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摘要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动物模型.方法 64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54只)与B组(10只),A组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脂喂养10周,B组仅给予高脂喂养10周.于8周末将A组随机分为A1和A2两个亚组,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分别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或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2周后A1(p53基因)和A2(LacZ基因)组各处死10只,观察斑块自发破裂情况.分别给予余下的兔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然后将兔处死取出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实验开始及处死前进行血脂检查.结果 A1组转染p53阳性细胞数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分别为32.4%±10.2%,15.8%±3.6%,16.2%±6.7%,P均<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2.5%±0.8%,1.0%±0.3%,0.9%±0.4%,P均<0.01),斑块纤维帽显著变薄(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巨噬细胞聚集, 药物触发后有12只共20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A2组中,药物触发后仅5只7处发生斑块破裂.B组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论应用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动脉硬化兔可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性,药物触发后出现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这为研究不稳定性斑块建立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