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中的应用,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该药物组合物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980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13154.6

  • 发明设计人 李向军;安军永;王超;郑立发;

    申请日2008-05-28

  • 分类号A61K36/8968;A61K9/48;A61K9/20;A61K9/16;A61K9/14;A61K9/10;A61P9/06;A61K35/64;A61K35/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天河西路1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0: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6-27

    授权

    授权

  • 2011-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8 申请日:2008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4-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中草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作时心室搏动快而不规则,在120-180次/分钟之间。房颤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亦可见与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病因的心脏病。低温麻醉、胸腔和心脏手术后、急性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可引起,少数可发生在洋地黄中毒及转移性肿瘤侵及心脏时。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又称为特发性房颤。

房颤的发病机理一般有两种学说。一为异常自律性;二为环形运动或多处微型折返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上述两种可能都不能单独圆满解释房颤的发生机理。最可能的原因是,心房内一个或几个异位起搏点产生的冲动,在心房内传布过程中发生多处微型折返所致。也有认为在心房的任何部位有多源的大折返环分裂成子环,不规则传向心室所致。

房颤临床表现的症状有心悸、胸闷与惊慌。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心室率快而心功能较差时,可使心搏量明显降低、冠状循环及脑部血供减少,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绞痛发作。房颤发生后还易引起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离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临床上以脑栓塞最为常见,常导致死亡或病残。

房颤分为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阵发性房颤时发时愈,经过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持久性房颤。阵发性心房颤动,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它主要的并发症是脑栓塞,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阵发性房颤既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能是窦房结本身退行性变所致的独立疾病。[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0版P1149]。

根据中医络病理论,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因气阴两虚导致心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络虚不荣则心神失养;络脉瘀阻日久化瘀,均可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吴以岭 络脉心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治疗探讨.疑难病杂志,2005,4(5):285-287]

本发明是在第ZL02146572.X号专利申请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发明,在此全文引用该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阵发性房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45-180份、麦冬50-200份、山茱萸125-450份、丹参125-450份、炒酸枣仁95-400份、桑寄生95-400份、赤芍45-200份、土鳖虫35-150份、甘松45-200份、黄连25-90份、南五味子35-150份、龙骨75-30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的重量比优选为:

人参89份、麦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参224份、炒酸枣仁186份、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土鳖虫75份、甘松89份、黄连45份、南五味子67份、龙骨149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的重量比还优选为:

人参45份、麦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参225份、炒酸枣仁186份、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甘松45份、土鳖虫35份、黄连45份、南五味子67份、龙骨149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的重量比还优选为:

人参90份、麦冬135份、山茱萸270份、丹参200份、炒酸枣仁150份、桑寄生150份、赤芍100份、土鳖虫100份、甘松95份、黄连60份、南五味子75份、龙骨150份。

本发明的应用中,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步骤制成:

a)人参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成的细粉;

b)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共同加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的浸膏;

c)土鳖虫粉碎成的细粉;

d)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水煎煮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的浸膏。

e)将步骤b)与d)所得浸膏合并,加入步骤c)所得的药物细粉,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混匀即得该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应用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散剂或口服液制剂中的一种,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

以上所述的药物胶囊剂,其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成:

a、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

b、人参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以后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80目细粉,备用;

c、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3小时,以后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浸膏备用;

d、土鳖虫粉碎成80目细粉,备用;

e、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9倍量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浸膏,备用;

f、将步骤c与e所得浸膏合并,加入步骤b、步骤d所得的细粉,烘干,粉碎成80目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量,按活性组分原料药总重量计,为7-28克/日,可每日服用一次,优选分2-4次服用。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治疗纠正和减少发作,可改善患者症状,防止和延缓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积极治疗引起阵发性房颤的基础疾病,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房压力,减轻心室肥厚,均有利于阵发性房颤的控制和转变为窦性心率,由于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不甚满意,故筛选有效的中药组方治疗阵发性房颤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

根据中医络病理论,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因气阴两虚导致心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络虚不荣则心神失养;络脉瘀阻日久化瘀,均可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明显改善心悸、胸闷、汗出、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减少房颤发生次数和单次发作时间.进而提高房颤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发明制剂是由人参、麦冬、黄连、甘松、山茱萸、桑寄生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综合治疗功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药物中的新应用,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该药物组合物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取得了总有效率81.82%的显著效果,可以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通过临床观察该药物组合物在“治疗阵发性房颤”试验结果,说明其在制药领域的新用途。

