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代谢综合征PPARγ C-16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损害的相关研究

代谢综合征PPARγ C-16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损害的相关研究

摘要

目的明确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测248例MS 、163例高血压病(EH)、11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121名正常对照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尿酸(UA)、游离脂肪酸(FFA)和颈动脉超声,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结果 MS组腰围和BMI明显高于对照组、EH组和DM组.MS和EH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组.MS组PPARγCC型(74.6%)明显高于对照组(61.1%),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25.4%)明显低于对照组(38.8%)和DM组(34.8%).MS组CC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CT+TT型(内膜:0.84 mm±0.3 mm 比0.66 mm±0.19 mm;斑块指数:2.19±1.21比 1.66±1.36,P<0.05),EH组和DM组CC型斑块指数明显高于CT+TT型(EH:1.55±1.23 比 1.29±0.92;DM:1.57±1.2 比 1.18±0.85 ,P<0.05),MS组CC型斑块指数明显高于EH和DM组(P<0.01),MS组CC型内膜较DM和EH组明显增厚(P<0.05或P<0.01).MS组CC型收缩压和脉压明显高于CT+TT型[收缩压:155 mm Hg±2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45 mm Hg±21 mm Hg;脉压:69 mm Hg±8 mm Hg 比58 mm Hg±8 mm Hg,P<0.05].结论在MS中,CC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明显较重,而CT+TT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损害明显较少,PPARγC161-T在MS血管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04年第7期|543-547|共5页
  • 作者单位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代谢病中心;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代谢病中心;

    川北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代谢病中心;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代谢病中心;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代谢病中心;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代谢病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代谢病;
  •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损伤; 动脉硬化; 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