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土壤与肥料》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土壤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土壤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为研究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设置常规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与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在0~20 cm土层,深松处理显著增加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大于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贡献率(ISOC0.25)、总有机碳含量,并且增加0~3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深翻处理增加了20~30 cm土层R0.25、ISOC0.25、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旋耕处理,深松处理效果最理想,两年中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9.64%、12.11%和8.44%、10.50%.综合分析,深松处理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是该地区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年第6期|95-103|共9页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结构; 水分利用率;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