卷筒管B向空筒管B 的丝线移交用丝线移交装置(图示省略)连续运转中自动地能进行,但在 连续运转开始前的丝线卷绕开始时等,有使用生头装置51通过手动操作进 行往空筒管B上生头的必要。

因此,如果说明生头装置51,生头装置51具有生头用动力缸装置52 和旋转分离装置56。生头用动力缸装置具有筒体53、生头部件54、和杆 55。生头部件54的数量与筒管B的数量相等。生头部件54在筒体53内滑 动自由,生头部件54彼此用带以规定的间隔连接着。图示左侧端的生头部 件54固定在筒体53上,图面右侧端的生头部件54与杆55的顶端连接着。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当从筒体53拉出杆55时,生头部件54聚集 在筒体53的左侧端。如图14所示,当将杆55推进筒体53时,生头部件 54以带的长度所决定的规定间距展开。在旋转分离装置56上以规定的间距 设置有导引槽57,在执行元件的作用下动作。

接着说明生头装置51的动作。如图11、图12所示,拉出杆55使生头 部件54聚集在图面的左侧端。并且,使经过横动导丝器71一起出来的多 个丝线Y穿过支承框19之间被吸枪61绕在一起、吸引。并且,如图13 所示,将各丝线Y的每一根挂到生头部件54上。对于往生头部件54上的 生头作业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当将杆55推进筒体53中时,生头部件54变成以间距 展开的规定位置,丝线Y在横动导丝器71的正下方行走。使旋转分离装置 56的执行元件动作,使旋转分离装置56沿图示E方向旋转。各丝线Y进 入旋转分离装置56的导引槽57中,丝道向筒管支架轴17A的筒管B一侧 弯曲,各丝线Y同时被各筒管B的缝隙Ba捕捉,开始向筒管B的卷绕。

以上为纺丝卷绕装置11和生头装置51的结构,下面详细说明往生头 部件54上的生头作业。如图11所示,没有图示的操作者边用吸枪61吸引 丝线Y边进行生头作业,对作为第2丝道导引器的生头部件54生头到最靠 前的作为第1丝道导引器的横动导丝器71。

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生头部件54存在于吸枪61与位于吸枪61上游侧 的横动导丝器71之间,在吸枪61的上游侧,多个丝线Y彼此绕在一起、 振动。即,在成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生头部件54附近,处于多个丝线Y彼此 绕在一起、振动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开松作业非常困难,不能够容易 地将丝线Y导入各生头部件54中。

图12表示了往生头部件54上的生头作业的第1工序。第1工序中, 操作吸枪61的臂63,使多个丝线Y在吸枪61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生头 部件54之间与第3辊24接触。第3辊24为仅在生头作业期间暂时与多个 丝线Y接触的辊。如果使第3辊24与多个丝线Y接触,由于丝线Y的动 作特性,即使在第3辊24的下游侧存在丝线Y的捻和振动,其影响也不会 波及到第3辊24的上游侧。

图13表示了往生头部件54上的生头作业的第2工序。第2工序中, 在保持使多个丝线Y与第3辊24接触的状态下将丝线Y挂到各生头部件 54上。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3辊24与多个丝线Y接触,使来自吸枪61的 丝线Y的捻和振动不传播到第3辊24的上游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开松 作业,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丝线Y挂到各生头部件54上的生头作业。

图14表示了往生头部件54的生头作业的第3工序。第3工序中,在 将丝线Y挂到各生头部件54上后,操作吸枪61的臂63使第3辊24从多 个丝线Y的丝道离开。并且,通过将杆55推进筒体53中,生头部件54 以传送带的长度所决定的规定间距展开。通过操作吸枪61的臂63使第3 辊24从多个丝线Y的丝道离开,往生头部件54的生头作业实际上结束。

如果采用以上说明过的实施例3的吸枪61,具有如下效果。

在吸枪61与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生头部件54之间,在生头作业期间, 使设置在吸枪61上的第3辊24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由此,来自吸枪 61的捻和振动虽然传播到第3辊24附近,但不会越过第3辊24传播到上 游,作为生头作业对象的生头部件54附近的多个丝线Y彼此不会绕在一起、 振动。因此,在使多个丝线Y与第3辊24接触的状态下开松作业容易,能 够容易地进行将丝线Y挂到各生头部件54上的生头作业。在将丝线Y挂 到生头部件54上之后,由于使第3辊24从多个丝线Y离开,因此不会成 为吸枪61的操作的障碍物。这样一来,通过在生头作业期间使第3辊24 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生头作业变得容易,因此操作者一人就能够进行 生头作业,生头作业的时间也能够缩短。

并且,由于第3辊24设置在吸枪61上,因此没有在纺丝卷绕装置11 中另外设置第3辊24的必要。通过吸枪61的操作在生头作业期间使第3 辊24暂时与多个丝线Y接触,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进行生头作业。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虽然在实施例2中在纺丝卷绕装置11中设置了 用于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的第3辊24,但也可以在纺丝卷绕装置11中 设置用于往其他的辊或丝道导引器上生头作业的另外的第3辊24。

并且,虽然实施例3中采用将第3辊24设置在能够摆动的臂63上的 结构作为使设置在吸枪61上的第3辊24暂时与丝线Y接触的结构,但该 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虽然在实施例3中作为使用了吸枪61的第3辊24的 生头作业说明了往纺丝卷绕装置11的生头装置51的生头作业,但当然也 可以用于往其他的辊或丝道导引器的生头作业——例如实施例2中说明过 的往交织单元28的生头作业等。

以上说明过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既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也不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的形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扩展到整个从本说明书及附图中记 载的事项中明确的、本发明真实意图的技术思想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