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晚全新世以来福建仙山泥炭钻孔的正构烷烃记录

晚全新世以来福建仙山泥炭钻孔的正构烷烃记录

         

摘要

通过对福建仙山泥炭钻孔中正构烷烃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近千年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显示:正构烷烃分布范围主要为C16~ C35,且以奇碳链为主,奇偶优势明显.正构烷烃与有机质含量(TOC)密切相关,在典型的泥炭层,TOC含量高,长碳链的C27,C29和C31正构烷烃占优势,揭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草本或木本等高等植物,盆地处于相对干的沉积环境;在非泥炭层,TOC含量低,钻孔中多含粗砂或粉砂,中碳链的C21或C23正构烷烃占优势,揭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或苔藓植物,表明相对较湿的沉积环境.钻孔中正构烷烃C23/C27比值与前人提出的C23/C29和Paq等参数呈同向变化,可以作为区域干-湿变化的代用指标.结合地层的年代序列,利用正构烷烃重建了区域距今1400年以来的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福建仙山地区气候存在3次相对湿润和4次相对较干的时段.在钻孔358 ~ 280cm(约公元600~910年),气候相对较干,在280 ~ 40cm(约公元910 ~1640年),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但中间存在两次变干的阶段;在40 ~ 0cm(约公元1640年至今),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转干.TOC含量和正构烷烃C23/C27序列与南方旱涝频率序列、石笋和硅藻记录对比显示,研究区在中世纪暖期气候相对较干,而小冰期则相对湿润,揭示出仙山泥炭沉积记录的气候信息具有区域一致性,为认识季风在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第四纪研究》 |2013年第6期|1211-1221|共11页
  •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35000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湖泊、沼泽;
  • 关键词

    泥炭; 正构烷烃; 降水; 晚全新世; 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