实验例:(本试验数据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均经常规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仍有频发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平均58.4±8岁,阵发性房颤病史6-24个月。基础疾病为冠心病60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例,特发性房颤8例。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为30分钟至6天。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不安、气虚乏力、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神疲懒言、动则汗出、舌质暗紫苔厚、脉细弱或结或促,中医辨证均为气阴两虚、心络瘀阻。

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

入选标准:经病史、体检及心电图确诊为房颤,心室率≥100次/分钟。

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基础用药情况:均用抗高血压、扩冠、抗凝、降糖等常用药物,针对阵发性房颤已用过异博定、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服用基础用药,治疗组在基础用药的同时口服本发明所制成的胶囊(由实施例1方法制备),每次4粒,每日3次;4周1疗程,连用3个疗程,有效者继续服用,每月门诊随访1-2次,记录心电图1次,记录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有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嘱咐患者随时来院作心电图记录,3个疗程后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黏度。

1.3疗效标准 症状评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舌脉、房颤发作次数,分别对心悸、胸闷、出汗、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进行半定量评分。其中心悸作为主要症状,分别以2、4、6分别表示轻、中、重度;其余症状以1、2、3表示轻、中、重度。心电图P波游离散度(Pd)、QT间期(QTc)、ST段(STc)、T波(Tc)的测定:治疗前后于静息状态下做标准12导联心电图(纸速25mm/s,增益1mv/10mm)。

Pd的计算:P波值测量自P波起点与等电位线交点,至P波重点与等电位线交点。测量8个以上导联P波值后,P波最大时相(Pmax)与P波最小时相(Pmin)差值为Pd。

QTc、Tc、STc的计算:从每个QRS波起始部到T波终点测量QT间期,同时测量ST段,T波时限,以T波上升支、下降支与基线的交点为准确测定T波起点与终点。

如有U波,则以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为准,确定T波终点。每例测量8个以上导联,在每一导联上连续测量3个QT间期,ST段、T波及其前的R-R间期,然后计算三个QTc、Tc、STc的平均值(校正根据Bazett’s公式),最后取每个受试者所有QTc、Tc、STc平均值作为统计值。

1.4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二、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Pd、QTc与治疗钱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STc、Tc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

表1 资料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Pd、QTc、Tc、STc比较(x±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以便推广使用。

本发明药物是通过以下实施例制备而成,以下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但其不能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为了便于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将该中药组合物制备为胶囊剂

处方:

人参89g       麦冬112g    山茱萸224g    丹参224g

炒酸枣仁186g  桑寄生186g  赤芍89g       土鳖虫75g

甘松89g       黄连45g     南五味子67g   龙骨149g

制备方法:

a、按照处方量称取中药材,净选;

b、人参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以后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80目细粉,备用;

c、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3小时,以后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浸膏备用;

d、土鳖虫粉碎成80目细粉,备用;

e、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9倍量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浸膏,备用;

f、将步骤c与e所得浸膏合并,加入步骤b、步骤d所得的细粉,烘干,粉碎成80目细粉,混匀,装入1000粒胶囊。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实施例2

为了便于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将该中药组合物制备为片剂

处方:

人参45g       麦冬112g    山茱萸224g   丹参225g

炒酸枣仁186g  桑寄生186g  赤芍89g      甘松45g

土鳖虫35g     黄连45g     南五味子67g  龙骨149g

制备方法:

a、按照处方量称取中药材,净选;

b、人参加5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以后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80目细粉,备用;

c、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加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浸膏备用;

d、土鳖虫粉碎成80目细粉,备用;

e、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浸膏,备用;

f、将步骤c与e所得浸膏合并,加入步骤b、步骤d所得的细粉,烘干,按照常规制剂方法制成1000片片剂。

实施例3

为了便于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将该中药组合物制备为颗粒剂

处方:

人参90g       麦冬135g    山茱萸270g   丹参200g

炒酸枣仁150g  桑寄生150g  赤芍100g     土鳖虫100g

甘松95g       黄连60g     南五味子75g  龙骨150g

制备方法:

a、按照处方量称取中药材,净选;

b、人参加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80目细粉,备用;

c、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浸膏备用;

d、土鳖虫粉碎成80目细粉,备用;

e、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浸膏,备用;

f、将步骤c与e所得浸膏合并,加入步骤b、步骤d所得的细粉,烘干,按照常规制剂方法制得1000克颗粒,分装即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