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与湖沼》 >2017年春、夏季黄海35°N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

2017年春、夏季黄海35°N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

         

摘要

于2017年4月至6月,沿南黄海35°N断面出现了罕见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等有害藻华共发现象.本研究通过现场定时定速拖网等方法,对黄海35°N断面不同站位的大型漂浮藻类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对赤潮区浮游植物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沿35°N断面的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4月下旬漂浮绿藻和马尾藻开始零星出现,5月下旬生物量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随后在6月下旬降低.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120°30′-122°30′E为两者共同分布海域,向西以漂浮绿藻为主,向东则以马尾藻为主.分别于5月下旬和6月下旬在黄海35°N断面发现了1次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和1次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基于现场获取的水文数据,本文对南黄海海域的环境条件及其对有害藻华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沿35°N断面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现象表明黄海海域正面临严峻的海洋生态问题,通过对该海域赤潮、金潮和绿潮的长期观测,可望揭示这些藻华灾害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针对性地开展有害藻华预报、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与湖沼》 |2018年第5期|1021-1030|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程技术部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266071;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青岛266033;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青岛26603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 关键词

    黄海; 浒苔; 绿潮; 马尾藻; 金潮; 赤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