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陈跃鑫和刁永鹏对本文有同等贡献大动脉炎116例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陈跃鑫和刁永鹏对本文有同等贡献大动脉炎116例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探讨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手术或腔内治疗的116例大动脉炎患者资料, 其中男24例, 女92例, 平均年龄(32±12)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共行154例次外科及腔内干预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69例次、腔内治疗85例次;共处理211个病变部位, 其中手术治疗114个、腔内治疗97个。结果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154), 其中手术组为8.7%(6/69)、腔内治疗组为5.9%(5/85)。中位随访时间38.5(0.5~142.0)个月, 手术组出现脑卒中3例(4.3%)、死亡3例(4.3%), 其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2.9%);腔内治疗组出现脑卒中2例(2.3%)、死亡4例(4.7%)。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1、3、5和10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0%和89.3%、84.3%和69.8%、73.3%和56.3%、53.4%和48.1%, 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7.5%、90.4%和78.2%、79.1%和72.8%、60.7%和54.0%, 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8.8%、95.6%和92.7%、85.8%和78.1%、74.8%和58.0%。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1、3、5和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0%和100%、97.0%和97.6%、97.0%和90.6%、91.3%和8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 P=0.669)。结论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大动脉炎均安全、有效。腔内治疗远期通畅率低, 但可反复应用, 可作为短段狭窄病变首选处理方式。外科手术远期通畅率高, 多应用于复杂病例或腔内治疗无效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