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

         

摘要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的改变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探讨VVI技术在评价心脏扭转运动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VVI技术对33名正常人和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胸骨旁左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切面的图像,测量收缩期左室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圆周应变(CS),达峰值旋转速度时间(TPRV);舒张末期及等容舒张末期峰值解旋转速度,对比两组心脏旋转和扭转运动。结果 (1)正常组左室扭转运动:自心尖部向心底部观察,等容收缩期心底部逆时针旋转,心尖部顺时针旋转;收缩期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乳头肌水平旋转形式不固定。左室整体扭转方向为逆时针。(2)部分D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形式改变:30例研究对象中4例患者左室扭转形式不同于正常人,其中2例表现为心尖和心底均呈逆时针旋转,1例表现为心尖和心底均呈顺时针旋转,1例表现为心底部呈逆时针旋转而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3)旋转形式未发生变化的26例DCM患者的有关旋转和扭转运动参数均明显减低,以心尖部减低更为明显。DCM组与正常组相比:左室扭转角度7.34°±3.65°,比17.01°±4.81°、扭矩(0.09±0.04)°/mm比(0.23±0.06)°/mm、扭转速度(60.23±23.67)°/s比(148.24±56.23)°/s、解扭转率(0.37±0.19)%/m比(0.59±0.33)%/m;心底部旋转角度-3.60°±2.38°比-6.56°±3.18°(P=0.014)、心尖部旋转角度5.80°±3.55°比12.13°±2.05°(P=0.000)、心底部CS-8.09%±2.73%比-19.49%±5.51%(P=0.013)、心尖部CS-8.94%±5.90%比-27.49%±9.53%(P=0.000)。(4)左室扭转角度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489,P<0.05),DCM组心尖部TPRV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存在旋转运动不同步性(400.26±70.15)ms比(328.13±66.95)ms,P=0.008。结论(1)DCM心脏扭转功能呈弥漫性损伤,扭转功能受损对心脏整体功能的减低具有明显影响。(2)部分DCM心脏扭转运动形式表现与正常人不同。(3)VVI可客观反映DCM患者的心脏扭转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