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填塞术

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填塞术

         

摘要

介入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心导管检查的发展方向,近30年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诊断和介入性治疗有了飞速的发展。1967年Porstma-nn首次应用Ivalon塞子非手术治疗PDA获得成功,创立了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填塞术,开辟了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崭新途径。此后,该技术在大龄儿童和成人PDA患者中广泛应用,成功率为68%~84%。1977年Rashkinol又研制出双伞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治疗各型PDA患者,选择PDA内径、大小、形态的范围较宽,从而弥补了Porstmaun方法仅能用于年长儿及成人的不足,总成功率为78%~84%。随后,日本的Sato、德国的Wierhy及我国的钱晋卿等相继报道了应用该技术的研究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