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低位间隔部起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低位间隔部起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摘要

背景 目前希氏束起搏(HBP)被公认为是最符合生理要求的起搏方式,但其阈值高、电池寿命短,适应证严格,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探寻更理想的符合生理性起搏的起搏方式具有重大意义.目的 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低位间隔部起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为LBBP作为更为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起搏电极植入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进行右心室低位间隔部起搏,观察组患者术中进行LBBP.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各心腔大小(包括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心室前后径、右心室横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横径、左心房长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瓣膜反流面积〔包括左、右房室瓣反流束的缩流颈(V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 (1)方法与时间在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心室前后径、右心室横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横径、左心房长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心室前后径、右心室横径、左心房长径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方法在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心室前后径、右心室横径、左心房横径、左心房长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小于对照组,术后1、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分别大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分别小于术前(P<0.05).(2)方法与时间在左、右房室瓣反流束的V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时间在左、右房室瓣反流束的VC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左房室瓣反流束的VC及术后1、6、12个月右房室瓣反流束的VC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左、右房室瓣反流束的VC分别大于术前(P<0.05).(3)方法与时间在LVEF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时间在LVEF上的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LVEF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LVEF分别低于术前(P<0.05).(4)方法与时间在NT-proBN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时间在NT-proBNP水平上的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及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NT-proBNP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术前(P<0.05).(5)观察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右心室低位间隔部起搏相比,LBBP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更小,且预后更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