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地学报》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2003-2014年冲淤演变特征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2003-2014年冲淤演变特征

         

摘要

冲刷和淤积是泥石流对沟床地貌塑造作用的两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冲淤特征一直是泥石流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2003-2014年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沟道典型断面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各典型断面泥石流冲淤特征,探讨了不同时段泥石流冲淤的时空分布特性,揭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研究表明:蒋家沟泥石流在2003-2014年间整体处于淤积的态势,其时空分布特性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淤积区域逐渐由中下游向上游移动,从而表明蒋家沟泥石流在此期间的活动逐渐减弱,开始进入间歇期;同时分析发现,不同断面的冲淤演变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中上游的D1~D15、M3和M61等断面明显属于淤大于冲,而中下游的P4、PL2和PL1等断面则为冲大于淤,在中下游P5和P4断面间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冲淤平衡点,最上游的D1断面平均淤积量达到15.06 m,而最下游的PL1断面累计冲刷深约2.74 m;在影响因素作用效应分析中,降雨量、单次泥石流规模、沟床比降以及输沙沟槽的弯曲系数均对冲淤具有明显的作用效应,其中输沙沟槽弯曲系数对冲淤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与平均冲淤的相关性系数为0.8031.

著录项

  • 来源
    《山地学报》 |2018年第6期|907-916|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泥石流;
  • 关键词

    蒋家沟; 泥石流; 冲刷; 淤积; 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