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

         

摘要

1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rn1.1 一般及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物;颅内高压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次1~2g/kg,静推或快速静滴,每4~6小时重复使用.严重毒血症及颅内高压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rn1.2 病原菌治疗 30年代,磺胺药物的发现及其成功用于治疗流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替代了血清治疗.50年代,随着耐磺胺类药物菌株的出现,青霉素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后来,西班牙、英国、美国又报道了耐青霉素菌株的产生,而改用头孢菌素,虽然其效果明显,并在脑脊液中浓度高,但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本病在国内发生及流行仍以A群脑膜炎双球菌为主,常用以下药物:①大剂量青霉素G:为对本病原体敏感的杀菌药物.其虽然通过血脑屏障能力弱,在脑膜炎症时仅有10%~30%的药物通过,但大剂量应用在脑脊液中能达到治疗的有效浓度,尤其是用于败血症患者,疗效更佳,为治疗本病首选的高效、廉价、低毒药物.儿童每日20万U/kg、成人20万~40万U/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5~7日为一疗程.②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在脑脊液中浓度高,为血浓度的70%,价格低廉,应用方便,口服、肌注、静滴均可.磺胺嘧啶成人每日6~8g、儿童75~100mg/kg,分4~6次口服,同时口服等量碳酸氢钠,亦可肌注、静注或滴注,一般5日为一疗程.其缺点是可引起呕吐,肝、肾损害等.③氯霉素:对本病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且易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是血液的50%.成人每日2~3g、儿童50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或肌注,5~7日为一疗程.由于其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故一般不作首选药物.④头孢菌素:可用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此类药物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 毒副作用小,疗效与青霉素G相似,但价格昂贵,仅适用于不能应用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rn2 暴发型流脑的治疗rn2.1 休克型治疗原则是纠酸、扩容、抗感染同时进行.①及早应用有效抗生素:可用青霉素G20万~40万U/kg,用法同上.②积极迅速抗休克:治疗方法同感染性休克.在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选用血管活性药物,采用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剂量0.3~1.0mg/kg,每10~15分钟静注1次,至患者面色转红、四肢温暖、血压上升后,逐渐减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至停药.③短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毒血症,稳定溶酶体,且有解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有利于纠正休克.可用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日200~500mg、儿童8~10mg/kg,或地塞米松10~20mg/d,休克纠正后即停用,一般不超过3日,早期应用效果好.④DIC的治疗:凡疑有DIC,如皮肤瘀点、瘀斑不断增加,且融合成片,伴有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应及早应用肝素,每次0.5~1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4~6小时重复一次,多数患者应用1~2次即可见效而停用,同时应输入新鲜全血、血浆及血小板,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rn2.2 脑膜脑炎型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用法同休克型.治疗重点是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①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可首选甘露醇,剂量用法同上,每4~6小时重复使用,直至呼吸、血压改善,瞳孔等大,其他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亦可与50%葡萄糖液(40~60ml/次)交替使用.注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为宜;可同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和降低颅内压.②呼吸衰竭的处理:积极脱水治疗,给予吸氧,头部置冰袋降温.如患者已发生呼吸衰竭,可给予洛贝林、回苏灵、尼可刹米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