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保护》 >澧县'红地球'葡萄表面黑色组曲霉种群结构及产毒情况研究

澧县'红地球'葡萄表面黑色组曲霉种群结构及产毒情况研究

         

摘要

葡萄和葡萄制品面临着真菌毒素的威胁,这些真菌毒素主要来自于黑色组曲霉Aspergillus section Nigri.本研究对采自湖南省澧县'红地球'葡萄上的黑色组曲霉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种群结构分析,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12株代表菌株产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A,OTA)和伏马毒素B2(fumonisin B2,FB2)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 表明,澧县地区'红地球'葡萄带菌率为92%.基于钙调素序列,分离得到的131株黑色组曲霉分属于5个种,其中A.aculeatinus为优势种.12株代表菌株均不产生OTA;A.welwitschiae (4/5)及A.niger(2/2)可产生FB2,平均产毒量分别为3.36 ng/g及741.37 ng/g.上述结果为评估国内葡萄表面黑色组曲霉及其毒素的污染风险提供参考.

著录项

  • 来源
    《植物保护》 |2020年第6期|124-130135|共8页
  •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长沙4101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长沙4101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病害;
  • 关键词

    葡萄; 黑色组曲霉; 赭曲霉毒素(OTA); 伏马毒素B2(FB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