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探讨其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 仪器记录,记录点为 Cz 和 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记录到三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 Pz/P1000,各波潜伏期与臂长有关。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 m/s±7.5 m/s,1.70 m/s±0.40 m/s,分别与 Aδ纤维和 C 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腕管综合征患者中 Aδ纤维和 C 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别为12.0 m/s±5.6 m/s 和0.60 m/s±0.10 m/s。结论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能稳定、可靠引出;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 Aδ纤维和 C 纤维。腕管综合征患者 C 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