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血小板分布宽度稳定性、变异性与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的关系

血小板分布宽度稳定性、变异性与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的关系

摘要

目的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稳定性、变异性与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2022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开始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前6个月中至少检测过3次PDW,计算TTR时再次检测PDW。通过前3次检测的PDW处于参考范围的次数判断PDW的稳定性,根据判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极不稳定组(0次,30例)、不稳定组(1次,39例)、中等程度稳定组(2次,31例)、较高程度稳定组(3次,21例),并计算平均PDW。根据PDW变异率将患者分为低变异组(<10%,53例)、中变异组(10%~<20%,48例)、高变异组(≥20%,20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TTR达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组TTR高于极不稳定组(P<0.05);中等程度稳定组TTR、TTR达标率高于极不稳定组,TTR高于不稳定组(P<0.05);较高程度稳定组TTR、TTR达标率高于极不稳定组、不稳定组、中等程度稳定组(P<0.05)。高变异组TTR达标率低于低变异组、中变异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PDW〔OR=0.882,95%CI(0.812,0.958)〕和PDW不稳定〔OR=0.008,95%CI(0.001,0.058)〕、中等程度稳定〔OR=0.012,95%CI(0.002,0.072)〕、较高程度稳定〔OR=0.037,95%CI(0.007,0.193)〕、高变异〔OR=10.618,95%CI(1.316,85.652)〕是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TTR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DW不稳定、中等程度稳定、较高程度稳定是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TTR达标的保护因素,而PDW高变异是其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