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

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57例[糖尿病组,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者32例(视网膜病变组)、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25例(非视网膜病变组)],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别测量两组患者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结果 糖尿病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神经纤维层最小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最小厚度分别为(30.38±6.44)、(11.53±5.62)、(78.48±10.58)、(68.12±8.48)μm,对照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神经纤维层最小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最小厚度分别为(31.80±4.93)、(14.27±3.19)、(83.25±7.57)、(75.98±9.04)μm.糖尿病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最小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最小厚度,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视网膜病变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神经纤维层最小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最小厚度分别为(30.27±6.38)、(11.44±5.34)、(76.11±8.62)、(65.33±9.27)μm,非视网膜病变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神经纤维层最小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最小厚度分别为(30.39±6.31)、(11.73±5.70)、(81.11±9.40)、(70.04±7.66)μm.视网膜病变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最小厚度,与非视网膜病变组相比,P均<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神经纤维层以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明显降低,且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降低更加显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黄斑区频域OCT检查,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