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微粒与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微粒与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导致骨缺血坏死发病过程中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数量变化。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按20 mg/kg臀肌注射甲泼尼龙1次;对照组16只按相同剂量臀肌注射生理盐水1次。注射前、注射后1、2、4、8周各抽静脉全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抗凝血酶-Ⅲ(AT-Ⅲ)。流式细胞仪对 CD31、CD42a、CD54、CD62E 进行定量、定性测定。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于1、2、4、8周各处死6、4只取双侧股骨头组织学检查,HE 和微血栓染色。结果 1周时试验组凝血功能增强,CD31、CD42a、CD54、CD62E微粒阳性表达并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0.008,P<0.05),并持续至8周;组织学1周时,骨髓水肿、细胞坏死碎片、出血,出现空骨陷窝,微血栓染色阳性;2~8周时微血栓数量增加,骨坏死明显,骨髓细胞脂肪变性、脂肪细胞直径增大、脂肪组织面积比增加。结论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兔体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数量增加,具前凝血潜能的微粒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的原因之一。抑制微粒的产生或许有助于预防或避免激素诱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