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及电神经阻滞系统

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及电神经阻滞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及电神经阻滞系统。三节点电极包括电极体,第一导电表面和第二导电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表面和第二导电表面接收相同电信号,第三导电表面,所述第三导电表面接收所述相同电信号的另一侧,在工作时,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以及第三导电表面与皮肤接触,从而,所述相同电信号在由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以及第三导电表面形成的三角形内传输。本发明的三节点电极将三个导电表面布置在一个电极体上,直接将该三节点电极放置在疼痛位置处进行治疗即可,不需要放置多个分散的小电极,也不需要布置多根导联线,使得安装方便,如发生故障,也方便维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568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瑞德埃克森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49567.0

  • 发明设计人 任嵩;

    申请日2012-09-19

  • 分类号A61N1/04;

  • 代理机构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程伟

  • 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门路西锦绣大道以南天门湖工业园6#厂房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4: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02

    授权

    授权

  • 2015-10-28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N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91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N1/04 申请日:2012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神经阻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 的三节点电极及电神经阻滞系统。

背景技术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是常用的理疗方法,其一般采用星状电极, 星状电极为排列成三角形的三个小电极。每次使用立体动态干扰电疗 法时,都要将每个小电极布置在患者的疼痛位置处,使得每个小电极 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同时需要使用多根独立导联线。但是,由于需要 使用了多个分散的小电极和多根独立导联线,会存在一些缺点:1、多 个小电极和多根导线布置位置不好把握,且容易因为患者活动、体位 变化或日常动作造成电流的变化;2、多个小电极和多根导线分布复杂, 且易发生缠绕或错位、增加患者不适感;3、多个小电极和多根导线需 要逐一安装,过程繁琐,如发生故障,也不便维护和更换小电极。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 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 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 极及电神经阻滞系统。

本发明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包括:

电极体,

第一导电表面和第二导电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表面和第二导电表 面接收相同电信号,

第三导电表面,所述第三导电表面接收所述相同电信号的另一侧,

在工作时,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以及第三导电表面与皮肤接触, 从而,所述相同电信号在由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以及第三导电表面形 成的三角形内传输。

如上所述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其中,所述电极 体的形状为三角形。

如上所述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其中,所述电极 体上设置有分别与导电表面连接的三个端子,所述端子上具有用于供 电销插入的孔。

如上所述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其中,第一、第 二和第三导电表面具有粘性或没有粘性。

如上所述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其中,所述三节 点电极还包括吸杯,第一、第二和第三导电表面被包围在所述吸杯中。

如上所述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其中,所述吸杯 由柔性但耐流体且为生物惰性的非导电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其中,所述电信 号是经0.1Hz和200Hz之间的拍频幅度调制后的至少4000Hz的正弦 波。

本发明的电神经阻滞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 的三节点电极。

由于本发明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将三个导电表面 布置在一个电极体上,使用其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具有如下优点:1、 直接将该三节点电极放置在疼痛位置处即可,不需要放置多个分散的 小电极,也不需要布置多根导联线,使得安装方便,如发生故障,也 方便维护;2、不会因为患者活动、体位变化、出汗或日常动作造成电 信号的变化;3、导线分布较简单,不会使患者感到不舒服。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 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将变得清楚或更为具体地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发明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的第一 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A、图2B为本发明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的第二 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神经阻滞系统的使用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 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 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 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 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的第一实施例 的结构图,如图1A所示,三节点电极7包括电极体1、第一导电表面 2、第二导电表面2和第三导电表面3。

其中,第一导电表面2和第二导电表面2接收相同电信号,第三 导电表面3接收该相同电信号的另一侧。

在三节点电极7工作时,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2以及第三导电表 面3与皮肤接触,从而,该相同电信号在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2以及 第三导电表面3形成的三角形内传输。

使用本发明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7,可以将该三节 点电极7放在人体表面,使得第一导电表面2、第二导电表面2和第三 导电表面3分别与皮肤接触。

其中,第一导电表面2和第二导电表面2接收电信号的一侧,第 三导电表面3接收电信号的另一侧,电信号在三个导电表面形成的三 角形内传输,并对人体产生其作用。

由于本发明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将三个导电表面 布置在一个电极体上,使用其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具有如下优点:1、 直接将该三节点电极放置在疼痛位置处即可,不需要放置多个分散的 小电极,也不需要布置多根导联线,使得安装方便,如发生故障,也 方便维护;2、不会因为患者活动、体位变化、出汗或日常动作造成电 信号的变化;3、导线分布较简单,不会使患者感到不舒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电极体1的形状为三角形, 参见图1,这样,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2以及第三导电表面3可以形成 三角形,从而该相同电信号可以在由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2以及第三 导电表面3形成的三角形内传输,同时还可以节约电极体的用料,以 节省成本并减少三节点电极的体积。

可选地,电极体1上设置有分别与导电表面连接的三个端子(21、 21、31),端子上具有用于供电销插入的孔,参见图1B,图1B为本 发明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电信 号可以通过电销传递给导电表面,进而作用到人体。其中,通过插入 端子21上的孔中的电销,将电信号传递给第一和第二导电表面2,通 过插入端子31上的孔中的电销,将电信号传递给第三导电表面3。

第一、第二和第三导电表面3具有粘性或没有粘性。当导电表面 具有粘性时,导电表面直接粘附到皮肤上;当导电表面没有粘性时, 可以通过在导电表面上涂抹导电胶的方法,使得导电表面粘附到皮肤 上。

可选地,三节点电极7还包括吸杯4,第一、第二和第三导电表面 3被包围在吸杯4中,参见图2B,图2B为本发明的用于引起电神经 阻滞的三节点电极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这种情况下,吸杯4和导 电表面因文氏管效应而被向下吸引至皮肤,从而将电信号作用于人体。

图2A也是本发明的用于引起电神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的第二实 施例的结构图,如图2A所示,三个吸杯4分别与设置在电极体1上的 端子(21、21、31)连接。

具体地,吸杯4由柔性但耐流体且为生物惰性的非导电材料制成。

电信号可以是经0.1Hz和200Hz之间的拍频幅度调制后的至少 4000Hz的正弦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神经阻滞系统,包括本发明的用于引起电神 经阻滞的三节点电极7。

使用本发明的电神经阻滞系统时,可以将本发明的三节点电极放 置在神经离开脊柱的位置处。在疼痛位置处放置矩形布置的四个相同 的现有技术中的电极8。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的电神经阻滞系统 的使用图。放置在神经离开脊柱的位置处的三节点电极7引起疼痛门 控效应,放置在疼痛位置处的矩形布置的四个相同的现有技术中的电 极8引起局部阿片效应。

通过局部阿片效应增加疼痛位置处的阿片浓度来减小疼痛,从而 使得传递至脑6的疼痛信号减弱;疼痛门控效应使得传递至脑6的疼 痛信号进一步减弱,脑6对进一步减弱的疼痛信号进行解释,从而使 病人感受到的疼痛感减弱(脑6的疼痛解释决定人对疼痛的感知水平), 并且传递至疼痛位置处的疼痛响应信号减弱,最终减弱疼痛位置处的 响应,比如发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