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肾上腺囊肿的诊治(附16例报告)

肾上腺囊肿的诊治(附16例报告)

         

摘要

肾上腺囊肿临床少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其检出率日渐增高.1988~2000年,我院共收治该病患者16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将其诊治体会介绍如下.rn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至5年.本组无临床症状、经查体发现4例,腰背酸痛4例,高血压4例,上腹饱胀不适2例,腹部包块2例.16例血常规、血生化及内分泌检查均无异常.B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囊肿6例,胰腺囊肿4例,肾囊肿2例,肾癌及肝囊肿各2例;B超显示囊肿2.5cm×3.5cm×4cm~18cm×16cm×8.5cm.CT检查12例,诊断为肾上腺囊肿6例,胰腺囊肿、肾囊肿、肝囊肿各2例;CT检查显示囊肿直径2.5~8cm.4例行KUB+IVP检查,示患肾下移,肾上极受压成平台,肾盂、肾盏无异常.16例中,2例无症状的小囊肿(直径2.5cm)内壁光滑、边界清,患者未行任何治疗,随诊3年,4次B超及CT检查均示囊肿无改变;余14例经肋缘下切口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囊肿完全摘除,4例较大的囊肿行大部切除,残余囊壁涂以酒精;术中见囊肿4cm×5cm×5.5cm~17cm×15cm×12cm,囊液30~600ml,囊壁较光滑,其中10例真性囊肿囊液为清亮液体,4例出血性囊肿囊液为血性液体;囊肿位于左侧6例,右侧10例,病理诊断为内皮样囊肿6例,上皮样囊肿4例,出血性假性囊肿4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2~11年,均未复发.rn讨论:肾上腺囊肿为良性非功能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多为单侧发病,左、右无差异,本组均为单侧.男女之比约3∶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有学者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寄生虫性囊肿、上皮样囊肿、内皮样囊肿、假性囊肿,其中内皮样和假性囊肿最多见,分别占45%和39%,本组分别为6例、4例.本病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多无内分泌异常表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囊肿的大小;囊肿较大时,常出现腰酸痛、腹部肿块和周围脏器受压症状;出血性囊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本组16例中,以腹部症状为首发表现者即有4例,另有4例无任何症状.rn80年代以前,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腹膜后充气造影、IVP、KUB和体格检查,确诊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肾上腺囊肿的确诊率明显提高.本组16例行B超检查,12例表现为圆形无回声暗区,囊壁薄、光滑;4例囊内出血者表现为低回声暗区;B超诊断正确6例(占37.5%),误诊为胰腺囊肿4例,肾囊肿、肝囊肿、肾癌各2例.因此认为,B超可确定肿块的性质,但在确定囊肿的来源时有一定困难.CT检查对囊肿的定性、定位优于B超.本组12例行CT检查,10例真性囊肿的CT值为6~13Hu;2例出血性假性囊肿的CT值为20Hu,增强后密度均无变化.本组CT检查诊断正确6例(占50%),误诊为胰腺囊肿、肾囊肿、肝囊肿各2例.有人认为,CT对明确左侧肾上腺囊肿与胰腺的关系价值最大,但对较大的右侧肾上腺囊肿,CT检查仍不能辨别囊肿是源于肝脏、肾脏还是肾上腺.由此可见,B超、CT检查虽有助于肾上腺囊肿的术前诊断,但误诊率仍很高,而且B超、CT检查在区别良、恶性囊肿方面也很困难.rn肾上腺囊肿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囊肿的大小、并发症及病理改变.无症状、无功能且较小的囊肿,有人主张可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活检,同时注入硬化剂,但肾上腺囊肿位置多较高且深,准确穿刺十分困难,易发生并发症,故不应作为常用治疗方法.直径小于3cm、无临床症状、囊液清亮者可定期随访、复查.本组对2例无症状小囊肿(直径2.5cm)患者随访3年,4次B超及CT检查均示囊肿无改变.对直径≥3cm或出现压迫症状的囊肿,主张手术切除,尽早解除囊肿对周围脏器的压迫,以保护其功能,并避免囊肿破裂引起的并发症.本组14例经手术切除,临床症状均消失,且无复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