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盆底肌电生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盆底肌电生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应用盆底肌表面肌电位(sEMG)和生活质量影响量表评价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sEMG与尿失禁影响量表(IIQ-7) 、盆底疾病影响量表(PFIQ-7)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盆底功能筛查、并经阴道分娩的1 2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时是否接受会阴侧切术分为会阴侧切组(n=676)和非会阴侧切组(n=574)。产后随访6个月,分别测量两组产妇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sEMG值和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且比较这两种盆底肌功能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17.7±5.3)、(29.6±8.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4.8±7.4)、(22.2±8.9)μV。非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20.0±7.9)、(35.4±10.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7.8±9.0)、(27.5±8.9)μV。同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在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会阴侧切组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显著低于非会阴侧切组(均P&0.01)。与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的IIQ-7评分和PFIQ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在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时,两组产妇之间的IIQ-7评分和PFIQ-7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肌电位与IIQ-7和PFIQ-7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相关性随产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在产后半年内对初产妇盆底肌收缩电生理功能有持续的不良影响。盆底肌sEMG值与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存在负相关。盆底肌sEMG可以作为产后盆底功能随访的候选评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