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超声引导下经腰方肌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经腰方肌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腰方肌阻滞复合非甾体抗炎药多模式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至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 年龄55~75岁, 体质量45~70 kg,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N组)和腰方肌阻滞组(R组)。手术结束后R组患者患侧在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阻滞, 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 N组不进行腰方肌阻滞, 两组患者接舒芬太尼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于术后即刻(T0)、术后3 h(T1)、6 h(T2)、12 h (T3)、24 h (T4)、36 h (T5)和48 h(T6), 记录患者静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于T4、T5和T6时, 记录患者运动VAS评分。记录术后0~≤3 h、&3~≤6 h、&6~≤12 h、&12~≤24 h、&24~≤36 h和&36~≤48 h各时段内舒芬太尼用量。评估术后12、24、36、48 h时患者髋关节最大屈曲和外展活动度。统计术后24、48 h两组患者需要使用静脉镇痛泵进行补救性镇痛的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总体满意度。结果 R组患者在T1~T6时静态VAS评分分别为(0.8±0.4)、(1.0±0.3)、(1.2±0.5)、(2.0±0.5)、(1.7±0.4)和(1.6±0.5)分, N组分别为(3.0±0.7)、(3.5±0.9)(3.8±0.9)、(3.3±1.1)、(3.3±0.7)和(3.0±0.7)分, 与N组比较, R组患者在T1~T6时静态VAS评分均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3.090、216.354、203.956、35.548、96.332、80.577, 均P&0.01);R组患者在T4~T6时运动VAS评分分别为(2.7±0.9)、(2.9±0.7)和(2.0±0.6)分, N组分别为(6.0±1.5)、(5.8±1.1)和(4.5±1.0)分, 与N组比较, R组患者在T4~T6时运动VAS评分均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561、143.224、141.479, 均P&0.01)。R组患者术后12、24、36、48 h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分别为(61±12)°、(64±10)°、(69±15)°和(78±19)°, N组分别为(45±11)°、(49±10)°、(52±12)°和(60±14)°, 与N组比较, R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均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981、35.575、52.106、41.681, 均P&0.01);R组患者术后12、24、36、48 h髋关节最大外展活动度分别为(22±6)°、(26±6)°、(27±8)°、(28±7)°, N组分别为(14±5)°、(17±6)°、(20±6)°、(20±5)°, 与N组比较, R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髋关节最大外展活动度均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974、33.402、19.151、20.575, 均P&0.01)。R组患者术后24、48 h需要使用静脉镇痛泵进行补救性镇痛的比例分别为10%和16.7%, N组分别为100%和100%, 与N组比较, R组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补救性镇痛的比例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1、42.857, 均P&0.01)。R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分别为3.3%和3.3%, N组分别为23.3%和20.0%, 与N组比较, R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均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4.875, 均P&0.05)。R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7±1.0)分, N组为(1.9±0.7)分, 与N组比较, R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评分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1, 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腰方肌阻滞复合帕瑞昔布钠进行多模式镇痛, 镇痛效果佳,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