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藏南错那洞穹隆早渐新世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的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藏南错那洞穹隆早渐新世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的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

错那洞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发育钨锡-铍稀有金属成矿作用.错那洞穹隆由上(边部)、中(幔部)、下(核部)3个构造层组成,分别以上、下拆离断层为分界线,其中在幔部强变形带中发育一套同构造变形的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表明,该套伟晶岩形成于33.7 ± 0.4Ma(MSWD=1.12),为早渐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明显早于穹隆中目前发现的淡色花岗岩(20~14Ma).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1)错那洞早渐新世花岗伟晶岩为过铝质高钾富钠花岗质岩石,具有较高SiO2(>69.74%)、高Al2O3(>14.58%)及较低的CaO、MgO、MnO、TiO2的特征;(2)高场强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均呈现高度变化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3)Sr同位素初始值(0.696308~0.751604)与Nd同位素初始值(-11.48~-12.05)总体在角闪岩与泥质片麻岩之间,εHf(t)值介于-5.4~0.1之间(主要集中在-5.4~-1.8).综合研究表明,错那洞早渐新世含绿柱石伟晶岩是角闪岩与泥质片麻岩混熔的结果,其中泥质片麻岩的部分熔融起主导作用,其形成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密切相关,表明错那洞地区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主要源岩在早渐新世已完成了从角闪岩向泥质片麻岩的转变.该同构造变形含绿柱石伟晶岩的发现,揭示错那洞穹隆的成穹作用至少在早渐新世便已开始.铍稀有金属可能在早渐新世已有了初始富集,而在中新世大规模岩浆活动中实现了巨量富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