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

对18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血、尿标本的动态监测发现:(1)在发热、低血压和少尿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前激肽释放酶、抗凝血酶Ⅲ和纤溶酶原显著低于正常(纤维蛋白原在少尿期例外)(P<0.01);血清FDP则显著高于正常(P<0.01);血浆游离肝素在整个病程中均保持显著增高水平。提示在EHF早期和极期,凝血过程减弱、抗凝血和纤溶过程增强。(2)纤溶酶原、抗凝血酶Ⅲ和前激肽释放酶的降低在重症患者更为明显,且前两者均与24小时尿蛋白呈负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提示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紊乱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肾功能损伤程度之间有内在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