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导率测试夹具、具有电导率测试夹具的电导率测试设备以及测试电导率的方法

电导率测试夹具、具有电导率测试夹具的电导率测试设备以及测试电导率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导率测试夹具,包括:夹具主体;保持元件;电导率测试单元;导电元件;气缸;推出元件;以及第二气缸。夹具主体具有收容连接器的孔。保持元件将连接器保持在孔中。电导率测试单元与连接器可拆卸地附接。当电导率测试单元移近连接器时,导电元件与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气缸使电导率测试单元接触连接器,并且自连接器移除电导率测试单元。推出元件沿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安插在连接器与夹具主体之间的孔中。第二气缸沿插入方向移动推出元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465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70350.7

  • 发明设计人 杉山启;竹内宽;

    申请日2008-10-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兆东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01: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3-14

    授权

    授权

  • 2009-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6-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日本特开2007-304225号公报,其内容在此并入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导率测试夹具、电导率测试设备以及测试电导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线束质量是通过测试端子之间的电导率判断的,其中线束包括多个电线、与电线端部附接的端子以及收容端子的连接器。

按常规,测试此类线束的电导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首先,选择线束端子中的一个,给这一个端子施加电压,随后测量其它端子的电压。电压顺序地施加给所有端子,并且,在所有情况下,其它端子的电压被顺序地测量。由此算出所有端子的相互电导条件。

通过将所测量的端子的相互电导条件与正常线束的端子的相互电导条件相行比较,判断线束的质量,并检测故障点。

为了测试线束的电导率,使用各种电导率测试夹具(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电导率测试夹具包括:收容连接器并在外表面上开孔的夹具主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夹具主体上的转动件;以及螺线管。

导电销在夹具主体孔的内部突伸。导电销插入形成在夹具主体中的通孔内,并插入嵌到通孔中的压缩螺旋弹簧内。导电销被压缩螺旋弹簧推向孔,并可自通孔伸缩地设置。

转动件的端部形成为钩状。转动件可在端部伸入孔中的位置与端部从孔中除去的位置之间转动。螺线管包括:与夹具主体附接的螺线管主体;以及可伸缩地安装在螺线管主体上的杆。

当使用上述电导率测试夹具进行电导率测试时,首先,连接器插入孔中以使连接器的端子与导电销接触,然后将连接器推入电导率测试夹具中。随后,端子使压缩螺旋弹簧弹性变形,且导电销部分地插入通孔中。在这种状况下,螺线管杆延伸且转动件的端部伸入孔中以将连接器保持在孔中,随后执行电导率测试。

在电导率测试结束后,螺线管杆收缩以从孔中释放转动件的端部。随后,由于压缩螺旋弹簧的弹力,导电销向上推动连接器的端子,且连接器从孔中释放出来。

这样的电导率测试夹具突伸地与接有线束的表面上的布线板后壁(下壁)附接。因此,较之与布线板的前壁附接的电导率测试夹具(参见专利文献2),该电导率测试夹具防止连接器或线束因与电导率测试夹具干涉而受损,且提供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因为电线不会钩在电导率测试夹具上。

此外,因为此类电导率测试夹具垂直于布线板移动,当多个连接器集结在线束的一部分上且多个对应于连接器的电导率测试夹具与布线板附接时,每个电导率测试夹具在它们移动之时不会与其它电导率测试夹具干涉,并且电导率测试有效地进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88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7448号公报

不过,根据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电导率测试夹具,连接器被推入孔中以使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导电销,于是压缩螺旋弹簧发生弹性变形。此外,在电导率测试结束后,导电销向上推动端子以将连接器推出孔外。因此,存在端子和导电销负荷且它们会变形或受损的问题。另外,因为将连接器插入孔中地推动连接器,可操作性不够好。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用的电导率测试夹具,不会让端子和导电销负荷这么多,且连接器可容易拆卸地与电导率测试夹具附接,还提供一种具有电导率测试夹具的电导率测试设备,以及一种测试电导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连接器端子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测试夹具,包括:

在其外表面上具有用于收容连接器的孔开口的夹具主体;

用于保持收容在孔中的连接器的保持元件;

可移除地接触收容在孔中的连接器的电导率测试单元;

安装在电导率测试单元上以在电导率测试单元移近连接器时与端子电连接的导电元件;

使电导率测试单元靠在连接器上并使电导率测试单元从连接器上移开的驱动源;

沿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安插在连接器与夹具主体之间的位于孔中的推出元件;

沿插入方向移动推出元件的第二驱动源。

优选地,夹具主体包括:

