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混播对黄淮海8个主推小麦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和籽粒锌浓度的影响

混播对黄淮海8个主推小麦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和籽粒锌浓度的影响

         

摘要

选取黄淮海地区8个冬小麦主推品种(矮抗58、百农207、百农419、周麦27、开麦21、济麦22、济南17和鲁原502),连续两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单播和混播两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播条件下,开麦21单产最高,较其它品种增产6.90%~33.1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鲁原502、开麦21籽粒锌浓度较高,相比其它品种增加30.09%~75.41%、16.75%~39.42%.混播条件下,不同年份间单产变异较大,2017年六品种混播(济麦22、鲁原502、开麦21、百农207、矮抗58和周麦27)处理单产最高,相比于四品种(济麦22、鲁原502、开麦21和百农207)、八品种混播及单作加权理论产量增加2.99%~16.55%;2018年四品种、六品种与八品种混播处理小麦单产较单作加权理论产量降低14.78%~25.86%;2017年六品种、八品种小麦混播处理籽粒锌浓度较四品种混播、对照显著增加,达85.77%、64.15%和68.68%、53.40%.综之,小麦产量受年份间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不同品种小麦混播未显示出显著增产作用,六品种混播效果优于四品种、八品种混播.一般年份不同品种小麦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群体小麦籽粒锌含量,六品种混播与八品种混播籽粒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品种单作,即适量品种混播有利于改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这为提升小麦籽粒锌品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著录项

  •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34-40|共7页
  • 作者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3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512.104;
  • 关键词

    冬小麦; 单播; 混播; 产量; 籽粒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