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心率振荡现象及临床应用价值

心率振荡现象及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的预测,进而采取干预性治疗。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临床研究领域。目前常用的无创性预测方法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性敏感性(BRS)等均受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限制。心率振荡(HRT)由schmidt等于1999年最早提出,是一种与恶性心脏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心电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