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研究进展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研究进展

         

摘要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临床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是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ALF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早期诊断肝性脑病作为诊断ALF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早期识别ALF。Hourmand-Ollivier等[1]采用活动记录检查对不同时期的肝性脑病进行测定,并与心理测试、血氨测定、视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等常规方法进行对比,显示活动记录检查与肝性脑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最好,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67%;而血氨测定和视觉诱发电位均不能对肝性脑病分期。其认为活动记录检查是识别早期肝性脑病的客观方法。一般认为,血氨测定对诊断伴有门体分流的慢性肝功能衰竭价值较大[2],对诊断ALF的临床价值相对较小。但Bernal等[3]研究显示,动脉血氨水平是急性肝损害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预测的准确度达70%;MELD评分也是独立的危险因子,与动脉血氨测定联合应用可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对ALF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指标很多,但单因素指标均难以得到理想的诊断效果。近年来,人们希望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对ALF作出更合理的判断。Yoshiba等以尚未发生肝性脑病但凝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