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闻知识》 >经济新闻以“深”取胜五法——兼评第四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经济新闻以“深”取胜五法——兼评第四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摘要

经济新闻干巴、枯燥,引不起读者兴趣,可以说是新闻写作上的常见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浅而无味,缺乏深度是一个主要病根。经济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从一些采写经济新闻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谈的体会和第四届(1993年度)“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经济新闻所展示的内容来看,经济新闻要写得有深度,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用好新闻背景材料,突破时空限制。写新闻都要使用背景材料,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强调用好背景材料和实际上是否真正用好了,这是两回事。写作实践证明,在经济新闻中使用好背景材料,对开掘经济新闻的深度大有益处。因为有了广泛而深刻的背景材料,才能将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才能较为详细地说清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方方面面,使新闻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纵深感,从而突出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穿透力度。以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蒲城农民申志诚投资百万兴水利》(原载《陕西日报》1993年3月11日)一稿为例,农民个人投资兴办水利,是水利基础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标志。过去搞水利建设主要是由国家和集体投资,实行市场经济后,如何改变这种格局,各地都在探索。农民申志诚开创民办水利的先河,无疑具有重要的新闻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