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新杂合双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新杂合双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摘要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AT)新杂合双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野生型质粒(AT wt)及突变型质粒(AT-c.134G>A、AT-c.342T>G、AT-c.134G>A和c.342T>G)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体外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质粒转染细胞裂解液中AT抗原;同源模建构建AT三维空间结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T蛋白在细胞内的分沁情况。结果 Western印迹:AT-c.342T>G和AT-c.134G>A和c.342T>G质粒转染细胞裂解液AT蛋白表达趋势明显增加。同源模建显示第82位碱基突变为Arg后致碱基侧链明显延长,与周围碱基距离缩短。第13位碱基突变为Gln后致局部空间结构改变,与肝素间距离延长。激光共聚焦显示:AT突变体质粒表达蛋白在内质网中聚集增加。结论新杂合双突变(AT-c.134G>A和c.342T>G)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为突变体AT在细胞内潴留,并且AT-c.342T>G突变起主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