主体元件;

具有在其内收容连接器的凹陷的连接器收容元件。

优选地,推出元件包括:

推出板,其面向收容在孔中的连接器的前壁并具有让具有多个导电销的导电元件插入的插孔;

自推出板突伸的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导率测试设备,包括:

布线板,在该布线板的表面上布置有线束;

上述的电导率测试夹具。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连接器端子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测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连接器收容并保持在其内收容了推出元件的孔中;

使导电元件靠在收容于孔中的连接器的端子上;

测试端子的电导率;

使导电元件从端子上移开;

使推出元件从孔中移出以将连接器推出孔外。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在阅读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时更为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电导率测试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导率测试夹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连接器与之附接之前的图1所示的电导率测试夹具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保持在电导率测试夹具的孔中的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断面透视图;

图5是示出移近连接器并测试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测试单元的断面透视图;

图6是示出电导率测试结束且锁定杆释放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沿图6的线VII-VII所示的断面透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连接器推出孔外的状态的断面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4所示的电导率测试夹具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电导率测试夹具的内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10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导率测试设备10和电导率测试夹具1进行解释。当线束布置在布线板上且被测试电导率时,使用电导率测试设备10。

线束包括:多个电线(未示出);与电线的端部(未示出)附接的端子;以及收容端子的连接器外壳15。线束以理想形状系住电线并由保护器、树脂管以及与电线的主体部附接的夹子或卷绕在电线的主体部上的条带组成。

各电线是所谓的涂覆线,并由导电金属制得的芯线和绝缘合成树脂制得的覆盖芯线的被覆物组成。端子经由折叠导电金属板而制成。端子与电线的芯线电连接。

连接器外壳15由绝缘合成树脂或类似物制成。如图5所示,连接器外壳5形成为盒状并包括多个端子收容腔15a。端子收容腔15a的内部收容端子。端子收容腔15a是形成于连接器外壳15中的笔直延伸的空间。端子收容腔15a的两端在外壁上敞开。连接器16由端子和收容端子的连接器外壳15组成。也即,线束包括连接器16。

如图1所示,电导率测试设备10包括:基座11;布线板12;电导率测试夹具1;以及控制器13。基座11基本呈台状并包括:多个在地面上竖直延伸的支腿11a;与支腿11a相接的框架11b。布线板12形成为矩形板状并与框架11b的上壁附接。附接孔贯穿布线板12。电导率测试夹具1附接在附接孔中。

电导率测试夹具1测试连接器16端子的电导率。如图2所示,电导率测试夹具1包括:夹具主体2;保持元件4;电导率测试单元5;电导率元件52;气缸71(对应于驱动源);推出元件6;以及第二气缸72(对应于第二驱动源)。

夹具主体2包括:主体21;连接器收容元件22;以及盖子23。主体21由绝缘合成树脂或类似物制成。如图4所示,主体21包括:管状接收器24;自接收器24的一端延伸的扁平上板25;以及自接收器24的另一端延伸的锁定部26。

接收器24在竖直方向(即连接器的插入方向S)上敞开地布置。接收器24的一端侧的内部收容连接器收容元件22和后面描述的锁定杆41。接收器24的另一端侧的内部收容电导率测试单元5。锁定突起24a沿着接收器24的周边形成在接收器的内壁中。收容在接收器24中的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底壁与锁定突起24a重叠。

上板25形成在自接收器24的一端延伸的凸缘形状中并在平面图中以矩形成形。上板25垂直于接收器24布置。LED25a和按钮25b安装在上板25上。

锁定部26自接收器24的另一端朝接收器24的内部突伸。锁定部26沿着接收器24的周边延伸。收容在接收器24中的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底壁与锁定部26重叠。锁定部26与上述锁定突起24a之间的间隙宽于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高度(图4的竖直方向)。

连接器收容元件22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如图4所示,连接器收容元件22形成为管状并包括:底壁27;自底壁27的外缘延伸的周壁28;以及将周壁28的内部隔开的隔壁29。

如图5所示,多个插孔27a穿过底壁27以在其内插入后面描述的导电销52a。

如图2所示,自周壁28的顶端和导向孔28b朝底壁27笔直延伸的槽口28a形成在周壁28上。导向孔28b沿垂直方向(即插入方向S)贯穿周壁28。

连接器收容元件22在由具有槽口28a和隔壁29的周壁28包围的空间30(下文称作对应于凹陷的连接器收容孔)中收容连接器16。插入方向S上连接器收容孔30的横截面形状恒定。连接器收容孔30的内径大于连接器16的外径。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转换销30a自连接器收容孔30的底壁突伸。转换销30a检测连接器16是否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

