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120例(合并栓塞组)、单纯肺癌患者70例(单纯肺癌组)、健康志愿者60例(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因子Ⅷ(FⅧ)、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炎症因子[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TNF-α、IL-6、IL-1β]。比较三组外周血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接受维持性化疗3个周期,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华法林口服。化疗3个周期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外周血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对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合并栓塞组外周血PLT计数、FⅧ、D-D、TT、FIB均高于单纯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合并栓塞组血清hs-CRP、PCT、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单纯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并且单纯肺癌组血清hs-CRP、PCT、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治疗有效者血清hs-CRP、PCT、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无效者(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PLT计数、FⅧ、D-D、FIB、hs-CRP、PCT、TNF-α、IL-6、IL-1β水平对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治疗有效均有一定预测价值(P均<0.05)。其中,在凝血功能中,外周血PLT计数、FⅧ对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的预测价值最高(AUC分别为0.701、0.658):在炎症因子中,血清hs-CRP、PCT水平对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的预测价值最高(AUC分别为0.687、0.655)。结论 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异常且炎症反应较重;外周血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能够为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