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地学报》 >喜马拉雅中段吉隆流域构造地貌数字特征

喜马拉雅中段吉隆流域构造地貌数字特征

         

摘要

在造山带发育的河流记录了山脉隆升历史,流域地貌蕴含丰富构造信息,开展造山带流域构造地貌研究对揭示地貌发育的动力机制、尺度效应和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形数据的尺度差异,造山带小尺度流域数字地形特征与构造响应之间的关系常常难以解释.利用Aster GDEM2,选取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小空间尺度吉隆流域,计算14×76 km条带高程、200 m等高距地形起伏度和平均坡度三类基本地形指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喜马拉雅隆升过程,分析地形指标数字特征及其与构造、岩性、气候的关系.结果显示:条带高程的峰顶面曲线周期性变化较好地响应区域构造展布,表现为逆断层接触面和背斜翼部,峰顶面抬升;在藏南拆离构造以北的北倾下滑正断层上盘和褶皱轴部,峰顶面降低;平均高程先增加后稳定的形态指示吉隆流域具有高海拔、低起伏特征,是隆升沉降—剥蚀沉积过程长期作用的地形证据;地形起伏度和平均坡度一致变化,反映了4000 m高程应为岩性和气候的垂直分异界线.本文基于普通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基本地形指标的方法,适宜地形变化特征显著的小尺度流域构造地貌分析,为研究造山带地貌发育规律提供了新思路,验证了Aster GDEM2分析与解释地形特征的能力及其存在的典型地貌标志识别缺陷,可为进一步研究数字地形尺度效应和地貌解释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