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与湖沼》 >改性粘土絮凝法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改性粘土絮凝法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

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生物的主要原理是絮凝作用,但水体中未被去除的微藻对改性粘土有怎样的生理生化响应尚不清楚.本文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模式生物,考察了改性粘土絮凝后水体中残余小球藻生理生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经改性粘土或原土絮凝后,残余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迅速上升,改性粘土组的MDA含量高于原土组.除了原土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相比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外,改性粘土组和原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酶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稳定在较高水平的变化趋势.原土组各酶活普遍低于改性粘土组,但GSH-PX活性则相反.结果表明,改性粘土不仅能高效去除水体中的小球藻,而且能够刺激残余的藻细胞积累较多的O2-.和H2O2,从而对藻细胞造成过氧化伤害,抑制未被去除部分海洋微藻的正常生长.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与湖沼》 |2016年第4期|748-754|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特殊环境生理学、生态生理学;海洋污染及其防治;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 关键词

    改性粘土; 小球藻; 活性氧; 抗氧化酶; 生理生化; 响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