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后免疫活性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后免疫活性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回输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评价CIK细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成份血采血机采集13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于培养的第4、7、10、13、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IK细胞回输前及回输后取病人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Ⅰ型树突状细胞(DC1)和Ⅱ型树突状细胞(CD2)的比例.结果诱导培养后,CD3+CD8+, CD3+CD56+, CD25+效应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分别由最初的33.5%±10.1%、7.7%±2.8%和12.3%±4.5%,上升至36.6%±9.0%、18.9%±6.9%和16.4%±5.9%,其中CD3+CD8+可维持较高水平,CD25+和CD3+CD56+比例分别于培养后的第7天和第13天开始下降.CD3+CD4+和NK细胞比例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CIK细胞回输后DC1和CD2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分别由回输前的0.59%±0.23%和0.26%±0.12%上升至回输后的0.85%±0.27%和0.43%±0.20%.CIK细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第23期|2049-2053|共5页
  • 作者单位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肿瘤学;
  • 关键词

    杀伤细胞; 表型; 癌,肝细胞; 树突细胞;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