盖子23由绝缘合成树脂或类似物制成并形成为矩形板状。如图3和4所示,盖子23与主体21收容连接器收容元件22、锁定杆41以及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上板25重叠,随后与主体21附接。盖子23的尺寸与上板25的基本相同且大于布线板12的附接孔。与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连接器收容孔30相接续的通孔31形成在盖子23上。通孔31和连接器收容孔30包括收容连接器16的孔32。因为通孔31贯穿盖子23,孔32自然在作为夹具主体2的外壁的盖子23的上壁上敞开。

此外,使盖子23与主体21附接的孔、将电导率测试夹具1固定在基座11上的孔以及露出安装在主体21上的LED25a和按钮25b的孔形成在盖子23上。

如图2所示,保持元件4包括锁定杆41、螺旋弹簧(未示出)以及作为第三驱动源的第三气缸73。锁定杆41由绝缘合成树脂或类似物制成。如图4所示,锁定杆41收容在主体21的接收器24的内部中,并安置在盖子23附近的主体21的外壁21a(下文称作上壁)的四周。锁定杆41绕着其纵向中心由主体21可转动地支承。锁定杆41可在平行于主体21的上壁21a的平面上转动。

锁定杆41包括棒状的杆主体43和自杆主体43的一端延伸的锁定突起44。锁定突起44垂直于杆主体43的纵向突伸并自杆主体43远离主体21的外壁突伸。

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杆主体43的一端附接。螺旋主体的另一端比锁定突起44离连接器收容元件22更远地与主体21的上壁21a附接。螺旋弹簧在锁定突起44移近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方向上推动锁定杆41。

如图2所示,第三气缸73包括:缸主体73a;可伸缩地安装在缸主体73a上的杆73b;以及密封缸主体73a的柱塞73c。缸主体73a安置在主体21远离盖子23的外壁21b(下文称作下壁)上并与下壁21b平行。杆73b的顶端面向杆主体43的另一端。第三气缸73通过膨胀和收缩杆73b转动杆主体43即锁定杆41。

根据上述保持元件4,当连接器16没有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即孔32)中时,杆73b膨胀以克服螺旋弹簧的推力推动杆主体43的另一端。随后,锁定突起44位于连接器收容孔30比连接器收容孔30的内壁还靠外的侧面(锁定突起44没有伸出连接器收容孔30的内壁)并且锁定杆41释放(图6和10)。

此外,根据保持元件4,当连接器16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即孔32)中时,杆73b收缩,锁定突起44通过螺旋弹簧的推力朝向连接器收容孔30的内部伸出连接器收容孔30的内壁,随后锁定杆41处于锁定状态(图4和9)。之后,保持元件4将连接器16保持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

如图2所示,电导率测试单元5包括:测试单元主体51和导电元件52。测试单元主体51由绝缘合成树脂或类似物制成,基本呈盒状。测试单元主体51安置在主体21的接收器24中。突伸件53和导向孔54形成在测试单元主体51上。

突伸件53形成在测试单元主体51面向接收器24内壁的外壁(侧壁)上。突伸件53自测试单元主体51的侧壁突伸并与插入方向S平行。

如图2所示,导向孔54沿宽度方向形成在测试单元主体51的两端上。导向孔54沿其高度方向(即插入方向S)穿过测试单元主体51。导向孔54与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导向孔28b接续。未示出的导向杆插入导向孔54、28b中。测试单元主体51(即电导率测试单元5)可拆卸地附接在连接器收容元件22(后面描述的连接器16保持在连接器收容孔30即孔32中)上,连接器收容元件22安置在接收器24中沿插入方向S的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上侧。

导电元件52安装在电导率测试单元5上并由多个导电销52a组成。各导电销52a由导电金属制成并形成为销的形状。各导电销52a穿过测试单元主体51。如图5所示,各导电销52a的一端自测试单元主体51面向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外壁(上壁)突伸,而各导电销52a的另一端自测试单元主体51远离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外壁(下壁)突伸。

当测试单元主体51(即电导率测试单元5)移近连接器16时,导电销52a分别收容在端子收容腔15a中,而端子收容腔15a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即孔32)中。导电销52a分别与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的连接器16的端子接触并与端子电连接。未示出的电线与各导电销52a的另一端连接。这些电线与控制器13连接。也就是说,电导率测试单元5与控制器13连接。

