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青赤散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青赤散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

目的 观察青赤散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自由饮用双蒸水,其他组小鼠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建立UC小鼠模型.青赤散高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低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青赤散24.15g/kg、12.08 g/kg、6.04 g/kg灌肠治疗7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9%NaCL灌肠7 d.灌肠治疗7 d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示踪法观察各组小鼠肠黏膜通透性,以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表示.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计算体质量变化率.实验第7天脱颈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评分;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MCP-1、IL-1β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Hes1、ATOH1、MUC2;采用PAS染色法测算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升高,在第4~7天的体质量变化率降低,结肠长度变短,结肠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降低,在第4~7天的体质量变化率升高,结肠长度变长,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与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相比,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降低,在第4~7天的体质量变化率升高,结肠长度变长,炎症细胞浸润最少,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MCP-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Notch、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ATOH1、MUC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减少(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MCP-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Notch、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ATOH1、MUC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增多(P均<0.05).与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相比,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MCP-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Notch、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ATOH1、MUC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增多(P均<0.05).结论 青赤散灌肠对UC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来减轻肠道炎症有关;24.15 g/kg青赤散灌肠对UC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