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铀矿地质》 >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摘要

大别山陆内造山带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J31-K1),并具有分期演化特征.在构造演化序列上,可分出造山前期(J21-J2)和造山主期(J3-K1)2个阶段.构造变形方面,基本构造格局为一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呈后展式扩展,造成的地壳缩短量可达46.8%.动力变质作用以高压动力变质为特征,发育高压动力变质岩(榴辉岩、蓝片岩和高压麻粒岩),形成于构造应力集中的主干逆掩断层上盘.岩浆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中酸性岩石组合,其中岩石类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等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强度均具有一定的特点.在陆内造山带形成过程中伴生了3期同造山磨拉石:朱集期磨拉石(J2z)、段集期磨拉石(J3d)和下符桥期磨拉石(K2x),它们反映了不同造山时期构造运动强度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