如图2所示,气缸71包括:缸主体71a;可伸缩地附接在缸主体71a上的杆71b;以及密封缸主体71a内部的柱塞71c。缸主体71a安置在主体21下壁21b的所在侧,并与下壁21b垂直。缸主体71a与插入方向S平行。杆71b的顶端面向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突伸件53的顶端。

当杆71b膨胀时,杆71b的顶端推动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突伸件53并沿插入方向S向上推动收容在主体21的接收器24中的电导率测试单元5,以使电导率测试单元5移近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即孔32)中的连接器16。

此外,当杆71b收缩时,收容在接收器24中的电导率测试单元5沿插入方向S下降以移离连接器16,并位于接收器24的锁定部26上(初始位置)。因此,气缸71使电导率测试单元5沿插入方向S与连接器16可拆卸地接触。

顺便要说的是,可使用沿插入方向S朝初始位置推动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螺旋弹簧。在这种情况下,当杆71b膨胀时,螺旋弹簧发生弹性变形且电导率测试单元5被向上推动。当杆71b收缩时,螺旋弹簧的弹力使电导率测试单元5位于初始位置。因此,电导率测试单元5可靠地返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杆71b的顶端可与电导率测试单元5的突伸件53的顶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杆71b收缩时,电导率测试单元5被拉回到初始位置。因此,电导率测试单元5可靠地返回到初始位置。

推出元件6由绝缘合成树脂或类似物制成。如图2所示,推出元件6一体地包括:推出板61;突起62;以及块体63。推出板61形成为矩形板状,且比连接器收容孔30的底壁要小一些。此外,插孔61a和转换销孔61b形成在推出板61上。导电销51a插入插孔61中。转换销30a插入转换销孔61b中。

插孔61a穿过推出板61。正如后面描述的,当推出板61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时,插孔61a分别与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插孔27a接续。转换销孔61b形成在推出板61的外缘上并以半圆形截面的沟槽成形。

突起62形成为矩形板状,略窄于槽口28a的宽度。突起62沿纵向自推出板61的中心延伸并且垂直于纵向。突起62和推出板61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突起62的底端插入槽口28a中,而突起62的顶端自连接器收容元件22突伸。

块体63形成在突起62纵向的中心上并自突起62的外壁突伸。导向孔63a形成在块体63上。导向孔63a在纵向的中心穿过块体63和突起62。导向孔63a形成在块体63的突伸方向(也即插入方向S)上。未示出的导向杆插入导向孔63a中。推出元件6可在插入方向S上移动。

推出板61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随后,连接器16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即孔32)中。也即,如图5所示,推出板61(推出元件6)面向连接器16的前壁,并沿插入方向S安插在连接器16与连接器收容元件22(夹具主体2)之间。

如图2所示,第二气缸72包括缸主体72a;可伸缩地附接在缸主体72a上的杆72b;以及密封缸主体72a内部的柱塞72c。缸主体72a安置在主体21下壁21b的所在侧,并与下壁21b垂直。缸主体72a与插入方向S平行。杆72b的顶端面向推出元件6的突起62的顶端。

当杆72b膨胀时,杆72b的顶端推动推出元件6的突起62并沿插入方向S向上推动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的推出元件6。通过向上推动推出元件6,安置在推出元件6上侧的连接器16被推出连接器收容孔30(即孔32)外。

此外,当杆72b收缩时,收容在连接器收容孔30中的推出元件6沿插入方向S下降,并位于连接器收容元件22的连接器收容孔30的底壁上(初始位置)。因此,气缸72沿插入方向S移动推出元件6。

顺便要说的是,可使用沿插入方向S朝初始位置推动推出元件6的螺旋弹簧。在这种情况下,当杆72b膨胀时,螺旋弹簧发生弹性变形且推出元件6被向上推动。当杆72b收缩时,螺旋弹簧的弹力使推出元件6位于初始位置。因此,推出元件6可靠地返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杆72b的顶端可与推出元件6的突起62的顶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杆72b收缩时,推出元件6被拉回到初始位置。因此,推出元件6可靠地返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器13包括众所周知的计算机。控制器13与LED25a、按钮25b、转换销30a、气缸71、72、73等连接,并控制它们和整个电导率测试设备10。

当相对于线束执行电导率测试时,控制器13事先识记保持连接器16的电导率测试夹具1。当相对于线束执行电导率测试时,控制器13打开保持连接器16的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LED25a。根据来自转换销30a的数据,控制器13判断连接器16是否与打开了LED25a的所有电导率测试夹具1附接。在判断出连接器16与打开了LED的所有电导率测试夹具1附接之后,控制器13首先使打开了LED的所有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第三气缸73的杆73b收缩。随后,控制器13使气缸71的杆71b膨胀。

