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

         

摘要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间,均值为-0.1‰;其中13件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2.3‰,均值为0.2‰;4件黄铜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5~-0.8‰,均值为-1.1‰。δ^(34)S值频率直方图总体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平均值接近于零,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8)Pb/^(204)Pb介于38.209~38.854之间,平均值为38.635;^(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41~15.665,平均值为15.605;^(206)Pb/^(204)b为17.942~18.580,平均值为18.461,具有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7,均小于9.58,表明矿床铅主要来自幔源物质。拿若矿床的硫和铅同位素特征与多龙矿集区斑岩型矿床类似,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岛弧环境下幔源物质,可能存在壳源物质的混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