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长城》 >漂泊与挣扎——“70后”作家笔下的“流氓”形象解读

漂泊与挣扎——“70后”作家笔下的“流氓”形象解读

         

摘要

“流氓”一词自清末出现以来,便富有丰富的意义所指.在现代社会,“流氓”多指那些不务正业、违反法律条文的人.1931年鲁迅在《流氓与文学》一文中将“流氓”划定为“无赖子加壮士、加三百代言”,这里系日语,即无赖、流氓、痞子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流氓”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也早已成为“臭名昭著”的贬义词,而“流氓”本身所指涉的“流氓之民”,即具有“身份与话语”所指的“流民”这一原初语义却被忽视.因此,我们有必须回到“流氓”的最初含义,探讨那些“流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流氓”的,并进一步分析在“70后”作家笔下这一形象的独特之处.

著录项

  • 来源
    《长城》 |2017年第3期|154-156|共3页
  • 作者

    吴桂超;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