之后,控制器13顺序地给连接器16的端子提供电流以检查端子之间的电导率。根据检查结果,控制器13判断测试下的线束是否有缺陷。判断之后,控制器13将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器(未示出)上、使气缸71的杆71b收缩、以及使第三气缸73的杆73b膨胀。随后,控制器13使第二气缸72的杆72b膨胀。

另外,根据来自按钮25b的数据,控制器13使第三气缸73的杆73b膨胀,之后使第二气缸72的杆72b膨胀。因此,即便在执行电导率测试的过程中,也能按照需要从孔32中拉出连接器16。

下面参照图3至10解释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导率测试设备10判断线束缺陷的电导率测试方法。首先,电导率测试设备10通电,打开收容连接器16的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LED25a(参见图3)。此时,第三气缸73的杆73a膨胀,且锁定杆41释放。另外,气缸71的杆71b收缩,且电导率测试单元5位于初始位置。

随后,操作员将连接器16插入打开了LED25a的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孔32中,并将线束布置在布线板12上。根据来自转换销30a的数据,当电导率测试设备10判断出连接器16与所有电导率测试夹具1附接时,电导率测试设备10首先使所有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第三气缸73的杆73b收缩,并且如图4和9所示,转动锁定杆41至锁定状态以将连接器16保持在孔32中。

之后,电导率测试设备10使每个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气缸71的杆71b膨胀以向上推动电导率测试夹具1,并且如图5所示,使导电销52a与连接器16的端子接触以测试电导率。在检查线束质量之后,电导率测试设备10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或类似物上。

接着,电导率测试设备10使每个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气缸71的杆71b收缩,并且如图1所示,使电导率测试单元5位于初始位置以自连接器16的端子移除导电销52a。与此同时,电导率测试设备10使每个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第三气缸73的杆73b膨胀以将锁定杆41转动到如图6所示的释放位置。

随后,电导率测试设备10使每个电导率测试夹具1的第二气缸72的杆72b膨胀,以从孔32中向上推动推出元件6,如图8和10所示,从而将连接器16推出孔32外。

根据该实施例,因为电导率测试夹具1具有上述构造,在连接器16保持在孔32中之后,电导率测试单元5移近连接器16,并执行电导率测试。因此,当连接器16插入孔32中时,连接器16和导电销52a的端子不至于负荷这么多。此外,连接器16容易与电导率测试夹具1附接。此外,在电导率测试结束之后,推出元件6向上推动连接器16以将连接器16推出孔32外。因此,当连接器16推出孔32外时,连接器16和导电销52a的端子不会负荷这么多。另外,连接器16容易自电导率测试夹具1移除。

因为夹具主体2包括主体21和具有连接器收容孔30以收容连接器16的连接器收容元件22,所以夹具主体2仅通过对应于测试下的连接器16改变连接器收容元件22就可接纳各种类型的连接器16。因此,可降低电导率测试夹具的成本。

因为推出元件6包括推出板61(该推出板61面向收容在孔32中的连接器16的前壁并具有让由多个导电销52a组成的导电元件52插入的插孔61a)和突起62(自推出板61突伸),通过向上推动连接器16的前壁,连接器16可靠地沿插入方向S向上推动,而导电销52a不至于负荷这么多。

气缸71确保电导率测试单元5与连接器16接触并沿插入方向S自连接器16移除电导率测试单元5。

因为第二气缸72沿插入方向S移动推出元件6,推出元件6可靠地与连接器16接触并稳妥地自连接器16移除。

因为电导率测试设备10包括:布线板12,在该布线板的表面上布置有线束;和电导率测试夹具1,连接器16和导电销52a的端子不会负荷这么多,并且连接器16容易地从电导率测试夹具1上装卸。

因为电导率测试方法包括上述步骤,当连接器16插入孔32中时,连接器16和导电销52a的端子不会负荷这么多,并且连接器16容易地与电导率测试夹具1附接。另外,当连接器16推出孔外时,连接器16和导电销52a的端子不会负荷如此之多,并且连接器16容易地自电导率测试夹具1上移除。

根据该实施例,驱动源、第二驱动源以及第三驱动源分别是气缸71、72、73。不过,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螺线管或马达可用作驱动源、第二驱动源以及第三驱动源。

尽管已通过实例参照附图充分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各种改变和改进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此类改变和改进以其它方式脱离下面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应构造为包括在其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