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口腔皮样囊肿(附工14例报告)

口腔皮样囊肿(附工14例报告)

         

摘要

讨论皮样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残余上皮发展而形成,多发生于人体正中线处,除卵巢、肛门外,头面部亦为其好发部位。发生于口腔及颌骨之皮样囊肿并非常见,国内文献报导不多:曾祥辉(1955)报告发生于口底皮样囊肿4例。李学群(1955)统计分析100例颌骨囊肿,其中有2例皮样囊肿发生于上颌骨前牙区。郑麟蕃(1957)引用口腔囊肿138例,其中皮样囊肿2例,表皮样囊肿7例(未注明发生部位)。马志超(1961)曾报告1例发生于舌部之皮样囊肿。国外文献已有不少报导:New及Erich(1937)曾统计了全身皮样囊肿1495例,其中头颈部共占103例,仅24例发生于口底部。Gibbs(1913)曾报告1例发生于下颌骨内之皮样囊肿,患者为25个月之幼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