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不同体质指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性研究

不同体质指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性研究

摘要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肥胖矛盾"现象,这与临床所提倡的"先减重以降低心脏负担"有悖,而目前关于不同体质指数(BMI)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性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比较不同BMI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5例,根据BMI分为正常/过低体质量组(BMI为17.0~24.9 kg/m^2)68例、超重组43例(BMI为25.0~29.9 kg/m^2)及肥胖组14例(BMI为30.0~45.0 kg/m^2);另根据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30例和无MACE组95例。比较正常/过低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性别、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病程、吸烟及饮酒情况、合并症、治疗药物及MACE发生情况,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评价三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比较MACE组和无MACE组患者临床特征及BMI,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期间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正常/过低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性别、年龄、LVEF、NYHA分级、病程、吸烟率、饮酒率、糖尿病发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风湿性心脏病发生率、心肌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率、利尿剂治疗率、强心剂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肥胖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正常/过低体质量组(P0.05);MACE组患者BMI低于无MACE组(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介于25.0~29.9 kg/m^2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期间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与超重患者相比,正常/过低体质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发生风险较高、预后较差,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MI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营养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