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农村(黑龙江)》 >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

cqvip:布鲁氏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其病原为布鲁氏菌,属于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病原菌侵害生殖系统之后可能引发子宫、胎膜、关节等炎症。布鲁氏菌病是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本文对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1 病原引起牛流产的布鲁氏菌为革氏阴性小球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病原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等侵入牛机体,再扩散到各个组织中,而且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在肉类、乳类制品中可以存活两个月之久,在土壤中存活最多可达到120天。病原菌对热较为敏感,在60℃的湿热环境中三十分钟可以将其杀死,常见的消毒液以及紫外线照射也可以将其致死。经过研究发现,本病原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其次是链霉素与土霉素等抗生素。

著录项

  • 来源
    《新农村(黑龙江)》 |2018年第32期|151|共1页
  • 作者

    张雪峰;

  •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